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能否经受住四重考验?
一名江西小学生在家中上网课
新华社 蒋芳 王莹 郑天虹
网课平台崩了,教师当主播慌了,学生眼睛花了,家长打卡累了……近日,全国多地学校陆续启动线上开课,受到广泛关注和热议。
抗击疫情背景下的“停课不停学”,导致很多学生、教师涌向在线教育平台。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培训机构,到一线教师、学生、家长,均在接受考验。
第一重:众多学生上线, 资源够不够?平台行不行?
教育部于1月底宣布2020年春季开学延期,并提倡“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短短两周,从教育部门到各培训机构都放出“大招”。
为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截至2月2日,教育部组织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在线课程2.4万余门,覆盖了本科12个学科门类、专科高职18个专业大类。
2月17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将正式开通,教育部整合国家及有关省市和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提供包括新冠肺炎防疫知识、红色教育、专题教育、数字教材,以及从小学到普通高中主要学科课程的学习资源。
为了将招生旺季变淡季的损失降到最低,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超过35家大型教育培训机构将线下课程改线上。
资源一切就绪,但面对巨大流量的考验,多个平台却措手不及。2月3日,猿辅导免费直播课程开课第一天,就因超过500万人同日在线上课而出现“网崩”。很多在线教育平台都存在卡顿、闪退、掉线等问题,阿里、华为、腾讯云交互服务均存在压力过载问题。
第二重:教室变直播室,
老师能力怎么样?
2月2日是沈阳市原定的高三开学时间。1日,高三线上学习方案正式启动,2日起,全体学生在家依托微信群、QQ群、钉钉群,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作息时间和课表学习、互动。班主任在各班授课群里负责监督管理,各科老师网络直播授课。
“比平时上课累多了。”沈阳市第九中学高三政治老师高慧说,信息越多,越需要整合,从中挑出最有用的给学生。
线上教学,让不少老师感觉有压力。有的老师对着几十个自制力不足的小学生直播一脸尴尬,有的老师自说自话没有互动,有的老师把设备误调成静音跟空气说了45分钟……
记者采访了解到,虽然手忙脚乱的不少,但也有不少能力出众的老师经受住了考验。
给大家分享自己制作的数学知识思维导图,讲讲假期里亲身经历的数学小故事……因为善用网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的数学老师唐广海被同学们取了个外号叫“黑科技”老师。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教师王威借助清华大学开发的“雨课堂”平台,将PPT、慕课资源与微信功能融为一体,通过音视频直播,学生随时“举手”提问,教师可以实行“翻转课堂”式教学,课后批改作业及时答疑。
第三重:学生视力、身心健康
如何保障?
“三门网课都在今晚开答疑会,我们只好让手机、电脑、ipad同时开着。”江苏省无锡市一位家长李先生说,因延迟开学,他给孩子报名了英语、编程等网络课程,每天监督孩子上课,课后打印一堆电子版的练习题,做完拍照上传给老师,烦不胜烦。
李先生说,本以为延迟开学能让孩子轻松点,但又担心一旦放松要求,过了这个超长假期,自己孩子比别人落后太多,所以不得不努力跟上。
一些学校制定的课程表,时长也很“惊人”。记者查看了有些学校的课程表,有的一个上午安排了四五节本校课程,下午还要收看全市或全区统一的微课视频。一位家长苦笑:“孩子听没听进去不清楚,我担心天天盯着屏幕,孩子恐怕很快要得近视了。”
“基本的教育规律不能因为应急而被忽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相关专家认为,要关注在线背景下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一般而言,每段在线教学的时间不宜过长,10-15分钟讲完一个教学点为宜,一天的在线教学不宜超过4个小时。
第四重:除了应急,
在线教育能否再次升级?
在此次抗击疫情背景下,在线教育会不会迎来风口?
教育专家认为,发展在线教育,能让各地学生都接触到“牛校”的教学视频和教研资源,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均等化,对教育落后地区的老师和学生都不无裨益。
记者调查了解到,虽然在线教育资源已经比较丰富,但现实中,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教师在使用在线教育技术、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地方还停留在统一收看“空中课堂”阶段。辽宁省西丰县教育局副局长程少峰认为,要以这次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为契机,开辟农村教学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虽然在线教育是抗击疫情的应急之举,把握得当就可能是教育改革的创新之机。”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相关专家认为,在人工智能、5G时代到来之际,无论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还是优化教育供给,在线教育的普及与跨越式发展,将促进教育的系统性变革,催生新的教育生态。
来源:浙江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