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多者收功远”

   原标题:“用力多者收功远”

  宋代朱熹曾作《司马光好学》一文,说的是司马光早年读书时,担心“记问不若人”,因而在与大家一起读书时,别人会背诵了便去休息玩耍的时候,司马光“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朱熹对此评价道:“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司马光为学“用力多”,做事亦然。为了编纂《资治通鉴》,他与助手历时19年,“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可谓耗尽了心血与精力,诚如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所说的,“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从而有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的问世。

  古往今来,“用力多者收功远”的事例不胜枚举。李时珍“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才有了《本草纲目》这一“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的问世流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其间收集2000余个中草药方,历经190次失败,终于提取出青蒿素。此外,王羲之、王献之练字“笔成冢,墨成池”;顾炎武把《音学五书》随身带了30年,天天琢磨,逐字推敲;郑板桥“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齐白石作画“不教一日闲过”;袁隆平50多年研究杂交水稻,不在稻田就在去稻田的路上;黄旭华30年“做隐姓埋名人”,专注于研制核潜艇……他们都因做事“用力多”而成就事业和人生。

  无数事实证明,“用力多”是做事之要、成功之道。当然,“用力多”要结出“收功远”之果,一是方向正确,符合趋势和规律,绝不能南辕北辙;二是方法得当,举必有功,绝不能虚晃一枪;三是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绝不能投机取巧。现实生活中,肯用力的人不少,但真正会用力的人却不多。每个渴望事业出色、人生出彩的青年官兵,不仅要肯用力,还要会用力,只有这样才能出真成绩。反之,用力不够、用功不足,难免成绩平平。因为,肯用力是一种态度,会用力是一种能力,肯用力加上会用力才能“收功远”。(良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