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和姚明:同为体育世家,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带来不同的结果
01 同为体育世家,我们对比一下两家的父母是如何教育的?
姚明家庭姚明父亲姚志源和母亲方凤娣都是打篮球的,带着浑身伤病最后退役了,两个人深知运动员累,希望孩子“做个好人”就行。
姚明上小学后,因为令人惊叹的身高增长速度曾经吸引了教练邵冠群的注意。但只维持了不到半年,这 周日半天的练习就无疾而终。
后来,姚明进入体校,他母亲方凤娣说同意他去体校,一是体校餐厅可以让姚明吃饱饭,还有一个原因是想要以后参加考试有体育加分。
刚进体校那会儿,姚明的大块头和笨拙的动作让他遭受了不少嘲笑,并且基础训练是简单而枯燥的,一个孩子很难因此爱上篮球。
后来每当姚明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父亲会把他拉到小区的自行车棚外,对着钉在那里的篮圈练习投篮。只要姚明投中一定数量的球,父亲就送他一件小礼物。
一天,母亲弄到两张哈林篮球队的表演赛门票,小姚明看后第一次意识到篮球原来是如此充满乐趣。母亲后来说:“我相信那次经历给姚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让他知道篮球也是一种娱乐方式。”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这样,姚明父母为人踏实低调,她也要求要这样。姚明去美国打球,她就是儿子最好的“后勤部长” ,照料儿子饮食起居,还会提供一些篮球方面的建议,不干涉姚明的想法。
孙杨家庭孙杨的父亲孙全洪和母亲杨明都是排球运动员出身。 孙杨遗传父母运动天赋从小个子就很高。
在幼儿园,被挑中,跟随朱颖教练学习游泳,后中途放弃。 后来又被父母带去寻访名师。
与姚明不同,孙杨从学习游泳开始,就被母亲严格要求和给予厚望。孙杨甚至还被母亲打过,“你把小孩子扔到水里去,他当然感觉有点慌了。不过孙杨不想去的时候,他妈妈还是蛮厉害的,为此打也是打过的。”
到后来,孙杨的妈妈还成了半个教练,有一次孙杨没有完全达到教练的要求,孙杨妈妈就惩罚孙杨从陈经纶体育学校跑回家。孙杨的妈妈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孙杨,要么不做,做了就一定要做好。
16岁孙杨进入国家游泳队,他的母亲杨明,不仅成了贴身保姆,还是他的经纪人,孙杨的一切吃穿用度和赛事活动均由母亲一手操持,包括各类证件,银行卡,社交平台账号,全部由母亲把持,乃至他的私人生活,也要事无巨细。
同时作为儿子经纪人的杨明,也将儿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她炒掉跟了孙杨9年的恩师朱志根,理由是,朱志根的训练方式落伍了,却忘了朱志根是带领孙杨进入了奥运冠军;在节目中公然承认孙杨的恋爱由父母做主等。
在一家接受采访时,孙杨的父亲透露,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孙杨此时初出茅庐,还没有成为国家队的队长和领军人物,国家队的总教练说,孙杨有两个方面是五十年一遇:一个是他的这种性格,另外一个就是他的这种身材。
这也说明,孙杨与众不同的性格当时也引起了教练的注意,宋庆龄说过:孩子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
而孙杨母亲这次发朋友圈,“怼天怼地怼领导”的操作,也让人有点明白,为何孙杨会是这个样子了。
02 孙杨这次事情,我们作为父母,从中得到启示:
教导孩子,熟悉和敬畏规则,这是很重要一件事情。明代晚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吕坤在《呻吟语》提到:“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一个人如果失去敬畏之心,为人处世就可能变得狂妄自大、肆无忌惮,甚至贪得无厌、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 敬畏规则是什么?是对规则的一种信仰,然后是对自身言行的自律,对萌生不规行为的自我约束。
对于孙杨这件事情,正如网友评论那样,如果在那个场合下,孙杨先配合检验,然后再对检验程序和结果的有效性提出质疑,而不是之间像个孩子一般,直接砸了血样管子说“我不玩了”。那么,事情可能就是另外一种结局了。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自由向来是一切财富中最昂贵的财富。”谁不想拥有自由呢?
但是,自由并不是绝对的随心所欲,自由是相对的,只有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我们才会享有真正的自由。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台湾心理学博士、脑科专家洪兰女士在TED演讲时,用她对男性与女性的脑部研究报告,从科学的角度阐明:从人类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绪能量远远超过男性,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
每个人都会遇到问题,也会有情绪,有情绪很正常,但好的情绪,让人积极向上;不好的情绪,却让人意志消沉。
但有时候情绪就是一把双刃剑,不仅伤人伤己,还会影响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著名产品人梁宁曾说:情绪,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驱动一个人的,正是他的情绪,他的底层操作系统。面对危机时刻的情绪控制能力,是一个人的顶级实力。
对照孙杨和姚明两个人,都是体坛天才,也同样都受过质疑,可在提起这两个人的处事方式,大家会明显发现不同。两个人解决问题的方式相差太大。
试想,如果孙杨当初与药检人员不发生冲突,理性诉说和解决问题,事情会是现在这个状态吗?
当然,有人会说,孙杨是个有个性的人,情绪表达也是他个性一部分。我们也需要承认,的确每个人都根据性格不同,有不同处事方式。 但都是成年人, 情绪失控背后,也是将自己置于风险之中。
孩子长大,父母得体的退出。看到孙杨妈妈对孙杨的事无巨细的照顾和强烈的控制欲,她对孙杨总是不放心,总担心孩子照顾不好自己;即使孙杨长大成人,父母还是想为他安排好道路。她没有自己的生活,归根到底是把自己的价值感都放在孩子身上,看不到除此之外自己的价值。
但是,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和控制,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和给予。母爱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的成长和健康;第二个任务就是和孩子分离,透过生命中不停地分离促使孩子健康的成长,身心独立。
孩子长大了,父母就应该有心理准备,让孩子和自己都进入各自的成人世界,活出自己的样子。 父母也应该学会“断奶”,得体退出孩子的生活,不管是在生活中脱离孩子,还是在情感上消除对孩子的依赖性,接受“父母身份是有期限的”这一现实。
龙应台在《目送》里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03 小结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决定孩子一生的格局和高度。 希望,孙杨的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