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以“六个坚守”不忘教书育人初心勇担教育强国使命

  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文章指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紧扣“躬身教坛,强国有我”的时代主题,为了广大青少年儿童快乐读书、健康成长,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潜心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为了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担当精神、人文情怀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勇担教育强国使命。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里谈到的“志” ,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想信念。正如著名作家丁玲所说:人,只要有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自己的理想信念,要有自己的发展定位,要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树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主动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做中华民族复兴“梦之队”的筑梦人。

  坚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勇担教育强国使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因为直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由此可见,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多么重要。无德无以为师。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有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大历史使命,更应注重自己的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执着于教书育人,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有了为事业奋斗的志向,才能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

  坚守“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勇担教育强国使命。学高为师,这就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上高人一筹。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有长流水。甚至有时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广大教师要在工作中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传道、授业、解惑”,就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丰富的教学手段,全面的教育心理储备,灵活地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娴熟地驾驭课堂,更好地教育孩子。

  坚守“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勇担教育强国使命。勤奋笃行始终是人们所推崇的一种人格品质,意味着不断地追求卓越,不轻言放弃。求是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与行动策略,是一种经常性的、开放型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求是创新是学生成才的内在推动力,勤奋笃行则可使学生具备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广大教师要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于学习、敏于求知、坚持思考,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只有在求是创新和勤奋笃行的引领下学生们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挑战,不断探索自己的真我和未来。

  坚守“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勇担教育强国使命。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塑造人心灵和灵魂的伟大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厚重的职业底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是塑造学生心灵的一剂良药。一个有爱的教师必然会得到广大学生的敬重。教师要注重人文关怀,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用宽广的胸怀去尊重、包容、欣赏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把传授知识和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结合起来,以理服人,以教育人,以情感人,循循善诱地开展教学工作,做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坚守“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勇担教育强国使命。“胸怀天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人民“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远大胸襟。教师化教是传统文育的关键。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全方位融入教育各环节,在中小学实现全科覆盖。所有的老师都肩负传统文化教育的职责,也就都是传统文化的弘道者。要思想敏锐,对党和国家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精神及时了解、精准把握;要素质全面,尤其是以前没有从事过传统文化教育的老师,要及时夯基础、补短板、拓方面,尽快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准备一桶水”。要坚持立德树人、文化育人,在丰富内容、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上下功夫,推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作的开展,不断增强师生文化自信,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提供精神动力、打牢文化根基。(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