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长父亲陈钱林分享教育心得:“教育,就是帮孩子追梦”

  

  在《世界温州人乡贤讲坛》上,陈钱林与大家分享他的家庭教育经验。 蒋超 摄

  温州网讯  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岁赴美攻读博士,26岁攻克复微分几何领域世界难题,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特任教授,近日,温籍数学家陈杲因攻克世界难题登上热搜。

  因为他的“走红”,温州数学家现象再度引发关注。近百年来,温州涌现出了苏步青、谷超豪、姜立夫等多达200多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授。温州,是名副其实的“数学家摇篮”。

  在温州首个人才日之际,陈杲的父亲陈钱林受邀作客《世界温州人乡贤讲坛》,在世界温州人家园分享他的家庭教育经验以及国际视野下的人才培养,解读温州“数学家之乡”的基因密码。

  心灵对话 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

  “凡是孩子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凡是孩子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 现任广东顺德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陈钱林,此前发表过多篇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在他看来,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自律、自学、自立。“只要抓住最核心的素养,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从小,孩子就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哪些东西不能吃、哪些事不能做……陈钱林在家推行“100个好”评价,陈杲和双胞胎姐姐陈杳表现好,就加几个“好”,表现不好就减掉。谁达到“100个好”,就能满足他们的一个合理要求,比如吃喜欢的食物,买些喜欢的东西。“他律的最终目的是自律。”陈钱林说,从小让孩子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从孩子婴幼儿时期开始,陈钱林就在游戏中引导他们自学,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寻找答案。到小学时,两个孩子的学习习惯都很好,做事专注认真。但是面对学校里一些机械抄写的作业,陈钱林觉得“真的没必要。”也是从那时开始,他决定让儿子跳级,还为儿子争取到不写作业的自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陈杲什么作业都不做,陈钱林也会到书店选择适合儿子的习题集,“我们也刷题,但并不一定都要写,看完题目再看答案,如果觉得自己已经掌握这个知识点就不用再浪费时间,要专攻薄弱的环节。”

  陈杲曾感触地说:“爸爸引导我自学,让我免于作业的困扰和标准答案的束缚,走上科学研究之路。”成长路上,陈钱林尊重孩子的选择,常与他们心灵对话,“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我们要知道现阶段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

  一起追梦 找到孩子的闪光点

  “教育,要让孩子做梦,帮助孩子追梦,而不要太在乎是否圆梦。”陈钱林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跳舞好,有的跑步快,家长要从旁引导,给他们向上的力量。“学习的本质不是去培训班补课,学习是长跑。一次考试失败有什么关系,为了心中的志向持之以恒,最终才能达到自己的梦想彼岸。”

  对于如何激发孩子的志向,陈钱林讲道,他从小引导孩子读名人传记,周末、节假日常带他们寻访名人故居、名人馆,到名校走一走。其实在温州就有很多文学、数学元素,比如南怀瑾书院、朱自清故居、数学名人馆等等,陪孩子寻访这些地方,引导他们“做梦”,有梦才有动力。

  在陈钱林的引导下,陈杲自小对数学感兴趣,如何将兴趣转化为成功之道,成为一名数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呢?陈钱林坦言,起初他并没有将陈杲往数学家的方向引,只是强化他的这项兴趣爱好。数学讲究思维,条理清楚,善概括分析,这些都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比如让他读报,并表述出这条新闻的概要,定期和孩子探讨时事热点等等。

  身处“数学家之乡”,在陈钱林眼里,温州人敢闯敢拼的精神就是数学家精神的缩影。做数学研究要吃苦耐劳,讲求“抱团”合作,还要具备创新精神,这些都与温州人精神不谋而合,“温州人的这张‘数学家’金名片一定要用好,将来在全国乃至全球‘发声’。”

  来源:温州日报

  本报记者 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