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三四年级学生作文有真情 五六年级千篇一律
专家支招:老师对学生写作应宽容、宽松,别用应试的模子来规范学生
作文千篇一律,对不少中小学生家长和老师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今天,在济南市民生大街小学的作家见面会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荣哲认为,只要应试教育存在,“姊妹文”成风的现象就很难改变。不过,他也指出,“多些宽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民生大街小学教了多年语文的万清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小学作文占40分,家长和学生对作文都很看重。“这么多年下来,我发现学生作文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缺少真情实感的题材相近、结构单一的雷同作文;另一种不乏真情实感,但是缺少主线、毫无格式的‘散文’。”她表示,由于天真烂漫、童真未失,三四年级的学生作文读起来往往很生动,不乏真情。到了五六年级,学生的写作技巧有所提高,但是容易走入定势和套路,缺乏自己的感受。千篇一律的应试作文这时就已非常严重。
万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她让学生以“第一次”为题写作文,结果很多同学都是写第一次炒菜、第一次学车,“把炒菜的过程写了一遍,毫无个人的感受。这可能跟他们的经历太少,生活太单调有关系。而济南烟花爆竹开禁之后,学生写‘第一次放鞭炮’,写得可好了。”
作为中国作协会员的刘荣哲,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应试教育对学生写作是个束缚。我认为,要有好作文,先得有好老师。老师们对学生的写作要宽容一些,宽松一些,多一些鼓励,不用应试的模子来规范学生。我想这样对学生的创作会大有益处。文学本来就应该天马行空的。”同时,他也表示,作为一种技能,学会写应试作文,也是不错的一件事。“两者协调好了,你就是好样的。”(记者 卢玉林 实习生 陈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