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约有3.5亿人罹患抑郁症,心理治疗师教你如何预防

  7月5日,女歌手李玟去世的消息引发关注,抑郁症再度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抑郁症是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全球大概有3.5亿人罹患抑郁症。还有不少人患病而不自知,或者出于病耻感不愿意接受系统诊疗,甚至有患者去医院治病却被家人阻挠。同时,很多人对抑郁症有根深蒂固的误解,认为抑郁症就是“太作太矫情”,这种误解加剧了抑郁症患者的痛苦,阻挠了他们的就诊意愿。

  7月6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医院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蔡晓认为,抑郁症既不可耻也不可怕,只要正确认识、勇敢面对抑郁症,就能走出阴霾。

  ▲图据图虫创意抑郁症的典型表现

  据蔡晓介绍,抑郁症症状繁多,实际上每个患者一开始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会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典型症状有以下几种:

  是什么导致了抑郁症?

  抑郁症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精神疾病,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目前可以确定的是,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对此病的发生均有明显影响。

  抑郁症患者亲属的患病率是普通家庭的十倍以上,而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研究表明,中枢神经递质,比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功能活性降低可能与抑郁症发生相关。

  除此以外,抑郁症还与个人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经历有关。比如在童年时期遭受过忽视或者虐待的人,长大以后往往会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另外,一些生命中的创伤性事件,比如自然灾害、亲人离世、后天残疾等等,也会成为引发抑郁症的“导火索”。

  抑郁可预防,医生建议这样做

  蔡晓表示,目前,主流的抑郁症治疗是综合干预方法: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

  经过抗抑郁治疗,大部分患者的抑郁症状会缓解。症状好转后要继续巩固和维持治疗,以减少复发。

  当然,抑郁症是可以预防的,可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减少日常压力和焦虑,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和爱好;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等不健康的习惯;及早治疗身体疾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定期进行身体和心理健康检查,注意早期预防。

  在与患有抑郁症的亲友交往、相处时,应该以陪伴和倾听为主,向他们释放出理解的信号。如果有机会,可以跟他们开诚布公地讨论抑郁症这种精神疾病,共同了解相关知识,或者直接帮他们预约专业的医生,陪他们一起就诊。在不对患者造成困扰的前提下,尽量鼓励他们多运动,因为运动能促进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分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抑郁症状,也可以鼓励他们加入抑郁症患者互助小组,同类群体能对患者起到很大的安抚作用。最后,还可以向身边的人多科普抑郁症的相关知识,给患者营造一个更加友善的生活环境。

  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

  编辑 李钰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