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读出“大味道”,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有变化啦
现代快报讯(记者 舒越 于露 / 文 施向辉 / 摄)你会如何讲述 " 司马光砸缸 " 的故事?怎样快速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12 月 2 日,以 " 学习任务:语文新课堂的结构化 " 为主题的南京 - 伊宁 " 学科 +" 教学研究联盟暨林春曹名师工作室、王金涛名师工作室联合研训在线上举行。作为承办方,南京市紫竹苑小学带来两节精彩生动的语文课,课后孩子们意犹未尽,直呼 " 原来语文这么有意思!"
今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正式颁布,语文课堂在新课标要求下,正在发生变化。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该研究联盟汇集了南京鼓楼区、高淳区、六合区 3 所学校及伊宁市 9 所学校,两地语文教育工作者通过在线交流、平等对话,共研新课标、共话新课堂,尝试构建在线学习共同体,提高两地老师的教研能力。
△青年教师吴婷带来了研究课《司马光》
"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 青年教师吴婷带来了研究课《司马光》,这也是三年级孩子们接触的第一节古文课。课上,她发布的第一项任务是 " 自己读一读小古文 ",原来除了认真读准字音,在哪里停顿也有讲究,这样才能把小古文读出 " 味道 "。第二项任务是借助注释把司马光的故事说清楚。孩子们各显神通,用自己的理解讲述了 " 司马光砸缸 " 的故事,十分生动。
" 在新课标指导下,学校的语文课堂变化很大,这些变化需要老师逐步理解和渗透到课堂中。" 南京市紫竹苑小学教科室主任戚琳介绍,当天的几节课,老师都是围绕着新课标中设置的 " 学习任务群 " 进行理解,并设计组织孩子们学习。
戚琳举例,《司马光》这一课,有两个大任务,分别是 " 读 " 和 " 讲 "。" 读 " 是读出小古文的味道,因为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小古文,首先能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古文吟诵的味道;" 讲 " 就是让孩子通过故事的方式来讲述对小古文的理解,这样既让古文学习变得有趣味性,也降低了孩子对古文理解的难度。" 带着任务去学习,孩子们有了驱动,也更能明白学习的路径和目的。"
△紫竹苑小学陈羽老师带来了研究课《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除了《司马光》,紫竹苑小学的陈羽老师、高淳区汶溪小学的张文燕老师还分别带来了研究课《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西门豹治邺》。在微讲座环节,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林春曹分享了《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三部曲和四元素》,他指出,语文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三部曲,是指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和真实语言情境中,完成语言的 " 积累—建构—运用 "。这三部曲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是一个彼此接续,再循环往复的螺旋式进阶过程。
" 本次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围绕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进行解读。研讨既有大学教授,也有小学老师,大手拉小手,希望通过理论素养的学习,让小学老师得到全方位立体式的发展。" 南京市紫竹苑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孟兆飞说。
△姜玲
南京市紫竹苑小学校长姜玲表示,此次研讨活动中,12 所学校聚焦 2022 版新课标,谈思考,展实践,共话语文新课堂。" 有朝气蓬勃的 90 后青年教师一展风采,有学识丰富的特级专家、大学教授指点迷津,还有各友好学校的同行们一起积极探讨,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保持校际间互通教育思想,积极探索语文教学新方法。"
(编辑 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