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莎豆,端稳“油瓶子”潜力大

  暗黄的色泽,坚硬的外壳,包裹着厚实的籽粒,眼前这枚不起眼的油莎豆,在农民口中,它浑身是宝;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

  眼里,它更被称为弥补大豆油料缺口的重要作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部署,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特别提到,要通过“多油并举、多途并进”,确保大豆和油料扩种取得可考核的成效。

  一场提升油料自给率的翻身仗已经打响。从拓展新油源这条破题路径来说,油莎豆这名鲜为人知的油料“新星”就此进入了张霞的视野。

  2020年,张霞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读研期间,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致力于油莎豆全产业链的开发与研究,并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陕西尚禾沙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开发出了油莎豆油、油莎豆面粉、油莎豆粉及豆奶等产品。

  觅“新机”

  “油莎豆特别之处在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食用油缺口难题。”张霞介绍,油莎豆是一种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综合利用价值高、开发潜力大的新兴经济作物。

  与其他油料作物比较而言,油莎豆具有“四高、三新、两不争”优势,即高油率、高产量、高收益、高增值的特点,具备新型油料作物、新型饲料作物、新型能源作物的多种产业功能,不与粮食争土地、不与农民争利的综合开发效益。

  2022年卫健委已发布公告将油莎豆纳入新型食品原料,因其营养丰富,富含淀粉、蛋白和多不饱合脂肪酸,现已被纳入《“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中特色油料作物,发展潜力巨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油莎豆育种试验。

  张霞说,油莎豆适合沙化、盐碱等边际土地种植,每亩油莎豆能生产4亩大豆或2亩油菜的优质食用油,能有效弥补我国油料供需的缺口问题,油莎豆无疑是一个优选作物。

  据了解,我国的盐碱沙地面积广大,如果用来种植油莎豆并开发利用,这样不仅有效地扩大生产耕地的耕地面积,而且可以解决我国食用油长期以来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性。

  添“动力”

  油莎豆浑身是宝,可榨油,做面粉,饮料等。油莎豆油营养价值高,亩产油莎豆1500斤,每100斤油莎豆可以榨油20斤,远超大豆。

  张霞说,为完善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近年来,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优势,组建了专业的油莎豆科研团队一道发起攻关。

  随着科研工作的启动,团队围绕油莎豆产业,从良种繁育、基地种植、机械设备研发与制造、产品深加工、销售推广、农业文化创意服务等6方面进行油莎豆全产业链开发,目前已在新疆、陕西推广种植油莎豆面积1万余亩。

  油莎豆深加工出来的食用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孙立军教授说,为了将更优质的油莎豆产品推向市场,拉长产业链条,团队和国内大型油料加工企业合作,研发出来一系列油莎豆深加工产品,目前已申报专利5项,其中油莎豆三级收获装置1项,油莎豆育种及栽培方法1项,油莎豆加工方法3项。

  油莎豆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粮油用途,非常符合“少吃油、吃好油”的健康理念,作为一个大有前景的产业,对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钱”景广

  在陕西尚禾沙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油莎豆开发出的系列产品格外醒目;油莎豆生产线上,一批批包装精美的油莎豆产品即将走向市场。

  “从品种到管理技术,再到产品研发,我们得到了团队的大力支持,2022年油莎豆喜获丰收,每亩地产量达到1500斤以上,在食品加工方面,已开发出油、面粉、豆奶等系列产品。”张霞说,油莎豆其油脂含量25%—30%左右,经济价值是花生、黄豆的2.5倍,是油菜的3.5倍。

  工人们正在筛选油莎豆。

  据了解,油莎豆开发的产业优势在于,不占用农业耕地、兼具经济与生态价值,抗旱性强,耐瘠薄,适应性广,而且管理简便,成本低,是旱薄地的优势作物。

  张霞坦言,在我国大多数农业基础薄弱地区重点发展油莎豆产业,不仅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是我国贫困地区致富的一项有效产业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在西北地区种植10万亩油莎豆,5000亩良种繁育基地,1个油莎豆产业示范小镇……让油莎豆产业在保障粮油安全和乡村振兴中迸发更大活力。”张霞说。

  全媒体记者:耿苏强 视频:李煜强

  编辑:于婷婷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