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小时法则的出处第五节(分六节)

  

  1968年的电脑

  现在,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比尔·盖茨的成长历程。他的经历跟甲壳虫的经历一样,被大众津津乐道。数学天才爱上了电脑编程,从哈佛辍学,与朋友开了一间小电脑公司,取名微软。

  在天才头脑和雄心壮志的共同作用下,微软以惊人的速度成为软件世界的中流砥柱。这是有关比尔·盖茨经历的通俗版本,现在让我们挖掘得更深入一些吧。

  盖茨的父亲是西雅图知名律师,母亲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的千金。

  儿时的比尔身心早熟,对学校生活不屑一顾。七年级时,他从公立学校转入西雅图湖滨学校—一家专为富家子弟开办的私立中学。盖茨转学的第二年,学校创建了一个电脑俱乐部。

  “学校组织的家长会每年都进行义卖,义卖的钱怎么用,这常让人大伤脑筋,”盖茨回忆道,“这笔钱有时候会用于资助夏令营,让市区的贫民孩子来学校参观;有时则会用作奖金奖励教学出色的教师。那一年,他们花了3000美元买来电脑终端,并配备了专门的机房。后来,机房成了我们的天下。有电脑用真是一件令人惊喜的事儿。”

  那是在1968年,这样的经历当然令人惊喜,因为那个时候许多大学还没有电脑。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学校买的这台电脑的型号。

  学校并没有买一台实验室用的读卡计算机供学生们使用,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一般是用这种电脑来学习编程;学校买的是一台ASR-33电传打字机。这台机器终端与西雅图计算机中心直接相连,并与主机电脑分时共享。

  “分时技术一直到1965年才被发明,”盖茨继续说道,“我中学时代的老师竟然如此有远见。”在1971年,仍是大一新生的比尔·乔伊非常幸运地通过分时系统学习编程,而在1968年,才上八年级的比尔·盖茨就已通过分时系统学习电脑编程了。

  从那时起,盖茨的生活就基本转移到机房了。他和同学们开始自学如何使用这台古怪的机器。当时ASR打字机所连接的主机电脑上机时间自然十分昂贵—即便对于资金雄厚的湖滨学校也是如此—没过多久家长会的3000美元基金就用完了。

  家长们追加经费,但这些钱很快又用完了。就在那时,华盛顿大学的一帮程序员们成立了一家名叫“电脑中心”(以下简称C-Cubed)的公司,专为当地企业提供主机上机时间租用服务。

  恰好,公司创始人之一莫尼克·罗纳的儿子比盖茨大一岁,也在湖滨学校读书。

  当时罗纳正盘算着,能不能利用儿子学校的电脑,利用周末的空闲时间测试一些公司的程序,作为交换,他可以免费为学校提供一些上机时间。

  他和学校一拍即合。从那时起,盖茨每天放学后就坐公交车到C-Cubed公司,在那里他可以一直编程到晚上。

  可惜C-Cubed公司后来倒闭了,所以盖茨和他的同学就只能流连在华盛顿大学计算机中心门外。但不久,他们就联系到一家信息科技公司(以下简称ISI公司)。

  ISI公司雇用这些学生编写企业薪资管理软件,而学生的报酬是—免费上机。

  这样,在1971年的7个月内,盖茨和他的同学在ISI公司主机房待了1 575个小时,即平均为每周7天,每天8小时。

  “那段时间对我的影响包括两方面,”盖茨谈到他高中的早期岁月时说,“我编程的能力的确提高很多。我都是晚上到那儿,周末也全天学习。那时我每周的工作时间几乎不低于20小时或30小时。但后来,我和保罗·艾伦却陷入了另一桩麻烦。我们因为偷上机密码,并且把主机搞崩溃了,被公司开除了。我因此整个夏天没法用上电脑。那个时候我十五六岁。后来保罗在华盛顿大学找到一台可以免费使用的电脑。在学校医学中心和物理实验室一般都有这样的电脑,本来是供大家全天24小时使用,但我们发现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凌晨3点到6点电脑其实是空闲的。”盖茨笑道:“所以我总是一到就寝时间便偷偷溜出家门。华盛顿大学就在我家附近,我步行就能到达,有时也乘公交车去。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对华盛顿大学的捐助总是十分大方,因为学校给了我太多的上机时间。”

  (多年以后,盖茨的母亲曾说:“我们那个时候总是纳闷,为什么他早上起床总是那么费劲。”)

  ISI公司的一位创始人巴德·彭布鲁克当时与一家科技企业TRW公司有业务联系。

  当时TRW公司与华盛顿州南部的博纳维尔电厂签订了合同,为电厂提供管理系统软件。TRW公司因此急需招聘一批熟悉电站运作专业软件的程序员。在电脑行业早期,要找这样有专门经验的程序员非常困难。

  但是彭布鲁克知道该找谁:正是那些在ISI公司主机房上机超过数千小时的,湖滨学校的中学生。

  那年盖茨已经读到毕业班,真不知道他当时使了什么手段让老师信任他,最终他打着到博纳维尔实习的幌子在那里待了整整一个春季。

  这段时间,他在一位名叫约翰·诺顿的人的指导下编写程序代码。盖茨后来说,那个人在编程方面教给他的东西比任何人都多。

  从八年级到中学毕业的5年,是比尔·盖茨的“汉堡之旅”。无论以哪种标准来看,到目前他甚至比比尔·乔伊获得了更多更不可思议的一系列机遇。

  机遇之一,盖茨转学进入湖滨学校。1968年世界上还有哪所高中像湖滨学校那样拥有分时系统的计算机终端?

  机遇之二,学校的家长会基金足够支付学校的电脑费用;

  机遇之三,学校经费用完以后,一位同学家长开的公司(C-Cubed)正巧需要利用周末测试程序代码,既然周末需要工作,也就不在乎是否工作到周末晚上;

  机遇之四,盖茨恰巧找到ISI公司,该公司恰巧需要人员编写工资管理软件;

  机遇之五,盖茨的家正好在华盛顿大学步行范围内;

  机遇之六,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恰好每天凌晨3点到6点无人使用;

  机遇之七,TRW公司正巧与巴德·彭布鲁克有业务关系;

  机遇之八,优秀的程序员彭布鲁克在需要解决特定问题的时候想到了这两名中学生;

  机遇之九,湖滨学校竟然同意学生们远行到外地,花一个春季的时间编写电脑程序。

  所有这些机遇实际上有着什么样的共同点?答案是这些机遇都给了比尔·盖茨更多的练习时间。

  当盖茨大学二年级从哈佛辍学自己开公司的时候,他已经不间断地学习编程7年了。

  全世界有多少不到20岁的少年有盖茨这样的经历?“全世界不可能有超过50个人像我这样,”比尔·盖茨自己说,“我为C-Cubed公司工作过,编写过工资单程序,然后为TRW公司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一起到来的。我认为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对软件开发有着比同龄人深刻得多的认识。我获得的这一切都是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运气的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