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品再起风云
▲金庸。(资料图片) ?金庸手持建宁公主的人物稿。 ▲“金庸馆”馆内馆外绘了许多金庸武侠人物。 距离金庸1972年完成《鹿鼎记》正式封笔,迄今已经过去45年。无论岁月更迭,金庸小说不断为电影、电视、电台广播、舞台剧以及潮流电玩和文创产品提供非常丰富的素材,始终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近日,腾讯动漫与凤凰娱乐宣布,联合推出金庸全15部经典武侠小说的改编漫画,其中,《天龙八部》《鹿鼎记》《笑傲江湖》和《侠客行》首批四部作品,将于今年上线。又一次让“金庸迷”心情沸腾。
改编借用“二次元”形式
据腾讯动漫内容总监李筱婷介绍,金庸武侠的漫画改编会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从经典的故事模型出发,用漫画语言来翻新小说中的一些概念设定、角色关系和画面表现。同时,还会借用现在流行的一些“二次元”的表现形式,比如呆萌、毒舌、花痴……而金庸在15部小说中设定的一些成体系的重要概念和线索,也会在漫画版中得到保留。
腾讯互动娱乐动漫业务部总经理邹正宇则表示,主要的漫画人物和重要场景的设定,都会经过金庸的认可。而此次之所以选择《天龙八部》《鹿鼎记》《笑傲江湖》和《侠客行》这四部作品首发,是因为最为人熟知的金庸武侠小说在六七部左右,包括“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鹿鼎记》等,故选择从这些作品入手;而《天龙八部》的改编难度会很大,若把这部做好了,也为接下来做“射雕三部曲”积累经验。
金庸小说具有产业化魅力
作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对香港流行文化以至世界华文文学都有着深远影响。那么,为何金庸小说几十年来如此极受读者和市场青睐,影响力历久不衰?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侠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韩云波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庸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奇迹,这不仅是由于金庸小说文本的艺术魅力,以金庸小说为中心,从上世纪50年代金庸创办《明报》开始,金庸小说就同时具有文化产业化的魅力。”韩云波表示,从1958年胡鹏导演《射雕英雄传》上下集发端,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形成持续高潮,金庸小说也带动了一个庞大的影视产业,而在1999年,中央电视台开始拍摄系列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更是标志着金庸小说走入主流媒体产业。除此之外,金庸小说还带动了电子游戏、动漫、旅游等一大批文化产业,金庸小说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大奇观。
在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看来,金庸不仅长于讲故事,在构造情节、塑造人物,并追索生命的价值方面,他都是具有较高文学修养的。不能因为他的小说通俗,就否认他写作中把通俗小说雅化的努力。“金庸的雅俗共赏不该成为他的弱点,他是真正走通了一条创造性与大众性相融合的写作路子”,谢有顺说。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墨研究金庸多年,其著论和研究得到过金庸本人的认可。对于金庸的魅力,陈墨曾谈到,一言以蔽之,是故事好看。金庸会讲故事,是天赋,也是消化中国雅俗叙事文学及大仲马、司各特、莎士比亚和希腊神话的结果。我们的传统重视“大说”(说教)而轻视小说(故事),致文学史上好故事不多,真能讲好故事的作家更少。金庸写出好故事,风行华人世界,就不足为奇。陈墨认为,金庸故事好看,是把武侠传奇和人生故事融为“成人的童话”。也因为他将传奇故事深化为人世寓言。还因书中历史文化书写,可慰藉读者的现代乡愁;隐约弦外的人文忧思,则启迪读者的思想关切。
“金庸馆”收藏300多件展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28日,香港首个以金庸为主题的常设展馆“金庸馆”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行揭幕仪式。展览于3月1日起对外开放,通过300多项展品,向公众展示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历程。
据介绍,“金庸馆”的建设耗资约1000万港元,共有300多件展品,其中约200件展品由查家借出,其他则来自研究金庸的学者及收藏家等。展馆内分为讲述金庸事业发展的“大侠足迹”、“金庸的武侠世界”、“影视和文娱世界的金庸现象”以及记录金庸贡献成就的“百年——金庸”等几个展区。展品包括早期流通的小说版本、珍贵手稿、照片以及小说改编的电影海报、电视剧主题曲唱片、金庸在创作时使用过的私人物品如棋盘和照相机等。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金庸于1967年在新加坡《新明日报》发表的《笑傲江湖》手稿,该手稿为首次曝光。据了解,当时金庸每次都会写满3张稿纸,约有1200字,刚好应付《笑傲江湖》一天的刊登量。
此外,对于金庸的近况,据金庸的儿子查传倜透露说:“父亲近年主要是在家休养,他的身体健康状况不错,平常也有坐着看电视,只是老人家现在卧床休息的时间比较多。”
(深圳商报记者 魏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