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艺术产生碰撞

  从整体角度看,初中生处在思维感官、情感理念、综合素质发展的黄金阶段。有效的美术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无形中提升美的感知、鉴赏能力,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个人体验对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专注力的保持具有重要影响。

  

  而体验式教学与初中美术教学的融合,能够刺激学生产生自学热情,使其在实践体验环境中欣赏美术作品、学习美术知识,促进其审美能力、境界得到提高。同时,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够增强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基于此,本文对体验式教学与美术课堂融合的意义进行分析,结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提出了有效教学实践策略。

  一、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1.促进自学热情高涨在体验式美术课堂活动中,学生能够直接获取真实的学习体验,切实参与活动、参与讨论和创作,更好地激发学生美术潜能,使其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接触真实的活动任务、物品的同时,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保持持续学习热情。例如,部分教师会选用美术作品作为道具,让学生们通过鉴赏、模仿等方式获得积极情感体验。也有教师会选择多种教育技术和媒介,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作品的线条美、画面美,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

  

  2.促进思维发散能力提高相较于以往的美术授课风格、形式,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想象、创造的空间,唤醒其认知热情、创造热情,发散其想象思维。在多种资源的支持下,学生能够自由地积累美术知识,感受其中的美学理念,促使其美术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3.促进学生审美境界提升体验式美术课堂的构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各种美术知识、创作技巧,更能从中获得美的体验,熏陶个人人文素养、提升其审美境界。对于好奇心、模仿能力、学习能力较强的初中生,体验式美术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场景,使其专注于美术鉴赏和审美,在无形中提升美学境界。

  二、对初中美术教学现状的分析

  1.教学方法更新不及时在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对既定的课堂形式进行变革和创新,在关注教学风格、课堂氛围转变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学习,促进课堂学习效果得到提高。但是,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处于教育理念更新阶段,对先进教育技术、教学形式的运用缺乏灵活性,或缺乏一定的新颖度,学生往往处在模仿、被动学习的状态,在大量消耗教师精力的同时,学生也很难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同时,部分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主要围绕模仿的相似程度开展,很难深入地激发学生创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2.缺乏对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视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想中,认为只有掌握好文化课程知识,才能为今后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这样的情况下,诸多家长更注重学生考试科目的成绩,对学生美育教育缺乏重视,学生审美境界、艺术素养很难得到提高。

  尽管能够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也多围绕预设好的主题、任务和活动开展,学生的创作、探究思维很难得到自由发挥,其艺术境界也就很难得到提升。所以,家长和教师要认识到美术教学对学生艺术素养、审美境界、创新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打造促进符合学生心意、学习需求的美术活动,为其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作能力、艺术素养的培养提供条件。

  三、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充分利用美术实物,开展视觉体验活动由于美术学科本质上属于艺术范畴,具有明显的形象性、直观性特征。因此,在开展初中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合理地选取教学工具、素材和实物,以直观形式呈现美术学习内容,给学生视觉感官带来强有力的冲击,使其自觉地从多艺体美育个角度展开鉴赏。在这样的活动氛围下,学生能够产生愉悦的感官体验,在无形中熏陶个人审美素养,促进其美术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审美和鉴赏的体验感,教师可以选取符合学生兴趣特点的美术实物,将其带入到课堂中供学生观赏,使其从多个角度进行审美分析,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例如,在讲解“色彩风景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选取著名画家莫奈的作品,从网络资源中选取高清的样板图片进行打印,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分配到“复刻版本”的画作。在完成教学实物的准备和发放后,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们对教材中的作品进行赏析,让大家初步认识色彩风景画。

  然后,教师引导各个小组准备出下发的复刻版作品,让小组成员从远处、近处分析画作表现内容、刻画的景物、反映的季节和时间节点。在各个小组反复地观察和琢磨画作中的景物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各个小组交流、交换看法,分享对美的感受。在组织鉴赏探究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展示活动,让各个小组推选出代表进行分享。再如,教师可以选取“干草垛”作品,让学生从色调、构图、色彩运用角度进行分析,组织大家开展小组探究、自主展示活动,在自由的赏析氛围中提高审美境界。

  

  2.还原美术创作情境,开展虚拟体验活动情境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要结合初中生学习特点、课程教学内容,对作者绘画的场景进行还原,为学生提供虚拟化、生动化的学习场景,将情境中的静物、时间、人物等呈现出来,让学生不自觉地下沉到情境中,促使其深入地结合美术作品进行知识、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在进行美术创作时,作者灵感往往来自生活或想象中,并将个人对美的认知转化为具体的画面,运用画笔、颜料、画布等工具表现出来,并将个人情感寄托到作品中。对此,教师可以引入信息化教育技术,将音频、图像、动画、视频等内容融入课堂中,对美术教学内容对应的情境进行还原,引导学生在虚拟活动中进行鉴赏,加强其审美认知。

  

  例如,在讲解“大自然的色彩”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剪辑不同地区的美景图片,将精美的摄影视频、图片进行整合,与美术教学内容进行融合,让学生们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欣赏画作,通过对照鉴赏和观看提升审美境界。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呈现出四季轮回的美景图,让学生们从视频和图片中寻找美丽的色彩现象、景象变化。在学生专注于美景的欣赏时,教师可以顺势介绍色彩产生的原理,让学生们结合教材和视频中的景象,分析不同色彩的运用带来的观感效果。其后,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们运用色彩去绘画植物、雪景、梯田、草地,运用色彩描绘美好的自然界。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工具描绘荷花、晚霞、高原风景等。在学生绘画的同时,教师可以播放对应的摄影视频,使其在想象中提升个人情感,并将想象中的画面转化为绘画内容,促进学生审美境界、创作能力得到提高。

  

  3.布置生活体验场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活场景是初中生最熟悉的场景。通过构建生活化体验场景,能够让学生将美的生活经验、感知迁移到美术课堂中,联系美术知识进行思考、联想和创作,促进学生美的创作能力得到提高,还能发挥美术的社会服务价值,锻炼学生交流能力、合作能力。

  例如,在讲解“墙壁小装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同学们,大家觉得我们的教室墙壁上缺少些什么吗?”“如何让教室的墙壁更加美观呢?”“你们可以动动巧手装饰自己的卧室吗?”在问题的吸引下,学生们可以回忆生活中美的事物,如相框、贝壳、十字绣、书画等,选取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制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呈现多组装饰作品,让学生观察不同作品的原材料、适用的场景。

  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取感兴趣的装饰主题、准备材料。比如,有学生选取课堂一角、卧室进行装饰设计,选取墙面小花瓶、相框、花盆等。在具体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具有相同兴趣的学生组建小组,以协作形式开展装饰设计任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参与,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设计和制作精致的作品,让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能力制作生活装饰品,锻炼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4.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强化审美认知美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强化美术理论认知、感受美术学科魅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多元化的实践体验活动,能够让学生学会观察美、认识美、转化美、创作美。例如,在讲解“面具的设计与制作”这部分内容时,需要利用便于查找、制作的材料,运用色彩技法、造型技法进行面具制作。

  在具体课堂中,教师可以抓住面具制作的趣味元素,呈现京剧变脸的多种道具,引导大家观察和分析不同色彩面具代表的人物特征。在学生们陷入思考时,教师可以播放说唱脸谱的故事内容,让学生们欣赏不同脸谱代表的剧情人物。然后,教师可以询问大家:“你们想不想戴着面具进行表演呢?”在问题的吸引下,学生们可以对面具材料、造型、色彩展开讨论。

  比如,可以为学生们提供石膏、橡皮泥、彩纸等材料,引导大家发挥想象,以粘、挖、扣、折、弯等手段进行制作,在制作完成后,运用不同彩笔为面具上色加工。通过个性化地引导和帮助,能够让学生们体验方案设计、动手创作的乐趣。最后,可以选取优秀同学的作品,让学生在讲台前戴面具进行喜剧表演活动,丰富整体学生的审美认识和情感。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与初中美术教学的结合,是提升学生审美境界、强化学生个性体验、加强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开展视觉体验活动、虚拟体验活动、布置生活体验场景、开展实践体验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动脑、动手热情,使其在鉴赏、观察、实践中提升个人审美能力、创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