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娃玩手机上瘾,奶奶用一招解决,方法简单可参考
春节前遇到办退休手续的李阿姨,她向我抱怨快3岁的孙子天天抱着手机不放下,真是愁死了。
这周六,我带儿子在门球场玩,正巧看到李阿姨也带孙子在草坪上跑,她见到我开心地告诉我:“孙子很少看手机了!”
三年前,李阿姨的儿媳妇怀孕,但是李阿姨还有两年多才退休。因为儿媳妇从外地嫁过来暂时没找工作,全家商量后,让她生完孩子先在家里带两年孩子,等李阿姨退休后再出去找工作。
孙子几个月的时候,他妈妈就用手机或平板给他放儿歌、看视频。儿媳妇平时在家带娃处处离不开手机:打电话、微信、购物、刷剧……甚至做饭也要从手机里搜索菜谱照着做。
李阿姨提醒过她几次,让她陪伴孩子玩的时候尽量少使用手机,因为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可是,儿媳妇表示做不到。
李阿姨的小孙子两岁多就把手机使用得很溜了。早晨睁开眼就要手机,不给就哭闹;只要不出门,就想拿妈妈的手机玩,玩起来就不想放下。
李阿姨很苦恼,她担心这么小的孩子长时间用手机把眼睛给伤害了,而且,从网上看到有的育儿专家说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大脑会变笨。她盼着等她带孩子时一定要给孙子改掉这个坏习惯。
所以,李阿姨办完退休手续后赶紧把带孙子的任务揽过来,催儿媳妇去找工作。
可是,李阿姨带了几天孙子后发现手机瘾确实很难戒,手机里好玩的东西太多了,而且孙子已经形成了习惯。怎么办?
李阿姨虽然已经退休,但崇尚科学带娃,闲时会主动学习一些育儿类的书籍和文章。她认为最好是找一个孙子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慢慢吸引他的注意力,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
偶然间她发现孙子喜欢玩贴纸书,但是玩不了几分钟就会放弃。
李阿姨试探着陪他一起贴,原来是因为孙子没有耐心,一下子找不到贴纸的位置或者贴得不好就生气不想贴了,李阿姨便帮助他找位置,引导他如何一次性贴成功,即便贴不成功也肯定他做得好的地方,鼓励他多练习,肯定会越来越好,没想到孙子竟然不知不觉贴了半个多小时。
这半个多小时的贴纸过程中,每当他成功贴完一页时,会非常有成就感,李阿姨就赶紧为他鼓掌。
李阿姨发现了这是个引导孙子转移注意力的好契机,于是每天都拿出几个小时的时间专门陪孙子玩贴纸。
有了奶奶的陪伴和引导,小孙子越玩越有兴致,贴得越来越好,进入了良性循环,一个周过去,很少再追着妈妈要手机了。儿媳妇直夸奶奶厉害!
其实,2-7岁的儿童玩贴纸书有很多好处:
1、培养孩子的逻辑归纳能力
2-6岁,是孩子逻辑归纳与秩序期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喜欢动手尝试,而贴贴画的游戏,正好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
从纸上揭下来图案,找到相应的空位置贴上去,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归纳总结的过程,让孩子形成很好的秩序感。
2、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如今,贴纸书的制作都很讲究,很多贴纸书不是简单的黏贴,而是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贴纸书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从贴纸书中学到不少知识。
比如里面有超市的场景,要求孩子将各种水果、蔬菜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正是教孩子进行识字启蒙的好时机。
3、促进手脑协调,开发大脑
人体的手部精细动作是需要手部的小肌肉群的活动能力,而这个小肌肉群,是需要通过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发送指令。所以说手部越灵活,大脑也越聪明。
孩子手部精细动作是慢慢训练出来的,同龄孩子间手部精细动作之间的差别,就与平时的锻炼有关,而孩子玩贴纸就是对其手部精细动作的锻炼,
孩子在贴画的过程中,一撕一贴的动作,都是在进行手部精细动作的锻炼。而且孩子在撕贴画、找贴画、贴贴画的过程中,还需要转动小脑筋,让脑细胞活跃起来、神经元之间建立起更多的连接,也就是开发大脑。
李阿姨说,贴纸书的种类和内容非常丰富,可选择的越来越多,反而容易让人眼花缭乱。一定要选择符合孩子心理认知并且有趣味性的,否则很可能孩子瞎玩一顿。
她给我推荐了她孙子最喜欢的一套《左右脑开发贴贴画绘本》,这套贴贴画内容主题设计与2-6岁孩子的心理发展非常吻合,也很贴近生活,将认知事物、解决问题与动手贴贴纸相结合,让孩子在贴的过程中,提高了理解能力。
这套书一共16册,每一册都有一个主题,这16个主题分别是“智力开发、德商培育、情境能力、学商训练、注意力、动手能力、规律训练、认知能力、财商训练、反应能力、记忆能力、时间游戏、创造能力、分类能力、空间游戏、视觉训练”,内容非常全面!
需要的亲可以打开下方链接看一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