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研平台」让孩子学会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前几天我听到了我弟弟问了我一个特别严肃的问题:“既然治疗新冠肺炎风险那么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志愿去灾区?”我记不清楚我是怎么回答的了,但是在生活中不少父母也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可能不管怎么回答孩子们这样的问题,我们都会突出这种帮助他人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在心理学的专业术语中,这样的行为就叫做“亲社会行为”。



1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 (prosocial behavior) 是指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能够带来积极影响的助人行为、利他行为或其他更为广泛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广泛的社会行为,也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要学会的一种行为。


有研究者对初中生眼中的亲社会行为进行了调查:



2


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因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如果儿童阶段学不会付出,那在成人之后就可能成为一个“边缘人”。


就个体层面而言,亲社会行为具有提升个体自尊,使个体获得自我满足感。


就人际交往而言,亲社会行为有助于增进人际交往,促进人际适应和人际和谐。


就社会层面而言,亲社会行为就是各种志愿活动和公益事业的基础。


有研究者曾经对两千多名六年级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以及多种心理社会适应指标进行测量,考察童年晚期亲社会行为与儿童心理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 与普通儿童相比,低亲社会组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适应不良;而且,亲社会行为与孤独感、攻击、同伴接纳、社交自我概念等适应行为呈中等程度正相关。



3


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


要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


孩子的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促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在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


首先,父母可以围绕友谊发展中建立关系、维持关系、冲突解决的这三个核心问题给孩子一些建议;


其次,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式;


最后,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第二,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教养行为。


有研究者发现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惩罚有显著的负相关。


父母应该形成正确的教养态度并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多进行亲子互动的游戏和阅读等行为,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亲密度,尤其是亲子间亲密度的提升。


并适当建立适宜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规则,并严格保证每个成员都遵守。


第三,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共情(Empathy)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状况的感知和理解。有研究者对近30年共情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情与亲社会行为关系密切。


父母可以与孩子讨论如果你是他/她你会怎么做?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阅读相关故事的方法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


参考文献:


[1]Weinstein N,Ryan R. When helping helps: An examination of motivational constructs underlying prosocial behavior and their influence on well-being for the helper and recipient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0,98:222-24.


[2]Eisenberg N,Eggum N,Di Giunta L. Empathy-related responding: Associations with prosocial behavior, aggression,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 [J].Social Issues and Policy Review, 2010,4(1):143–180.


[3]Barry C,Wentzel K.Friend influence onprosocial behavior: The role of motivational factors and friendship characteristics [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6,42( 1) :153-163.

【版權説明】

图片 | 来自网络

文字 | 中教研蜗牛老师(使用需授权)

编绘人 | 中教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