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线上教学与你共同抗“疫”——学前教育系线上教学实记
一、“疫”期云课堂,儿童文学与你在一起
乙亥猪年的最后时刻,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措手不及。
逆行英雄们用专业、知识、爱和血肉之躯守护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被守护的14亿人民众志成城、居家隔离病毒。
随着疫情防控需要,庚子鼠年春季开学时间一推再推。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停课但不能停学。
自正月初六,儿童文学课程组在学校教务处的安排下,开始雨课堂线上学习。
儿童文学课程组组长郭艳芹副教授是标准的中年教师,她对自己的评价是“电脑小白”。
而雨课堂的每一次培训,她都在课程组群里提醒大家按时上课。
课后,她又通过电话、微信确认大家的学习效果。
课堂上弄不对的操作,“电脑小白”的她在大家的帮助下,一遍、两遍……反复地确认和练习。
在郭老师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精神的带领下,儿童文学课程组的年轻老师们也卯足干劲,熟悉雨课堂的操作,讨论线上教学的创新和亮点。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儿童的精神食粮。
为什么不能出门?新冠肺炎病毒是什么?人和野生动物的关系怎么样?……
面对满脸满脑子都在问号的小朋友,我们该怎样回答?
儿童文学课程组的第一课以这些问题开场,再向学生展示火遍朋友圈的绘本:《一个叫新型冠状病毒的坏家伙》(幼儿教师献给孩子的绘本)。
让幼师的学生明白,作为幼师生,虽然不能去一线与病毒进行生死搏击,但是也可以利用专业知识,用明快、形象的图画和文字安抚幼儿,引导幼儿思考和成长。
以此为契机和突破口,引起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兴趣,一起走近儿童文学。
学生们也纷纷表示:“要做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思的书,带到孩子们面前,让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
儿童文学隐含了整个人类对儿童的期待和关怀,理解这种期待和关怀与大量的作品积累密不可分。
儿童文学课程组的第二课,是儿歌的学习。
儿童文学课程组改变传统的“读儿歌——赏析——总结特点”的教学模式,通过微信群、雨课堂将大量的儿歌作品投入学生的手机端。这些作品包含了文字作品、音频作品,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儿歌的欣赏。
在投入作品的时候同时提出问题,例如:“什么样的作品是儿歌?”“儿歌有什么样的特点?”“儿歌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同时思考。让学生主动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在课堂上,教师集中力量解答学生的问题和疑惑。如:“短小的作品就是儿歌吗?”“儿歌为什么会形成固定的格式?”“民间流传的儿歌和作家创作的儿歌有区别吗?”“儿歌的押韵。”让课堂有的放矢,做到以学生为主,促进学生思维和学习品质的提高。
通过两周的云课堂教学,儿童文学课程组的老师们表示:“新的课堂模式,当然有不适应和困难,但我们收获更多的是学习和成长,我们一定会交出更好的课堂呈现方式和教学质量。疫期云课堂,儿童文学与你一起,成长、加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课程组第二周线上教学
学校要求第二周线上教学的重心是对第一周教学内容的答疑解惑及教学方式的创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课程组的四名教师在微信平台上通过语音进行线上教研,统一确定了第二周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客观测试题巩固第一周的知识点,具体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是学生自主复习第一周的教学内容(心理学概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内涵以及心理发展的特点),用时25分钟。第二个环节是通过超星学习通给学生发布客观测试题,限时15分钟。第三个环节是教师讲解答疑,根据学习通后台统计的测试结果,针对性地讲解难点和重点,进一步梳理、巩固基础知识,用时35分钟。第四个环节是学生对本节课的反思整理,用时15分钟。
第二次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主观材料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依然是学生自主复习第一周的教学内容及上节课的测试题,用时15分钟。第二个环节是通过雨课堂平台给学生发布三个主观讨论题,学生先自主思考10分钟,再和小组内同学讨论15分钟(系统随机分组),并将讨论成果发表至雨课堂平台,共限时25分钟。第三个环节是教师的归纳总结,选取有代表性的两至三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重点讲解,用时35分钟。第四个环节是学生对本节课的反思整理,用时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