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班”首任班长张兴吉开讲 孩子们走进几十年前的世界 原来雷锋叔叔是“学霸”是

  “雷锋班”首任班长张兴吉开讲

  “雷锋,湖南人,小名庚伢子,身高1米54,声音很大……”成都师范银都小学5年级9班的黄映彤一边认真地听着张兴吉爷爷讲“我的兄弟叫雷锋”,一边记着笔记。3月4日上午,在成都市文明办指导下,由“讲文明 树新风”成都文明创建全媒体平台、成都晚报社、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局、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成都高新区志愿者协会等策划开展的2016年“名师一堂课”特别一课——《我的兄弟叫雷锋》在高新实验中学开讲。今年75岁的“雷锋班”首任班长张兴吉为高新区200余位中小学生,分享了他眼中的雷锋。躲在被窝里看书、对战友事事关心,雷锋的种种故事,让现场不少“00后”孩子大呼原来雷锋是“学霸”、是“暖男”。

  雷锋叔叔“来了”

  穿着宽大的军装 讲稿被吹跑了“雷锋叔叔有多高?雷锋叔叔家里有几口人?雷锋叔叔是哪里人呢?”张兴吉一开场,便向孩子们抛出三个问题,听着下面的回答,张兴吉感慨,“孩子们,学雷锋,应该先好好了解雷锋。”

  1960年1月8日,辽宁营口,张兴吉第一次见到雷锋。全团在操场上召开欢迎新兵的大会,雷锋作为新兵代表发言。“雷锋身高只有1米54,有点瘦,军装在他身上显得特别大,他走上台,袖子、裤腿还挽着,下面一千多人都想笑,不凑巧,这个时候风又把雷锋的讲稿吹跑了,哄堂大笑。”当时场景,张兴吉老人历历在目,他的讲述,让孩子们觉得新兵雷锋仿若就在面前。

  “不过,脱稿发言的雷锋一开口,大家就怔住了,声音洪亮,条理清楚,一字一句清晰而有力!他发出保证:当个像样的兵,做个好战士。” 张兴吉说,当时,雷锋气势十足,没人再笑,而他每讲一句,下面都是掌声。

  雷锋叔叔是“暖男”

  打扫卫生还帮厨 帮战友补被子

  后来,雷锋被分到张兴吉任班长的沈阳军区工兵某团运输连二排四班,“我们共同生活了2年8个月,我其实只比他大几个月,他是我一辈子的兄弟。”

  张兴吉对孩子们说,雷锋真是个不折不扣的“暖男”,超级热心肠,“他是见人笑,见人熟,见人亲,与众不同。”打扫卫生、食堂帮厨、早起生炉子、帮战友补被子……很多事情,他永远是抢着干。“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这是雷锋的话,也是他最真实的想法和做法。

  从雷锋孤儿的身世,讲到部队生活,孩子们走进了几十年前雷锋叔叔的温暖世界。“雷锋叔叔很温柔,就像邻居家大哥哥一样。”银都小学3年级8班的祝凡捷告诉记者,当张爷爷讲到雷锋不幸离开,万人送别的时候,“难过得想哭。”

  雷锋叔叔是“学霸”

  躲在被窝里学习 被班长拍脑壳

  当天,张兴吉这位特别的名师,还一再叮嘱孩子们要珍惜时光、认真学习,他告诉孩子们,雷锋精神是美好的存在,不光是对人对事上,更是在对待学习和工作上。

  张兴吉语重心长地讲道,50多年前,部队条件很差,既没电也少书,一个班只发3本书,雷锋就在玻璃瓶里装上柴油,把一束棉纱插进去当捻子,做成一个油灯,晚上点起油灯学习。走路嘴里也在背文章,仅有的几本书被他密密麻麻地做了笔记,几乎没有空白地方。

  回忆当年,张兴吉满是感慨。每天9点左右,战士们基本就上床休息,而雷锋却要看书到十一二点,“我睡上铺,雷锋睡下铺,有时我半夜一觉醒来,发现雷锋还打着电筒,躲在被窝里看《毛泽东选集》。这个时候,我就要拿手打他脑壳,‘雷锋,你咋还不睡觉’。”高新实验中学初一8班的魏朵告诉记者,她对张爷爷讲的这个场景,印象特别深,“雷锋叔叔真的是抓紧时间学习,对比之下,我们还是少偷懒吧!”

  名师档案

  张兴吉“雷锋班”第一任班长。四川省蓬安县人,1940年出生,1959年入伍,1960年他任雷锋所在班班长。1962年雷锋不幸牺牲,1963年1月国防部授予他们班为“雷锋班”光荣称号的时刻,他代表全班接过了那面光荣的旗帜。

  成都晚报

  寄语成都晚报:

  传承雷锋精神

  4年前,“雷锋班”首任班长张兴吉和成都晚报结缘。2012年3月4日,在成都晚报志愿者服务总队正式成立当天,张兴吉为成都晚报志愿者授徽。得知4年里,成都晚报一直在志愿公益的路上前行,张兴吉欣喜地写下寄语:“希望成都晚报传承雷锋精神,让更多人学雷锋、做雷锋。”

  同步播报

  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展示

  有的加入志愿者 有的体验义诊

  不久前,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公布了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成都5个先进典型入选。3月5日,在“我是雷锋”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中,主办方还在成都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心通过展板形式,展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成都晚报“关爱农民工子女·名师一堂课”志愿服务项目、成都市莲新街道志愿服务中心创新示范基地项目,全国“最美志愿者”——成都市武侯区善工家园志愿者郝成桃(已故),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成都市武侯区善工家园助残中心,和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的先进事迹或创新做法。

  当天,在现场,除了“名师一堂课”2016开讲外,其他获奖机构及组织也在现场开展志愿服务,以及招募志愿者。 “又有一个志愿者填表加入我们了!”武侯区善工家园助残中心的工作人员刘杏说,刚招收一位“妈妈”志愿者,是位导游,擅长儿童护理。

  相比善工家园,黉门街社区的志愿服务很“高科技”——他们搬来一台量子弱磁共振分析仪。黉门街社区健康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王鹏介绍,该分析仪可以测试身体的各项健康指标,黉门街社区经常为居民进行健康服务。

  成都晚报见习记者 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