教育纵深 | 村里娃的幼儿园

  农村娃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优质的学前教育,如今,这在东营市利津县正逐渐变成现实。而让这个“梦想”成真的,是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前不久,记者来到地处黄河下游的利津县,实地探寻城乡一体化的办园之路。

  交互教研,携手创办自然大课堂

  初夏的午后,微风拂面,集贤乡学区幼儿园的教师林振宝正带着孩子们在园圃收麦子。“自然大课堂,生活大教育”是这所农村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最近,林振宝想要紧扣“自然”这个关键词,开发一堂认识青麦、亲近自然的劳动体验课程。

  

  由于课程刚刚成型,林振宝在组织孩子们时显得有些慌乱。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的副园长和教学带头人石凌霞,了解到集贤乡学区幼儿园在开发园本课程方面经验的不足,特地来提供专业指导。

  

  园圃中种植着两种长势不一的麦子。石凌霞建议林振宝,当把麦子割下来后,要引导孩子们观察麦子的种类,对比两种麦子的区别。而在绑麦子的环节,她觉得让孩子学大人用麦秆捆绑,难度有点大,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绳子,或者让孩子们自己选择,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

  

  割麦、绑麦、打麦、烤麦……在园内的不同游戏区域,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也在其中体验着劳动的快乐。石凌霞的指导和帮助,让这节有关麦子的园本课程逐渐打磨规范。石凌霞告诫老师们,研发课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科学探索的精神。对于今天麦子的两个品种来说,一种是大麦,另一种叫青稞,其实他们有75%的相似度。自己首先要做到仔细观察,然后再引导孩子,不能光走游戏流程那些形式的东西。

  回顾过去,细数农村办园艰辛史

  林振宝所在的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集贤乡学区幼儿园地处黄河北岸,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城里名师亲临送教,如今已经成为常态,但在过去,这却是不敢想的事儿。在集贤村的村东,还保留着幼儿园的旧址,记录着农村学前教育举步维艰的变化。

  

  集贤乡学区幼儿园园长杨爱平带领记者来到园旧址,眼前杂草丛生的活动场地、阴凉狭窄的教室、斑驳开裂的墙壁,令记者感叹农村办园的不易。曾经,集贤乡分布着一些规模小、布局散、教学质量差的村办幼儿园,制约着当地学前教育的发展。为了改变困境,各园选择“抱团取暖”。2006年,合并成立为现在的集贤乡学区幼儿园,搬进了集贤中学淘汰下来的三排平房。面积上有了扩大,但整体的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依然落后。

  

  集贤村村民孟文华回忆,今年28岁的儿子当年在这所幼儿园就读时,当时环境局促,设施简陋,儿子在玩耍时不免让她担心。另一位村民孙庆花也说,以前游戏设施挨着果园,旁边都是土路,出入十分不安全。为此,退休教师李俊玉无奈表示,当初的幼儿园和村里的民房差不多,玩具也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近年来,利津县着力加强城乡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持续改善办园条件。2019年春季学期,集贤乡学区幼儿园搬进了崭新明亮的教学楼,硬件条件得到了质的提升。然而,在办园理念上,相比县直幼儿园还有不小的差距。

  

  退休教师崔士叶回忆起当时的教学方式时,用“小学化”三个字概括。而利津县教育局局长坦言,近年来,利津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客观分析,的确还存在着城乡之间、镇域之间、园际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看准症结,打通联盟办园新路径

  2020年,利津县探索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从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入手,探索实施由县直园在乡村办分园、全面管理乡村薄弱园的城乡一体化办园模式。成立幼教联盟,统一教师、经费、设施、保教管理,让县直幼儿园发挥带头作用,向农村园输送优质教学资源。石凌霞此行正是专程到集贤乡学区幼儿园上门送教,直观了解他们园本课程研发的症结所在。

  

  利用得天独厚的农村资源,集贤乡学区幼儿园不仅努力把户外游戏活动搞得有滋有味,而且还因地制宜,尝试开发独具特色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滩泥塑”体验课程。这给县直幼儿园的老师也带来了很多启发。看到孩子们把摔好的泥巴带到泥塑工作间,石凌霞和同事也兴致盎然地向老师学习起了如何捏人像。两园的老师在优势互补中,结束了一天的送教。

  

  除了将教学资源“送进去”,还要让老师们“走出来”。依托联盟这一平台,石凌霞成立了名师领航工作室,为农村幼儿园的老师提供外出交流的机会。为了开发出更适合利津学前儿童的园本课程,石凌霞从利津县紧邻黄河的地理特点中获得灵感,决定用自己研发的课程作为案例,再次邀请集贤乡学区幼儿园的老师们来交互教研。

  

  课堂上,石凌霞发动小朋友们展开想象,如果比着利津黄河大桥,可以用园里的什么玩具搭桥面和桥墩呢?其中一位小朋友灵机一动,认为用长柱子当桥墩,用长木板当桥面再合适不过。这也引来其他小朋友热烈讨论,用彩笔在纸上画出心中的大桥。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林振宝感到十分受教。

  

  以前,林振宝都是在网上观看别人的教学实录,但是收效甚微,不知道该怎么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但是在加入石凌霞名师领航工作室之后,石园长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量身地帮她们找到适合的教学方向。

  辐射带动,持续探索内涵式发展

  作为“龙头园”,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积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从物质帮扶到理念指导,都拿出最大诚意。游戏生长点的发现与解读是乡村幼儿园教师的短板。为了让学员将游戏化课程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石凌霞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体验式教研”,安排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来搭建利津黄河大桥,让老师们当一天“小朋友”,从儿童视角出发,思考教学生长点。

  

  搭桥比赛开始了!一边是大手抬木板,一边是小手垒积木,不同的思维选用了不同的材料,搭出了不一样的效果。成人会无意识地尽可能还原实物,而孩子们则是为了真的实现在上面“开汽车”。在小朋友眼中,老师们当时认真讨论固定方式的斜拉线,则成了他们“开车的障碍物”。所以,老师们在这场PK中输得心服口服。孩子,才是游戏的“行家”。

  

  

  经过一天的体验,林振宝深受启发。作为教师,不能作为游戏的主导者,而是应该作为游戏材料的提供者,游戏的参与者以及孩子们的倾听者。只有自己去亲身体验这个游戏,才能了解孩子们在游戏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老师应该提供怎样的支持,才能够感受这个游戏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取经中,林振宝逐渐成长起来,成为集贤乡学区幼儿园的骨干教师。

  

  自凤起幼教联盟成立以后,东营市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通过开展课题指导、培训讲座、交互教研等形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乡镇园派出教师来县直园跟岗锻炼,县直园派出教师到乡镇园支教,实现相互融通,共同提高。

  

  像第一实验幼儿园和集贤乡学区幼儿园这样,三年来,利津县四大幼教联盟通过精准结对、定制帮扶,升级改造幼儿园28处,惠及幼儿7300余名,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扶弱、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同时,利津县着力打造“利津游戏”品牌,将民间文化融入幼儿游戏,创建了“人文化成”与“自然天成”相结合的游戏生态环境,被列为全省首批幼儿游戏实验区,不断发力让幼儿园的内涵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东营市利津县教育局局长宫长江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利津县将以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为契机,以持续深化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为抓手,发挥幼教联盟龙头幼儿园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捆绑办学,同时加强各联盟之间的融合沟通,打破“联盟壁垒”,构建县域教研共同体,实现县域内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创新发展全覆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幼有优育的美好期盼。

  

  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山东在《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倡,要实行“优质园+”办园模式,建立示范性幼儿园对薄弱园、农村园、民办园的结对帮扶机制,引导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和民办幼儿园辐射拓展。像利津县一样,山东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创新应用“优质园+”模式,让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