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竟然把家长们“整不会”了
在辅导孩子学习这件事情上,家长们被难住的“门槛”越来越低了。上周,成都家长陈女士,被一年级的一道数学题给“整不会”了。
事情的缘由也不复杂,涉及的题目也不算很难,但是,按照陈女士给孩子指导的方法,却在次日被老师给了一个“红叉”。这让陈女士百思不得其解。随后,她把这道题发在一些家长群中,也出现了不同解法。
那么,这道题到底长什么样?又为何让家长们纳闷呢?
家长疑惑:
题干要求看图列等式
母子俩百思不得其解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陈女士上周辅导孩子豆豆的作业说起。豆豆今年一年级,平日里的作业基本上都是陈女士在辅导。一直以来,陈女士也没觉得这是个多难的事儿,“虽说我上学时数学算不上特别牛,但辅导一年级还算是游刃有余。”
但上周,豆豆带回来的练习册,其中一道题目上的一道“大红叉”,让母子俩都懵了。题目本身很简洁,只有一张图,要求“看图列式计算”。
图中是个葫芦架子,架子上爬满了葫芦藤,其中,架子左侧有5个葫芦,架子下面还站了一个人,这个人手上疑似正捧着其中1个葫芦,画面右侧则显示葫芦藤上还有2个葫芦,架子下方,还有一个竹筐,竹筐内有3个葫芦。
具体这个人是在做什么,题干没有更多交代。因此,豆豆根据图中所示,列出了“5+2+3=10”这个等式。但这个列式为何会被判为做错?豆豆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
陈女士研究了一阵,也没想明白。而且,与之相邻的一道题,也是差不多的形式,有一辆公交车,车上有人,车下也有人,豆豆把车上的2人、正在上车的4人以及1个稍远处的全部加起来,列了一个“2+4+1=7”的算式,得到的就是“红勾”。
母子俩琢磨来琢磨去,也没明白对错的理由是什么。
家长群里吵起来了
到底是加法还是减法
随后,陈女士把这道题发给了几个朋友,也发在了家长群求助。不止一位家长看完题目和答案,也很疑惑:“孩子没有数错,也没有算错,这个题到底错在哪儿了。”
另外有家长则提出,这个题不该用加法,而该用减法,正确答案应该是“10-3-1=6”。理由是有竹筐,有人,而且还有摘葫芦的动作。陈女士后来又请教了豆豆的老师,被告知,正确答案确实是“10-3-1=6”,理由也是图示是在“摘葫芦”。
对于这个解释,不止陈女士觉得“不太懂”,不少家长也表示“万万没想到”。家长们觉得,“图中并没有更多的提示能够指明更倾向于加法还是减法,那么只要在等式成立的情况下,这道题都应该是正确的。”
还有家长提到,现在不少习题册,都是简单的线条画,印刷质量也算不上高,加上一些图片信息给得并不清楚,所以“题目没说清,图片看不清,有时候理解起来确实困难”,“比如这道题,说是在摘葫芦当然也没有错,但是确实看起来有些吃力”。
有家长表示,如果图片不够清晰,那么题干多给一句话其实也能让题目指向更清晰,比如“根据农民伯伯摘葫芦的图片,列出相关等式”,可能更能让人明白此处需要用减法。
对于题干不够清晰的难处,另一位家长贾先生也提供了一道题目向我们求助。
贾先生遇到的“难”题
根据贾先生的描述,这是一道小学二年级数学题,题干依旧是很简洁,但孩子看了半天也没看懂这道题需要做什么。贾先生拿到题琢磨了半天,也没有想到解法。
最终,联想到孩子最近正在学习乘法口诀,父子俩猜测,可能是在考察乘法口诀的应用,就写了一堆跟3相关的乘法口诀,但最终答案是否正确,只有等孩子把练习册拿回来才知道了。
教师观点:
题干信息确实不清晰
但应用数学思维看问题
这道关于葫芦的题,到底应该用加法还是减法,还是两者皆可,我们也向成都的多位资深小学数学老师进行了咨询。老师们给出的看法很一致:
首先,这道题仅从题干而言,确实存在信息不够明确引发理解歧义的情况;
其次,有老师指出,在题干不明晰的前提下,豆豆老师的批改有点太依赖参考答案了。“既然题干信息不够明确,那么娃娃不论是罗列的减法还是加法,只要等式成立,都不应该给娃娃判定为错误”。
此外,也有老师指出,在做类似的题目时,辅导作业的家长们不用思考得过于复杂,毕竟题目的考察对象是低龄学段的孩子,因此,难度肯定不会太大;其次,做类似题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关注到孩子最近正在学习的具体知识点,因为练习册的主要作用就是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应用考察。
还有一位数学老师告诉记者,在解答数学题的时候,即使题干文字信息不多,但大家在做的时候,要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看待问题。比如,按照这道题图中给出的信息,减法更符合数学思维,因为综合图示中的所有信息来看,翻译过来就是“原来有10个,篮子里摘了3个,手上摘了1个,还剩多少个”,“所以使用减法更能体现图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当然,题目应该再标准一些就更好了。”
更为标准的加减法题应该怎样表述?该名数学教师向我们展示了日常中的出题形式,如下图:
图为:考察加法
图为:考察减法
“像类似的出题方式,就更加明确一些,孩子基本上一看就知道该用加法还是减法。当然,家长也还是需要注意引导孩子用数学思维做题,这样才能给出与题意相符合的答案。”
文丨许雯??排版丨周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