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之思考篇:读书时数学难,教书后数学就简单?

  我们身边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读书时数学成绩不好的人,毕业以后却来教数学,而且教学成绩还很好,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奇怪现象。

  其实不仅是教育行业,就是其它行业也有这样的现象。比如,我们会见到考驾照左考右考也过不了的人,最后某天会来当教练,还教得有模有样。

  静心细想,还真能想到一些原因。

  首先,是身份的转变,导致心态的不同。作为学生,学习数学无非就是为了考高分,考个好学校,最后找个好工作。但是,这一目标太辽远,太理想,学习没有紧迫感,就算没考好,也不一定就没有好工作,学习总是有点被动。作为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高了,才能在学生问的时候不被问倒,不丢面子,才能教出好成绩,有好的名声,进而多拿点教学奖金,提高生活水平。

  课堂上,被提问的同学引发的笑容教师的荣誉其次,是时间的分配,导致专注力不同。作为一名学生,每天要面对6门以上功课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每天起早贪黑,疲于应付。学习相当被动,几乎没有什么思考空间和时间,每天都在完成老师的作业和任务。作为老师,除了要抽出部分时间照顾家庭,其余时间都可以用来钻研教学,一心一意攻克自己所教的学科。老师教学,一届复一届,一届熟,二届通,三届精,四届专。

  教师授课最后,最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不同。作为学生,不少同学可能连方法都没有,更谈不上好方法。我们经常会谈到的学习方法,比如课前要预习,课中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思考,课后作业要独立完成,课后要复习等等。这些,在我们同学的行动中都做不到,只会一味地被动接受。作为老师,我们一直都在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那什么方法称得上最有效的方法呢?

  学校效率金字塔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多少内容成金字塔形,从上到下依次是:听讲、阅读、听与看、示范演示、小组讨论,实践,马上应用或教授他人。前四者是被动学习,是目前我们学生使用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并且选择的是效率最低的听讲。因为没有预习,因为静不下心看书,所以没有了阅读。因为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听记结合,所以没有了视听。至于后面的演示,讨论,实践,由于教师授课方式,学校设施条件等等一些因素,那就更没有什么机会去体验。#学习方法#最后效率最高的教授他人,也往往因为学艺不精,不自信,性格内向,教师不提供机会等等原因,也没有多少机会使用。

  反观我们老师,要备课就必须阅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来龙去脉,知识的内在因果关系。要讲题,就必须自己先做一遍,弄清知识点,逻辑关系,才能去演示,去教授学生。在办公室,在教研室,我们常常会会见到老师们为了弄清某个点,据理力争,面红耳赤,让知识的火花在争论中得到论证。对于一个有上进心的老师来说,除了这些以外,还会找专题著作研究,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最后,至于学习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教授他人,这对老师来说那是毕生都在做的事情,只要有学生在,就从未停止过。

  经过上面的对比思考,我相信我们已经能够明白为什么学生时代学不好数学,而到了作为数学老师的时候,数学就已经不再难了,至少是简单多了。数学还是那个数学,变的是我们人,人变了,数学就变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