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体测,智能在路上
张晨曦 | 本报记者
张晨曦 | 图片
唐甜 李冰蕗 | 编辑
10月9日,广西大学本学期第一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以下简称“体测”)正式开始。自本学期开始,学校正式采用智能化设备进行体测。据悉,新体测对室内项目和室外项目进行了重新划分,传统体测中属于室外项目的仰卧起做、引体向上和立定跳远在新体测中被划归室内体测。新体测中,机器测试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测试,广西大学体测进入新阶段。
网络互联,提效减负
谈到对智能体测的感受,体育学院负责体测的梁方方老师用高效、方便、准确三个词来概括,在这三者中,高效给梁方方老师带来的感受最直观。
梁方方老师介绍,所有体测仪器都与“体适能”APP相连。室内体测的所有项目在测试完后成绩就能立即录入“体适能”APP中,学生通过APP当场就能查询到自己的成绩。室外项目的测试成绩储存在后台,由负责老师在当天测试结束后集中上传到“体适能”APP中。
学生体质测试中心
“传统体测中,数据的记录与上传是一项大工程。”梁方方老师说。在传统体测中,所有学生的成绩都由老师手写记录,测试结束后再由人工录入教务系统。“录入成绩是最费时费力的。”想起以往录入成绩的经历,梁方方老师连连摇头。“正是由于人工录入的困难和低效,过去的体测成绩都是一周上传一次,学生往往要等很久才能查到体测成绩。”梁方方老师说。
“实行智能体测,首先就把成绩记录和成绩录入这两块硬骨头给解决了,我们的工作量减轻了许多!”谈到智能体测,梁方方老师语气都轻快了起来。
智能体测计数显示器
智能体测不仅是老师的福音,同时也造福了广大同学,广西大学国际学院的陈榆丰同学就是受益者之一。
“去年室内体测我排了两层楼的队。”回忆起去年体测排队的“盛况”,陈榆丰仍心有余悸。“今年测试完所有室内项目我只花了30到40分钟。”陈榆丰说。据了解,机器体测不需要旁人协作,由仪器自动计数,不必像传统体测一样全班人挤在老师面前等老师记录成绩,效率明显提高了许多。“这为我节省了很多时间,让我能够将这些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陈榆丰对智能体测予以肯定。
机器测试,公平真实
据梁方方老师回忆,去年12月,广西大学国家体质健康调研首次使用了智能体测设备。“这批设备原本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但由于疫情没能派上用场,这次是第一次大规模投入使用。”梁方方老师说。
智能体测采用红外射频识别技术来进行数据测量和记录。“相比起传统体测,智能体测更加规范也更加严格了。”来自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8级的廖之悦同学说。
以引体向上为例,引体向上测试仪上方有感应器。在测试时,只有测试者的下巴超过感应器,这个动作才算作合格,才能被记入成绩。“传统体测中,引体向上由老师计数。有的老师要求相对宽松,部分不标准的动作也会予以记录。”廖之悦回忆到。这实际上对体测的真实性和公平性带来了很大影响。“体测是为了如实反映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如果失去了真实性,那么体测的意义就不存在了。”来自广西大学商学院的蓝夏夏说。真实性是蓝夏夏支持智能体测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蓝夏夏还表示,体测成绩与评奖评优直接挂钩,掺有水分的体测成绩是对于其他学生极大的不公。
排队等待体测的同学
智能体测,仍在路上
智能体测虽然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它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蓝夏夏表示:“体测预约系统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据蓝夏夏回忆,为了预约体测,她特意提早了几分钟进入“体适能”APP,但APP还是没抗住压力崩溃了。“当时我点击预约,页面一直显示在加载中,我是第二天登录APP才知道自己预约成功的。”蓝夏夏说。
等待体测的队伍排到了西体育馆外
另外,学校对于智能体测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的教育并不到位。关于前期对智能体测机器的使用教育,梁老师说:“体育学院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智能体测、熟悉智能体测的流程和操作,专门制作了教学视频,并要求各体育老师和体育委员转发到课程群和班群里,供同学们学习。”
可是在传播的过程中,这贴心的教程渐渐变了味。来自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的方欣雨就表示,自己的体育老师并没有进行智能体测的讲解,也没有看到相关的教育文件。“体测现场也没有老师或是测试员来给我们讲解注意事项和仪器使用规范,我完全是模仿前面同学的做法学会的。”方欣雨说。
对智能体测仪器的使用规范不了解导致部分同学在体测时出现成绩没有被机器记录的情况。方欣雨亲眼见证了这样的情况,“有一位同学在做仰卧起做时由于不了解机器所要求的标准,导致她很多动作都没有达到标准,做了很多个都没有被记录”。
这种情况并不罕见,陈榆丰甚至亲身经历了这样的情况。“我在做引体向上时实际上做了11个,但最终只记录了10个。”陈榆丰说。但陈榆丰并没有尝试和老师以及测试员进行沟通。谈及原因,他只说:“沟通的成本太大了,我做了10个已经及格了,没必要再纠缠。”
关于上述情况,梁老师表示:“体测室没有监控,发生纠纷很难取证。”在谈到解决方法时,梁老师说:“如果学生认为所测得的成绩与实际成绩相差太大,可以提出重测,我们会给学生重测的机会。”
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智能体测也不例外。“智能体测发展的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它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梁方方老师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蓝夏夏、廖之悦、方欣雨为化名)
欢迎向我们投稿:
xidaxinchuanmei@163.com
欢迎加入“《新传媒》读者交流群”
群聊号码:638644201
图文编辑:张晨曦
审核:温潞影 罗婕
指导老师:苏华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