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总结|践行数字化 奋进新征程

  中国儿童中心于2022年开展了第二届校外教育优秀“微课”征集活动。该活动进一步推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贺信精神,团结广大儿童工作者,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自2022年1月25日正式发布通知以来,在许多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推动校外教育教学创新发展。

  一、推进教育数字化,促进校外教育现代化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的安排部署,放在战略高度,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其中强调“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以及“推进教育数字化”。中国儿童中心高度重视提高校外教师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本届征集活动共收到申报作品400余件,涉及20多个省、市、自治区,70余家单位,作品涵盖儿童理想信念教育、美育、科学素养教育、体育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多个领域,相比2021年第一届在申报作品数量、申报地区、申报单位、以及作品类别上都有大幅度提升。

  图片

  经过三轮评审,本届征集活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0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99项,优秀组织奖23家,优秀辅导教师28人。这些获奖教学案例在素材选择、课程设计、微课制作、应用效果等方面体现较高水平。该活动为促进优质资源整合与共享,广泛促进校外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致力于教育公平,助力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专章部署。其中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许多来自边疆民族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教师积极参与,组委会共收到内蒙古自治区28份作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11份作品,甘肃省6份等,其中有两家单位获优秀组织奖,18份作品获奖。这表明,数字化线上教育让我国城乡教师共享全国名师优课资源,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三、内容升级,强调“微课”的应用与课程建构

  “互联网+”时代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将是校外教育的趋势。“微课”是混合式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必备能力。首届征集活动关注“微课”设计与制作,本届征集活动更加强调“微课”的教学应用,同时强化大观念、大单元化的教学设计,在征集类别上新增系列化“微课”,该项目要求提交3-5课时系列短视频进行主题单元的学习。

  四、示范引领,提供可持续递进式教师研修

  为了促进教师学习者深度参与,更好了解、应用“微课”,中国儿童中心三年内持续推出多期“校内外教师在线教育能力提升系列专题研修活动”。研修的主题包括:“混合式教学的理念、技术、内容与方法”、“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微课’的设计与实施”、“‘微课’与‘翻转课堂’的融合运用”等。除了邀请该领域专家,更从“实践”角度加强培训内容的落地性,优选“微课”征集活动优秀教师作为全国教师研修活动的讲师,为参培教师设计专属课程,创新教师教育形式,提升教师在混合学习环境下开发和实施课程的能力。

  图片

  五、以用带学,形成校外教育研究与发展共同体

  校外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本届征集活动,搭建了全国性教育教学专业研究与发展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校外教师的信息素养。第二,教师可展示与检验自己的“微课”设计、实施能力,与同行交流互鉴,听取专家的针对性指导建议,更好地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第三,还可了解各地区各单位教育教学中的前沿理念与课程热点,增强区域协同意识,形成校外教育研究与发展共同体,为儿童的核心素养养成事业添砖加瓦。

  图片思考与展望

  图片本届“微课”征集活动相较于上一届,作品总体质量进一步提高,“微课”制作技术、配套学习资源更为精细、完备,特别是系列“微课”以及跨学科融合性“微课”优秀作品的数量大幅度提高。无论从作品选题方向、设计理念,还是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均有可圈可点、学习借鉴之处。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以下一些不足之处:1. “微课”概念模糊,简单地认为为传统课堂的“录播”即为“微课”。2. 仍旧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手段,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如何学”。3. 在线教学互动意识淡薄、有效互动性弱。4. 视频制作过于“花哨”、脱离本源,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层次不分明。5. 团队合作意识薄弱,单兵作战耗费时间成本、难成体系。针对以上问题,近期我们陆续会在相关平台刊登评审专家的建议。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够从中获益!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团结广大儿童工作者,赋能广大校外教育者的数字化教育教学,促进提升区域教师核心素养发展,共享共建校外教育“微课”资源平台,促进校外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end

  供稿:校外教育优秀微课征集活动组委会

  编辑:夏兴楠、焦红亮

  审核: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