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顾家!2022郑州市家庭教育暨心灵关爱直播访谈35

  家和万事兴,这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总结和践行,良好的家风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为帮助全市广大妇女儿童家庭构建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对生活中遇到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心理方面的问题予以指导和帮助,市妇联联合河南广播电视台教育广播共同推出全市家庭教育暨心灵关爱访谈《“爱”顾家》节目。

  每周三上午9点,河南广播电视台教育广播《教育大家谈》栏目将以电话连线的方式进行访谈直播,市妇联每期选派一名资深家庭教育指导师或心理咨询师,向广大妇女儿童及家庭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和心理健康常识,为市民群众提供家庭教育个案指导和帮扶支持,传授疏导不良情绪、缓解压力的心理援建技巧和方法,助力社会和谐稳定。

  今天请收听第三十五期——

  疫”路陪伴,让爱流动的亲子沟通

  心灵关爱

  访谈嘉宾:李欣

  郑州市妇联心理咨询讲师团志愿者

  二级心理咨询师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从事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10年

  前段时间严峻的疫情形势,让学生的课堂从教室搬到了每个家庭,对于很多家长而言,陪伴和参与孩子学习、生活的时间增加了不少,这个时间的亲子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和大家聊聊让爱流动起来的亲子沟通。

  一、了解常见的不良沟通模式,看见沟而不通的绊脚石

  家庭中常见的亲子不良沟通模式有4种:讨好迁就型,指责抱怨型,超理智讲道理型,打岔啰嗦型。

  迁就讨好型沟通模式的家庭,表面一团和气,实则缺乏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出有依赖又固执、软弱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的孩子,家长常会觉得孩子不知道感恩。另外,这种沟通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沟通,是通过回避问题来“解决”问题,也是一种缺乏建设性功能的沟通。孩子在这种迁就讨好型沟通模式中容易形成任性的性格,父母迁就自己,自己却很少迁就父母。但是,这种沟通所造成的孩子的任性主要表现为眼前的、家庭内部的,孩子在家庭以外往往是一个迁就型的人。

  指责抱怨型沟通模式有一个共同特征——指责和埋怨。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成为一个未了结事件遗留下来,就像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家庭未了结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闷或紧张,危机四伏。这是一种很具有破坏功能的家庭沟通模式。被指责的孩子要不逆来顺受,成为“讨好者”,要不就一味逆反、攻击性强,也成为“指责抱怨者”,对孩子人格的成长极为不利。

  超理智讲道理型沟通模式的父母“教育”意识、“规范”意识过强、在任何时候都不忘了敲打、警示、规范孩子。这是一种严重缺少感情的沟通,特别容易产生亲子感情障碍。这种沟通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虽然有时会看到不少眼前的“良好”效果,但从长远来说,对孩子人格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亲子矛盾往往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爆发,孩子容易形成刻板、缺少热情、固执、偏执、社交不良等人格特点。

  打岔啰嗦型沟通模式的家庭,互动确实是有了,可能回应也是及时的,但就是各说各的,沟通的质量会非常差。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父母不太关心别人真正的情感,他们被许多意义不大的琐事缠绕,给孩子最大的感觉是唠叨、烦人。这种家庭里往往是家长在喋喋不休,孩子则陷入烦躁、焦虑,盼望着这种唠叨早点结束,家长说了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超限效应”,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如果孩子被逼急了,可能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心理和行为。这种毫无效能的沟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造成孩子出现青春期问题,出现逆反和抵触。

  二、让孩子能感受到爱的亲子沟通方式

  1.善于倾听,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学会倾听,这是沟通的第一步。当孩子找家长说话时,家长不妨先停下手边的工作,坐好后安静地看着孩子,全神贯注地倾听,不打断,不左顾右盼,这等于在告诉孩子:你是被我们在意的,我们在认真地听,在注意你所说的感觉或问题。我们不仅要学会倾听,还要善于倾听,能听到潜台词。听的时候,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用一些语气词“哦”,“嗯”,“这样啊”,“然后呢”来回应,并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

  2.有共同角度和共同感受,也可以理解为同理心。

  如何做到“共同角度和共同感受”?我们用“盲人摸象”来比喻。亲子之间常见的沟通不畅的原因是,每个人摸着“大象”不同的部位,顽固地坚持自认为正确的说法,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看到了真相而对方很荒谬,都觉得不被理解。父母和孩子无法交流,原因也往往如此。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办?我的意见是:你先站到孩子那一边去。孩子摸到“象尾巴”,说“大象”是细的,父母该做的是听他描述大象为什么就是细的;同时跟他站在一个角度,去摸摸“大象尾巴”,体会孩子的描述和感受,认同他所在的角度形成的结论。这样我们就从中学会:同感:同理他的心情,同干:同他一起做、一起努力,同甘:同他一起开心,这就是同理心的三同法。

  3.选择恰当的谈话时机,有冲突时也要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一天中什么时机适合谈话呢?生理规律告诉我们,下午5点-7点是生理活动最低点,迫切需要补充营养、恢复体力,因为一天下来的疲劳使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晚饭过后,心情逐渐开朗,这时是比较好的时机,找到孩子的兴奋点,父母便可润物细无声地表达观点了。亲子沟通中,冲突也许是在所难免的,家长需要坚持的原则是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不给孩子贴标签。

  4.非语言表达部分不容忽视。

  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的语调、表情暗含着一种态度,它同谈话的内容一样重要,从接受者的角度看甚至比内容更重要。

  5.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是需要父母帮助的,父母给出的指导越具体越好,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好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有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兴许在讨论过程中就化解掉了。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向会更明确,问题本身也会显得清晰、明朗,这都有助于真正解决问题。

  三、保持良好亲子沟通的锦囊

  教育孩子是一个大工程,亲子沟通是门大学问。人民日报曾刊登过文章《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其中提出的家长层次论有五层: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并以身作则。

  保持良好亲子沟通的锦囊是: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做高层次父母。

  原标题:《“爱”顾家!2022郑州市家庭教育暨心灵关爱直播访谈35》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