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县八一希望小学:办温暖教育 做幸福教师
近年来,壶关县八一希望小学秉持“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办学理念,以“办理想学校,做温暖教育”为办学目标,重视品行教育,在保证各学科全面平衡统筹发展的同时,尝试进行“德育微课、拓展课程、评价改革、自主课堂、家校联合、未来教师”等教育教学研究,办学效果显著,同时学校坚持民主治校,兼容“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大课程、大联动”五个维度,构建“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样态学校,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文化育人 潜移默化润童心 “我们每一个地方都有文化的看点,考虑很细致,很好。该校不但外在美,而且美得有内涵。”长治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文斌如是说。走进壶关八一希小,不但让人感受到学校的自然景观之美,浓浓的文化味更是扑面而来,从石砌的生态地标到校史长廊,再到名人名画、音乐“旋律”、文化墙、德育广场、地表文化,甚至很多景点和植物上挂有可供师生碎片化学习的二维码,校园中不仅一步一景,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了学生体悟文化、学习知识的教材。
运用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栏、黑板报、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真正落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书本、进课堂、进头脑。 通过黑板报、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典诵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语文名优教师、骨干教师联合编写了《“希望启航 精彩绽放”》系列校本教材,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诵读活动:每天的晨读暮吟,一日一格言、一周一古诗、亲子阅读等,成功调动起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参与热情,让德育教育潜移默化渗透进师生的头脑。
班级黑板报每月一主题、一更换、一评比,宣传橱窗定期更新。充分利用教室走廊、墙壁、校园文化墙等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名人名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等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 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少先队活动室、校史陈列室、荣誉室的作用。校园广播站坚持每周定期播音,开展思想道德宣传。 该校采用家校合作、师生共学、社团活动等方式,从弘扬家庭美德、规范行为习惯、传承国粹文化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持续六年循环推进。
除了无所不在的无形德育教育,该校丰富的文化活动为学生们打造了一堂又一堂寓教于乐的文化体验课。 特色活动,学生做主,引爆学习探究兴趣。这些活动全员参与,且在主题设计上颇具文化性和时代性。在每场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活动的节徽、海报设计、小报制作甚至活动宣传、主持等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极大激发着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节日活动,强化仪式感,传承优秀精神内涵。学校对于每个传统节日都会举行相应活动,例如,元宵节的做花灯、猜灯谜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重阳节,开展“家书寄真情”“清茶表孝心”“礼让老人”等敬老爱老活动,进行慈孝教育;对于三八妇女节、清明节、植树节等现代节日的庆祝,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让每一个节日都成为一次热爱中国、关心他人、感恩社会的正能量教育。
主题活动,深入挖掘,领略经典魅力。与学科教学融合开展主题活动,是该校一直以来的尝试。学校开展“经典美文朗读”“小眼睛看家乡”“画家乡”“画校园”“写春联义卖”“写福字送温暖”“除夕汤团送温暖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落实课改 全面开花提素养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近些年,壶关县八一希望小学多举措并举落实课程改革。除了在常规教学管理和实施上坚持精益求精,该校在校本课程上的创新和实践已经逐渐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
晨会微课,为良好品行打下坚实基础。学校自主开发的晨会微课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包括文明教育、生命教育和规范教育三个板块、九大内容,分别指向“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责任担当”四个核心素养。曾有一位学生家长在微信朋友圈动情写到:“今天孩子回家对我说,妈妈你知道吗,脚扭伤了怎么办,你要先用冷水冲,然后再敷药,这样会好得快一点。一年级的孩子这么说真把我吓了一跳,因为这个知识我也不知道,孩子说,这是学校老师教的,真的很感谢八一希小。”学校坚持每天早上十分钟微课代替早自修,让品行教育落地生根。
成长课程,培养未来公民的素养。该校的成长课程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主题:一年级的入学课程,通过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在开学后一周内掌握排队、上下学等基本的习惯和文明礼仪;二年级的生活自理课程,学习钉纽扣、叠衣服等生活技能;三年级农事学习课程(开心农场),在学校分配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体验劳动的艰辛,感受收获的喜悦;四年级少儿消防警校(生命课程),学习消防知识,掌握逃生技能和消防用具使用方法;五年级小小理财师课程,通过理财知识讲座、跳蚤市场等活动,感受商品买卖的过程;六年级毕业课程,通过种毕业树、参加毕业典礼等十个活动内容,在过程中学会感恩学校和父母,体会成长的责任和担当。
学科拓展课程,让一技之长伴随成长。在日常教学之外,学校另外开设了校本拓展课程和精品课程,孩子们通过网上选课、混龄走班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发展。课程《中国画》让学生通过绘画,在视觉上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计算机编程》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对生活带来的变化……这些课程的开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近年来,希小学子在音乐、美术、书法、剪纸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中华经典课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经典课程分为生活、艺术、语文、数学、体育5个领域,共12门课程,例如生活领域中的茶道、面塑课。通过这些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来到孩子们身边。多方联动 打造教育新格局 着力“多元”交流、培育人文情怀是壶关八一希小在育人实践上的另一大特色。一方面,学校结对鹅屋、常平、常行等学校,通过师生定期互访,带给学生跨文化交流的体验,建立多元视野;另一方面,学校结对帮扶相对薄弱学校,通过捐衣、赠书、书信往来、互访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生命的温度,体悟爱与被爱的真谛。
如果说校内外交流为学生打开了观察世界的大门,而八一希小卓有成效的“家校合作教育”则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家长和学校合力教育孩子,已经成为希小和家长之间的共识。学校建立了“家长义工”团队,每年参与的家长累计达到1000余人次。除了一年级的“新芽向阳 童梦启航”文艺汇演和六年级的“毕业季”系列活动由全体家长参与之外,学校举办春游、文艺演出等各类活动期间,都有家长义工的身影,特别是结对学校来访时,学生家庭也会参与到接待中,他们的热情好客、无微不至得到了来访学校师生的一致赞扬。 “家长课堂”的开设是该校探索家校合作的另一种尝试。学校鼓励家长带着自己特有的专业知识,以“老师”的身份走进课堂,开设《理财知识》、《牙齿保护》、《花艺》等精彩的课程,让孩子们享受到更为丰富、鲜活的学习资源,带给他们更多元的学习体验。 教师成长 知行合一强实力 没有优秀的教师就不会有优秀的学生,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好坏。壶关县八一希望小学的教师用阳光心态工作,在尽职教书、互助互爱、团队合作、敢挑重担的“希小精神”中活出自己的精彩。而为教师创造成长平台、打造优质的教师队伍,也一直是该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校重视学科建设,特别是教研活动常规化。在每周工作中,学校都安排了教研组活动内容,且不断优化教研组结构和活动方式,例如将语文、品德、美术、书法学科进行整合,科学、信息技术“双课合一”等。该校倡导“线上+线下”卷入式教研活动,特别是语文和数学组的名教研组展示活动给全县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得到教研员的高度评价。
与此同时,我校创新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对二至六年级学生从语文、数学、英语、才艺展示四个方面进行了面试评价,以弥补笔试评价的局限性。语文、英语注重语感、注重积累、注重表达、注重口语交际;数学注重口算、注重动手操作、注重数学思维;才艺展示注重张扬学生个性。做到以纲保本、以考促教、以教促学,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回归到学科特点上来,开创了“考改促课改,课改推考改”的良好局面。 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上,学校开展校内名优骨干班主任师徒结对活动,为年轻班主任的成长搭建平台,此外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每年组织“特殊学生”转化方法、安全专题讲座,以及骨干班主任交流等相关主题的班主任管理工作论坛。班主任队伍不断充实壮大,也赢得了广大家长的高度认可。 在教师个人业务能力培养上,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模式,让老师走出去培训,同时将相关领域的专家请到学校为老师们授课、指导;不定期组织班主任论坛、读书论坛等教师教育讲坛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实力;鼓励教师申报研究课题,采用“研究+培训”的范式,培养教师的自主探究能力。 同时该校鼓励教师博览群书,业务进修,拓宽视野,为教师自我更新创造条件,要求教师人人参与教学练兵活动,着力推进“校长推门听课”“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周周大教研”“期末能手赛”“课改论坛”“联片教研”等校本教研活动,使之成为一种常态,实现了常规教学、校本研训、大型教研同课改的深度融合。 除了业务精良,该校的教师亦懂玩会玩、多才多艺,动静相宜。每年,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以及教师中秋联欢、先进表彰、体育竞技、书法比赛等活动,凝聚人心、活跃气氛,展现教师风采。秦风明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