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在厦门这所小学诞生!|红色文物里的福建印记(98)

  「本文来源:福建新闻广播FM1036」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这首《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它承载着我们无数美好的童年记忆。但你知道吗?这首歌诞生于厦门的何厝小学,如今在何厝小学里,建有“英雄小八路纪念馆”,保存有《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原创手稿照片。

  无惧炮火,支援前线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出动第七舰队进入我国的台湾海峡;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军队,不时骚扰大陆沿海城乡,1958年,为严惩国民党军对大陆的军事骚扰,粉碎美国制造的“划峡而治”阴谋,毛主席签署命令,决定炮击金门诸岛。

  8月23号17点30分,解放军战史上最大规模之一的炮战拉开帷幕。600多门火炮山呼海啸地发射,3万多发炮弹从不同方向泻落在金门岛国民党军阵地上。顷刻间,金门岛地动山摇,笼罩在火海硝烟之中。

  “八二三炮战”中,与大、小金门岛隔海相望的厦门何厝首当其冲。当时,厦门禾山第四中心小学,也就是现在的厦门市何厝小学位于炮战前沿。8月22号晚上,所有居民本应都转移到后方,然而在炮火连天中,何厝小学有一群孩子,没有同大人们一起转移,而是偷偷留下来,冒着炮火和生命危险支援前线的战斗。他们是“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的13名骨干成员,当中最大的是16岁的队长何明全,最小的是父亲、兄长被国民党炮弹炸死的何大年,只有12岁。

  当时担任“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 组织委员的何佳汝说:“有人问我,你们不怕死吗?我就说,我们当时还是十几岁的小孩子,当然也怕死,但看到村里的乡亲被炸死,房子被炸塌,我们就想保卫家乡。”

  人小志高,感动全国

  在辅导员吴朝注的指导下,孩子们不顾生命危险,帮助解放军送开水、洗军衣、擦炮弹、挖战壕、送地瓜汤……还帮民兵站岗放哨。甚至穿梭在炮火中,用手连接阵地与指挥部的电话线。他们还在防空洞中把石头当凳子,以地板为黑板坚持学习,深受部队官兵的喜爱,受到解放军首长的高度肯定,说他们像抗日时期的“小八路”。部队还授予他们“小八路,志气高,巩固海防逞英豪”的锦旗。

  1958年9月10号,炮战还在进行中。共青团厦门市委授予这十几名孩子“英雄小八路”的称号。消息传开后,全国各大电台、报刊,作家、艺术家都纷纷前来采访。

  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决定将“英雄小八路”的事迹拍成故事片。时任厂党委办公室主任的周郁辉请缨承担《英雄小八路》的编剧任务。1960年10月,《英雄小八路》摄制组在厦门开机拍摄。周郁辉为了更好地烘托银幕上的少年英雄形象,让英雄的主题更进一步升华,觉得应该创作一首具有时代震撼力的主题歌,结合两次到前线采访所获得的资料,周郁辉写出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词。

  少先队歌,代代传唱

  1961年1月,电影《英雄小八路》拍摄完成。1962年在全国放映,影片中三次响起主题歌,观众被“英雄小八路”们那种“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的精神深深打动。这首歌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成为流传最广的一支少年儿童歌曲。

  1965年,《红旗》杂志又将它作为13首革命群众歌曲之一向全国推广。在电影原版歌词中“爱国家,爱人民”两句,在后来传唱中逐渐演变为“爱祖国,爱人民”。1978年10月27号,共青团十届一中全会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定为中国少先队队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福建新闻广播福建之声联合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共同推出百集历史印象志

  《红色文物里的福建印记》

  它们,寂静无声

  却记录着忠诚和信仰

  它们,沧桑斑驳

  却烙刻着初心与使命

  倾听红色文物故事

  重温先烈奋斗足迹

  文物无言 历史有声

  1

  END

  1

  监制 :赵林 阮怡

  顾问: 钟健英

  编辑 :孙世庆

  播音 :李昂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