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第一天1031万考生步入考场 专家点评各地高考作文题目

  央广网北京6月7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天(7日)是2019年全国高考第一天,也是端午假期第一天,不少人都在社交网站上用“高粽”组合的图片来表达对考生的祝福。

  确实,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近十年来首次突破千万,达到了1031万人,竞争更加激烈。此时此刻,考生们已经走出了考场,结束了第一天的考试。

  那么考生们今天在考场上都经历了什么样的测试?每年都被热议的作文题目好不好写?这些考题又反映出高考改革的哪些新变化?

  2019年高考第一天的考试落下帷幕,备受关注的语文作文题出炉。今年高考语文共分为全国I、Ⅱ、Ⅲ卷,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分省自主命制5套试卷,全国汉语试卷,一共9道作文题。

  每年都关注高考语文的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今年是国家深化高考改革的一年,今年的语文考题,减少了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察,推动了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考试中的落地。

  陈志文说:“作文实际上是我们立德树人最好的一个抓手和体现。这些年高考的作文命题一直清晰地体现了这一宗旨。今年全国三个卷里边我最欣赏的一个命题就是劳动。我万万没想到我们高考作文题上了一门最好的劳动课,它促使我们去思考劳动的价值、意义、作用。”

  陈志文所说的作文题,是全国Ⅰ卷作文试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今年,安徽省就采用了全国Ⅰ卷。安徽明光三中高中语文老师杨艳认为,乍一看该题目平平,但考生如果要写好,需要考生有深刻的思想、明确的中心逻辑以及良好的语言功底。“这一话题,对于城乡的中学生来说都是有话可说的。近年来,全国卷更注重让学生在应用文体中体现自身的语文素养,这对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杨艳说。

  而今年全国Ⅲ卷的作文试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是一幅漫画,讲的是毕业前的最后一课,老师对学生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取材于每个考生都深有感触的场景,有助于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但同时,全国三套试卷的作文试题也释放出强烈信号:写作要立足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避免言之无物、大而无当。

  在自主命题的作文题中,江苏卷考题被公认为全国最有“哲理”。提供的素材说,“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不少江苏考生看完表示有点难。有考生说:“我觉得就是讲人生有很多状态,比如有咸有淡,这种状态都应该是很正常的,而且应该是被接受的。”也有考生认为:“就是要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去对待一些新的事物。”

  面对今年“哲理”作文题,江苏省中语会副理事长、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曹勇军老师说,考生的思辨能力才是得高分的关键。“理解这种文字的语言风格,会感觉到难,这就提醒大家:平时的阅读面要广,一定要把这个门打开,见多识广。”

  新高考改革之后,不少人认为语文更加重要,是考生之间拉开分数的关键。陈志文认为,语文,更重要的是日常基本表达、基本写作和基本语言能力的学习。“这件事不能光靠高考考试来引导,更需要全国中小学教育界认识到这一点,希望学生和家长认识到这一点。”陈志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