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洗牌,挑战远在疫情之后

  导语

  2015 年,教育行业 O2O 爆发,700 余家平台数十亿投入战场,最终却草草落幕,所剩无几。

  2017 年,在线 1 对 1 首先在英语行业席卷,VIPKID 以黑马之势狂飙猛进,仅头部 4 家公司的融资额就超过 100 亿元,但最终全行业深陷亏损,无法自拔。

  在互联网、电商、出行等行业受益于技术,迎来黄金年代的同时,传统教育培训行业的格局好像从未被技术动摇,那些试图挑战者,都灰头土脸而归。

  直到 2020 年春节,一场疫情让多数没有准备的线下机构只能闭门歇业,复课时间一推再推。他们顶着退费增加、课销停滞、现金流枯竭、教职工资和房租的层层重压,眼睁睁看着在线教育机构的学生量指数级暴涨。

  期待苦熬过疫情之后,行业重回正轨的教育人,从现在开始必须接受一个现实:教育行业已无法回到过去,一个时代结束了。

  舒服赚钱的时代结束了

  表面看,疫情加速了在线教育企业的发展,开启了线下机构的倒闭潮。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上亿中小学生集体上线,上亿家长集体围观,让各大在线教育机构用户量暴涨。2019 年暑期在线教育耗资庞大的营销大战尚未解决的获客问题,没想到以这样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解决了,这就是刚需的力量。但所有在线教育机构都清楚,疫情只是提升了用户认知,随着疫情结束,大量学生终将回归线下,留存率能有多少,尚未可知。

  线下教培机构受到了直接影响,本是旺季的寒假班需要全面转线上,紧接着的春季班招生更是难度陡增,后续还要面临复课后对周末和暑假的政策挤压,甚至有悲观人士断言“ 60% 的线下教培机构会倒闭”。

  实际上,疫情只是个导火索,多数经营困难的机构,问题在这之前已经隐现。2 月 7 日,成立 13 年、营收破亿、挂牌新三板的兄弟连教育宣告破产,成为疫情期间第一个倒下,并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线教育品牌。但做IT培训的兄弟连在倒闭之前,早已问题重重, “资金储备少、包袱重、一直亏损” 的状况下,反映的是战略层面的长线思考和准备不足,短线教学服务质量下降、未能及时改善经营,疫情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比其他很多行业,先收费后服务的预收费制度让教培行业有着更好的现金流,对于稳定发展的机构,即使暂停 2 - 3 个月的营业,也不至于走投无路。更何况特殊时期,短期内通过协商房租和员工工资、申请贷款,也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只是一部分教育机构,安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去赚钱相对容易,造成管理粗放、意识保守。当行业性的考验到来,问题逐一暴露,最终被压垮。

  现金流问题只是表象,教育机构面临的结构性挑战才是核心。经济增速换轨、人口与流量红利结束、万物互联的数字智能带来产业革命这几大时代性剧变同时到来,正强烈冲击并重构传统教培的既有格局。从教育 O2O 到网校战争,大量资金、大量技术人才开始投入到教育行业,以在线教育为代表的科技教育产品体验和效果也在逐渐完善。这个过程中,除少数早早就做了前置布局的龙头企业尝到了技术带来的红利,更多线下教培机构只是在观望,毕竟在他们看来,线下培训依然拥有良好盈利模式,没有必要转型做这种伤筋动骨、短时间还看不到效果的投资。然而当在线教育成为一种全民体验,线下机构固守的格局就被打破了,随着科技与教育的进一步融合,一场变革将呼啸而至。

  这场疫情让所有人明白,教育行业舒服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疫情之后才是决胜之时

  疫情之中,观望、学习、试错、等待是这段时间的主旋律,行业尚且风平浪静,而随着疫情结束,学生回归线下,更激烈的竞争一触即发。

  疫情期间的暂停,让大量线下机构损失惨重,复课后的竞争,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活下去,哪怕是一只腿跪着活下来的,不倒下就算赢了。谁行动更快,谁思路更活,谁管理更细,谁链接的资源更多,谁更能获得竞争优势。如果届时机构还是按之前的招生和运营节奏,抱着重复过去成功经验的心态,而不去考虑疫情后面对的竞争与市场环境变化,恐带来致命打击。

  另一方面,考虑到对疫情之后教培机构“爆雷”的担忧,用户必将对机构的品牌和实力更加重视。教培机构的生死容易引起关注和同情,但教培机构的破产背后,会让全行业的用户信心遭受打击。而疫情的影响,让更多机构的短板暴露无遗,也让更多家长和学生对培训机构的选择更为谨慎,除了教学效果,机构的品牌和实力也将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需求的变化,也会直接反馈到供给市场,教培机构的竞争,将变成全方位的硬战。

  有一点可以肯定,经此一“疫”,教培市场的专业度将会进一步提高。疫情加速了市场的出清,经营不善的机构退出后,这一市场将被更有品牌、更有实力的机构接手。相对而言,这些机构的管理、经营更为规范,教学服务更有质量,也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在危机到来之时,这些平常看起来耗费了很多成本的事情,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诚然,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也意味着更多不规范的中小机构离场,但任何行业的有序发展和进步,都必须是优胜劣汰。

  市场正以残酷的教训,告诫所有不积极拥抱变化的人。

  技术从幕后走上台前,从当下看向未来

  这场全民参与的在线教育试验,无疑给所有教育从业者敲响了一记技术“警钟”。这不仅是疫情期间的短暂报警,更将对疫情之后的教育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当今时代想做好教育,本就是一件颇具“技术含量”的事情。

  疫情突发时,机构能不能转线上,得看技术;

  学生复课后,线上课堂卡不卡,掉不掉链子,得看技术;

  好容易不卡了,怎么能不把网课上成段子,让网络那头的学生们对课堂有参与感,还得看技术。

  短期视角下,技术偏应急的工具属性,讲究的是速度。这是互联网公司的强项。也正因此,阿里钉钉、腾讯课堂迅速走上战场,冒着被广大网友打一星的风险,成为万千老师和学生的临时“空中课堂”,一时风头无两。而科技教育企业中,对外宣称近年研发投入超 10 亿的好未来也拿出了原本用于支持内部各条业务线的直播云,来帮助数万家教培机构免费转线上。在节后正式线上复课的那段时间里,无论阿里、腾讯,还是好未来,扩容、不断扩容成为共同的主旋律,最终,都有惊无险地抗住了开课初期涌入流量洪峰。

  行至中期,技术要解决教学体验的问题,讲究的是专注。告别卡顿之后,从家长、学生,到临时变身十八线主播的老师,马上意识到,在线教育绝非把线下的教与学直接搬到线上直播平台这么简单。段子背后,暴露出在线教育行业离成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不仅老师的教法需要针对线上环境重新调整,课堂上还需要有更多符合在线环境下教育学、脑与认知科学规律的互动功能和机制,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果。据了解,好未来旗下的学而思培优在线春季班将上线一套新研发的直播小班课系统,引入更多丰富的互动、激励机制和AI能力,以更适合线上教学的新体验,实现学而思线下线上同等学习效果。

  疫情之后,技术要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闭环,讲究的是长期。大量带着在线教育体感的学生回归线下,但不会满足于线下,对于师资、教学方法、上课形式都会提出新的要求。兼具线上与线下形态的双师课堂、智能教室会更为普及,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教育 OMO 形态也会被更多机构作为发展战略重点思考。通过技术让学生和家长从感受不到线上线下的差异,到线上和线下各有各的特点,这需要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长期积累才能实现。

  长期而论,在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都有经验沉淀和技术储备的企业将迎来加速发展。

  在线少儿英语,由口碑驱动的生意

  当时代的洪流袭来,你我都身处其中。

  教培行业舒服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接下来,真正用心经营、积极拥抱变化的机构才能勇立潮头。

  第一、品牌建设。教培机构的品牌,将越来越成为竞争的核心要素。品牌的建设,包括优秀的师资、良好的服务、优异的效果,最终形成用户间的口碑相传,成为值得信赖的培训机构。追溯新东方、好未来这样全国性品牌的原点,也就是靠这些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也让他们具备了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中小机构同样可以深耕区域内的品牌影响力。在区域市场,扎根于当地的机构更有优势,在湖南、广东、内蒙古、甘肃等地,都有一批多年来只专注本地市场,有更懂当地教育环境的老师,做好极致化的本地化服务,形成了极强的区域壁垒。

  第二、精细管理。在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运营方面,教培行业还有很大的学习和改善空间。在行业野蛮生长的阶段,机会主义和个人能力的结合,就可以成就一所学校。随着行业步入成熟,我们在焦虑于竞争加剧这一面的同时,一定要看到产业链细分中的机会,最近两年涉足教育 To B 的企业越来越多,做校长、老师培训的,内容建设的,校区整体装修的,百花齐放。机构要降本增效,就必须依靠组织的力量,依靠产业链的力量,逐渐建立起能够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教学体系、师训制度、管理制度,甚至生长出适合自身的文化价值观。

  第三、用好技术。在线教育永远不会颠覆线下教育机构,但用好技术的机构一定会颠覆不懂技术的机构。对于教育机构而言,虽然不是每一家都有投入研发的实力,但每一家都需要有利用好市场已有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行业中已有类似科技部批准、好未来承建的智慧教育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面向全行业开放提供全场景、全过程、全周期的服务支持,从打包即用的科技教育解决方案到40余种教育类AI能力,再到产业化服务。国家已经帮助行业准备好了应对市场变化的解决方案,可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变革的到来。

  在所有行业中,教育是一个几乎不受周期影响、需求刚性的行业,不管未来经济如何变化、社会如何变革,教育始终会是基础性的市场,这值得所有教育从业者坚定信心,克服短暂的困境。但也正因为如此,过去的教培行业过于宽容,很多人躺在舒适区太久了。这场变革,终将到来。

  150 多年前,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时,就告诉了我们自然界的生存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这一切,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