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VS传统课堂,差距到底在哪里?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推进和数字化教学设备铺设完成,“智慧课堂”这个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智慧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对学生来说有什么不同的影响,仅仅是教学工具和线上线下的不同吗?
#1
想要了解差距,首先要深度的了解智慧课堂的原理。
很多人可能都能说出来智慧课堂的定义,是通过硬件载体,在应用软件服务和校园管理平台的支持下,将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课堂。
但是优质的智慧课堂产品应定位为课程教学专家,是满足K12阶段各学科课堂教学需求的教学系统。这样一个系统,如果没有大量完优质的资源,便不能称之为完整的智慧课堂产品;如果无法在使用者角色中形成教与学的闭环,那么也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教学产品。
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智慧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2
优质的教学资源
课程教学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的重要一环就是教学资源。在传统的教学中,从老师备课-授课到课后整理,都独自完成,除了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之外,也深受老师个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的局限。
而通过爱学仕智慧课堂的云平台的海量优质教学资源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精确到章到节,均由专业的教研团队研发,20000段教学动画和2000万+精做精讲题库,紧贴教学大纲的教案,老师可以随时调用,一键备课或查漏补缺。
换句话来说,传统课堂中,只有资深的教师才能达到的优质高效课堂质量,在智慧课堂中即使是年轻的教师,也可以同样做到精品公开课的效果。通过爱学仕智慧教育云平台,千千万万的老师们可以同时依据自己的需要个性化定制化的备课。
#3
形成课程教学闭环
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深度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但是在传统教学课堂中,面临的问题第一是老师没有足够的精力持续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第二是即使老师持续关注,也大部分只能从考试成绩出发,难以做到多维度全局的思考判断。
爱学仕智慧课堂在教师端和学生端形成教与学的闭环。
学生端从“测-学-练-审-评”逻辑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交互体验,打造沉浸式翻转课堂。任务引导,及时反馈,从多个方面收集数据建立完善的知识图谱。
教师端从“备-教-考-评-研”五个维度助力,还课堂于学生,而老师成为课堂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测评后自动生成的多维度数据来因材施教,针对性修改教学薄弱点,个性化制定教学方案,避免教学盲区。
采集、分析用户数据,建立模型,最终用数据来驱动教学与教研。这就是爱学仕智慧课堂特别有价值的地方。
在传统课堂,老师按预案授课,老师凭经验决策,现在老师要按课堂生成数据和反馈推动教学。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围绕数据进行。这当然不仅仅是表面呈现出的利用互联网技术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区别,而是整个教育科技的进步,也是信息化教育的初衷——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