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湖里区教育局举办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活动
活动现场。
厦门日报讯 (文/本报记者 佘峥 图/本报记者姚凡)某种意义上看,近日在湖里金安小学举行的“幼小协同,我们用‘爱’对话”活动,是一场“听证大会”——把小学老师、校长,幼儿园老师、园长和家长叫到一块儿,幼儿园到底要不要“教”拼音,学数学?让他们各自摆出自己理由。
更重要的是,对话试图理清一个思路,在幼儿园“小学化”被喊打的背景下,幼小衔接,到底要怎么衔接,才不是“小学化”,才算是科学而有效的?
今年,在幼小衔接上,湖里区教育局也是操碎心了。上月,区教育局组织一场“跨界”教研:幼儿园老师到小学,为一年级上课,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到幼儿园大班上课。区教育局希望通过这一“跨界”,让小学和幼儿园更好地了解对方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做出衔接策略上的改变。
活动现场。
对话分成三个阵营
当天,对话没进行多久,湖里区教育局副局长吴雪慧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每个人发言,都是以“我们幼儿园”、“我们小学”“我们家长”,来开始自己发言,显然在这场幼小衔接的对话中,已经自动分立场不同的阵营。
的确如此,表面上看似风轻云淡的对话,其实沟壑鲜明。
“我们幼儿园”派: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显而易见
“我们幼儿园“派认为:幼儿园直接教小学内容,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至少有两个,一、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由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内容基本都会了,上学以后孩子会感觉到,小学学习很容易,不用很用心,也不用很努力。
二、产生厌学情绪。孩子在幼儿园累坏了,对学习厌倦了,这对小学及后继阶段的学习十分不利。
公办幼儿园老师说,我们没有开拼音课、数学课、识字课,并不代表我们在幼小衔接上,什么都没有做。一个例证是:两年前,湖里区幼教工作者编写了一套“我要上学啦”的幼小衔接丛书,结合游戏和图示,让大班孩子提前了解小学“长”什么样子,为他们上小学做准备。
“我们小学”派:
有说没必要的,也有说要学点的
相比之下,在幼小衔接上,“我们小学”的态度暧昧多了,老师的态度似乎也不一致。有的小学老师旗帜鲜明地认为:没有必要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班,社会上的一些幼小衔接班,经常帮倒忙:拼音的发音、握笔姿势教错,而一旦握笔姿势一开始就是错的,以后要纠正就难了。
但是,孩子真的能以“一张白纸”的状态进入小学?“我们小学“派似乎也不这样认为,有老师私下说:还是要学点,不然小学一开始跟不上,孩子和家长都会很辛苦。
“我们家长”派:
就怕小孩跟不上
“我们家长”派是在上述两派中摇摆不定,无所适从。对话中,不断有“过来人”传授经验:幼儿园阶段一定要学识字,学算术,否则到小学根本跟不上!什么小学“零起点教学”,都是骗人的。
有家长说,她听信了小学“零起点教学”,结果孩子到小学,考试连题目都看不懂,刚开始,老师还会念题,后来不念了,导致孩子每次考试都稳居倒数几位。
【专家观点】
从量化到“亮化”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莉莉谈“幼小衔接”
和所有这类对话一样,讨论到最后,大家还是有点困惑:好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哪方是对的?
当天,湖里区教育局请来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莉莉来做“判官”。
不要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位专家就说出家长心中的最大恐慌:怕输在起跑线上。刘莉莉说,家长们认为,我们也爱孩子,但是,现在的竞争实在是太残酷,孩子多少要学点什么啊。
她说,有些家长就很不理解幼儿园的做法:幼儿园明明有那么多时间,为什么不匀出一点学语数英?哪怕少玩个游戏,又能咋样?
但是,刘莉莉问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什么叫输赢?
她所在的大学,都是全国各地高考拼杀出来的孩子,照理来说,是不会输在起跑线上的。但是,刘莉莉说,她经常在大学校园里看到这样的孩子:对人爱理不理的,遇到老师,装着不认识。
她说,孩子的一生很长,未必都是要做“1+1=2,2+2=4”这样的题,必须是有情感,懂得和人交流的。总不能到老了退休后,还在炫耀自己整套卷子都来刷一遍吧?或者,不能都等到老了,才到老年大学,用老胳膊老腿去学跳舞、游泳、画画?为什么年轻时不学呢?
幼儿园要让孩子从心灵上“走进”小学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父母们什么都不要做?不需要幼小衔接了?在刘莉莉看来,这也是错误的认识。她更多地谈及家长怎么做。
刘莉莉认为,我们反对的幼儿园“小学化”,指的是用成绩来量化孩子,她主张:科学的幼小衔接的教育要从“量化”走向“亮化”,要让教育照亮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换句话说,幼小衔接不仅是空间上的“走近”,更应是心灵上的“走进”,还要走进孩子的思维,这也是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应达到的目标和效果。
父母要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培养“幼小衔接”
刘莉莉举例说,在幼儿园阶段,父母的亲子阅读,要从原来单纯的绘本阅读,走进更丰富、更广泛的社会阅读,譬如说,要“走进孩子的思维”,要有声有色、有模有样地和孩子一起阅读,有些可笑或有趣的情节,可以拎出来做个小小的讨论:水晶鞋为什么到晚上12点就不见了,开启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
她特别指出,我们不主张像小学那样认字,但是,父母和孩子亲子阅读时,你一边读,一边把手指到字上,一次、两次甚至三次不认识,没关系,久而久之,孩子就在字和“图形”中建立起关系;再譬如,带孩子去吃饭,也可以指着菜单上的字问他:宝贝,我们今天是吃薯条、可乐?同理的,学数学,牵着孩子的手上楼梯时,你们可以一起数数。
此外,生活习惯、自理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也是可以在日常生活随时随地地培养,刘莉莉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幼小衔接,不仅仅局限在大班,很早就可以开始了。
制图/张平原
【提醒】
小学:
可尝试教材重组
探索向幼儿园
靠近一步
湖里区教育局副局长吴雪慧则提醒小学注意一个现象:在幼儿园,我们常听到孩子叫“园长妈妈”;但是,在小学,基本上听不到孩子叫“校长妈妈”“校长爸爸”。她说,这种差异说明小学校长的亲和力确实不如幼儿园园长。
之前,湖里区的幼儿园已经通过“我要上小学啦”的活动课程来向小学靠拢,吴雪慧说,小学是否也要往幼儿园靠近一步,是否也有勇气来尝试教材重组探索,让孩子在小学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
譬如说,国外一些国家的小学一二年级作息制度特别是学习方式、班级环境、班级管理都和幼儿园很相近,小组式的桌椅摆放和较多讨论交流,以及游戏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
吴雪慧说,不管对于幼儿园、家长、还是小学,“零起点”教学,并非是什么都不要做,而是要科学地做好幼小衔接,最终达到“做是为了不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