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人民政府2021年履行教育职责自查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辖1区6县(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总面积1.93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48.76万人(户籍人口)。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52.29亿元,财政总收入为43.84亿元。“十四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聚焦打造“中国康养之都”,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
(二)教育事业基本情况。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共有普通本科院校1所,在校学生1.24万人,教职工806人;高等职业院校1所,在校学生1.06万人,教职工624人;普通高中19所,在校学生3.78万人,在校教职工0.48万人;初中140所(含九年制学校59所),在校学生7.18万人,在校教职工0.7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1.73万人,在校教职工934人;小学378所,在校学生17.48万人,在校教职工0.99万人;独立幼儿园547所(公办幼儿园329所、民办218所),在园幼儿7.9万人,在校教职工0.8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410人,在校教职工113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科学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健全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成立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党委、政府研究解决教育重大问题决策机制。一年来,市委、市政府累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等各类会议10余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深入教育一线调研20余次,市级领导深入高校作形势报告6人次。二是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和省委《实施细则》,印发我市《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研判考核和纪律监督,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政治责任、领导责任、管理责任。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网络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网站、微博、微信发布制度》等制度,从工作体制等六个方面明确规定要求,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网络安全。三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市教育系统建立党组织520个,中小学校、幼儿园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两个全覆盖”,开展“对标建强”百日攻坚活动,教育系统所有党组织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推进“党建+学校精细化管理”,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创建市县示范党组织207个。制定《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建立书记全面抓,党工委委员协助指导县区、包抓党建联系点工作机制,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巩固作风建设成效。
(二)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丰富德育载体,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建省、市级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基地14个。围绕庆祝建党百年,1000多所学校30余万中小学生参与示范创建、评优评先、征文展演、实践活动。实施中小学校“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组织100多名思政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说课、时政述评展示。二是重视体艺和劳动教育。市政府办印发《商洛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任务清单》和《商洛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任务清单》,构建“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体系和学校美育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艺术和劳动课程,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达到1小时。组织开展全市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首届中小学“阳光心灵”心理健康大展演、“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校园足球U系列联赛、“我要上全运”2021年商洛市青少年运动会等体育艺术活动,全市现有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特色学校56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8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5个。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学生参加体育艺术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纳入初、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利用延时服务和“第二课堂”,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95%。全市创建国、省级文化艺术示范校14所,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先进学校39所。2021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优良率为65.55%,达标率达到97.38%。
(三)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力推进各项保障政策落实落地。一是精心编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国省教育改革发展决策部署,明确“十四五”教育发展目标及定位,编制印发《商洛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商洛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引领教育科学发展。二是落实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相关政策。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2.93亿元,较上年增长11.02%;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31103.4元,较上年增长11.01%,达到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目标要求。全市实施义务教育“改提”、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普通高中和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教育现代化工程等8大类学校建设重点项目309个,总投资5.6亿元。多渠道筹措各类资金近30亿元,加大普通高中建设力度,商洛中学、商州区高级中学、丹凤中学等3所学校建成投用。三是做好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建立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制、校园安全负面清单和校园安全“五个一”工作机制,加强“三防”建设,学校封闭化管理率、专职保安配备率、一键式报警和视频监控达标率、城市及城镇中小学幼儿园“护学岗”设置率均为100%,创建市级平安校园14所、学校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校18所,省级平安校园11所。创新建立“人盯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召开全市校园、中高考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调度会、交办会5次,开展专项检查11次,教育大局安全稳定。
(四)完善落实教育公平政策体系,更好惠及特殊困难群体。一是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千方百计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明显缓解。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有普惠性民办园143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8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6.04%,公办园和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占比分别达到60.15%、53.79%。二是全力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就学。率先在全省建立“人盯人+”控辍保学管理机制,全面落实“七长责任制”和“十项制度”,2022年秋季开学将新增学位9090个,全市6至15岁义务段适龄少年儿童无一人失学辍学。全市城区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合理划分学区,做到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落实有关政策,依法保障困难家庭子女、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残疾儿童等特殊困难学生享有公平良好的教育,对全市582名重度残疾学生全部实施送教上门。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每生每年6000元增加到每生每年9000元。三是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足额落实资助资金,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29685人次、发放生活补助费1113.18万元,发放学前一年免保教费3712.59万元、资助54656人次,做到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实现应助尽助。四是认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全市753所学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共有17.43万名学生受益,学校食堂供餐率、学生享受食堂供餐率均达到100%。全市城区(含县城)8181名脱贫不稳定户学生和残疾学生全部享受营养改善计划,其中567名重度残疾学生实行送营养上门。全市有2个县被国家发展研究基金会评为阳光校餐“最佳试点县”,1个县被评为阳光校餐“最佳进步奖”。
(五)高度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壮大“四有”骨干教师体系。一是落实待遇,优化环境。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动态调整长效机制,统筹考虑高中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待遇落实到位。市政府办印发《商洛市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细化中小学教师减负具体措施和内容,有效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评选省市级师德标兵20名、师德建设示范团队15个。二是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市政府办制定《商洛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评价淘汰及竞争性选拔办法(试行)》,大力实施名校长、名师引进工程,对接联系名校长13名、名教师110名,江苏来商进行东西部协作的10名校长已经抵商,8名名教师初步达成工作意向,高薪选聘名校长2名、名师1名。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及时足额补充紧缺学科教师,持续解决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不足问题。实施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商洛学院录取78名地方公费师范生,申报培养优师计划95名,全市补充中小学新任教师588名。三是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大力开展“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制定《2021年商洛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工作方案》,设置市级培训项目29个,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6万人次。全市选派校园长、骨干教师参加国省各类培训114期3856人次,遴选推荐11所学校参评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命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5名,市级教学能手150名。
(六)深入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一是持续抓好“双减”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商洛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任务清单》和中小学手机管理、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等五项管理制度,488所有需求的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分别达到94.91%和99.18%;现存校外培训机构均实行预收费资金监管,我市“双减”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二是加快构建大职教格局。成立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及全市职业教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统筹推进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两个《实施方案》,先后召开视频会和现场推进会,推动构建“1+8”大职教体系和“1+10+N”职业培训体系,为打造“中国康养之都”提供人才支撑。目前,市技工学校与商洛职院融合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规划编制、统一招生、培训资源整合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之中。扩大中职教育招生规模,高中阶段职普招生比达到4.12:5.88。深入实施中职学校“双达标”建设,全市4所中职学校改扩建迁建启动实施,建成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4个,新增专业7个,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三是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市、县区分别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调度工作,实行“一县一策”“一校一策”,推进公有资源有序退出,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做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总数只减不增、在校生规模只减不增、2022年秋季招生计划只减不增“三个只减不增”。四是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市委、市政府成立高考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的实施意见》《普通高中推进选课走班管理的指导意见》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意见》,组织全市高一年级学科教师参加多轮专题培训,组建3个督查组深入8所重点中学对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推进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同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确保高考综合改革按期顺利实施。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1年,我市各级各类教育取得新的成绩、实现新的发展,但与国省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优质教育资源依然短缺。二是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压力较大。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仍需加强。今后,我市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抓好整改提高,力促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优化校点布局。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发展。落实省市关于学校布局建设的有关规定,将学校布局规划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构建与全市城镇化进程、经济和人口发展变化相适应的学校布局。二是扩大城镇教育资源。编制并落实好城镇学校建设总体规划,保障城镇学校建设用地。加大城镇居民集中居住区、新建居民小区和老旧城区学校规划建设力度,严格落实新建居住区配建学校政策,重点抓好秦韵教育城、商州区第十五小学、第十三幼儿园以及洛南县第二中学等项目建设,确保足够学位供给,切实解决城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三是整合农村教育资源。突出重点镇(办)、重点村(社区)和辐射能力较强的中心村学校建设,扩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对川道地区或交通便利的镇村规模过小、办学质量差、效益低的学校适当撤并,提升办学质量效益,着力解决“农村弱”的问题。
(二)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一是加快城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城区学校按划分学区范围,严格控制招生,合理分流学生,逐步实现办学条件达标;对城区薄弱学校,坚持硬件软件并重,补齐短板弱项,提升办学水平。二是加快农村学校提档升级。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加大乡村小规模学校和镇(办)寄宿制学校改造,按标准建设专用部室,配齐设施设备。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教育信息化2.0攻坚行动”,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发展新模式,打造智慧校园。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
(三)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一是加大名校(园)长、名师引进力度。推进校园长、教师聘用制,指导重点学校高薪聘请一批名校长、名教师。二是强化教师编制管理。盘活事业编制存量,推动编制向教师队伍倾斜。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采取生师比、班师比和教师周课时量相结合的办法核定教职工编制,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四是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建立县域内学段间、校际间、城乡间教师常态化流动机制,着力解决师资配备不均衡问题。
(四)深化教育重点领域改革。一是持续推进“双减”工作。加强“五项管理”,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深化课堂教学研究,做实课后服务,巩固“双减”成果。二是稳步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的实施意见》,改善提升办学条件,加强教师培训,全面实行选课走班,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三是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加快商丹高新学校和秦韵二小民办转公办进度,完成山阳县政府购买同仁、信毅两所民办学校学位工作,持续加强公办学校建设,切实防范风险隐患,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四是推进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及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认真落实两个《实施方案》,加快完善顶层设计,有效整合职教资源,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加快构建“1+8”大职教体系和“1+10+N”职业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