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让教育管理“智慧化”和“人格化”相得益彰
十多年前,学术界围绕学校在管理中应该采用温和的人格化管理,还是严格的非人格化管理莫衷一是。
但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很多学校实施教育管理人性化,期间,人格化管理理论不断被丰富完善。但近几年,教学管理人格化与新的时代特征融合却进展缓慢。
相比,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教学中应用得如火如荼,在管理中的应用却不温不火。如果片面地认为技术是非人格化的,借助技术来管理,违背了学校人性化管理的初衷,那就有点矫枉过正了。
教学管理应聚焦师生人格发展学校管理与一般企业管理有着共性,即用尽量少的物力、人力、财力投入,产生尽量多的产出,从而达到高效完成组织目标的目的。但学校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学校管理的特殊性,相比经济效益,学校更注重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止行动,人的认识、思想、情感等,都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内容。因此,相比企业管理人格化主打制度宽松,教育管理的人格化应该是用有益于人格发展的方式来实行管理。
只有认识到学校管理的终极目的是成就老师、培养学生,学校管理者才不会陷入是松还是严的管理迷局。
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延伸如果说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是取代、提升人的体力的工具;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技术的应用解决的是替代或扩展脑力的问题。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延伸,它不仅不是教学管理的人性化的阻力,反而对人格化教育管理大有脾益。
人工智能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同样可以用于教学管理,代替人去完成简单的重复的劳动。如学校的晨午检工作,传统的操作包括制表、填表、收表、统计等一系列工作,每天要花费一两个小时。
能不能用人工智能把老师从这项重要但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呢?在微校wxiao学生考勤及晨午检系统中,学校设置好考勤时间,系统每天准时提醒,老师只需一键操作,系统即时完成全校、各班考勤统计,智能发送缺勤提醒给家长。
从一两个小时到五秒钟,从繁琐统计到智能统计分析,减轻管理负担,提高管理效率及效果,有助于推进教学管理人格化进程。
信息互通确保共同参与管理传统的教育管理过程表现为自上而下、由整体到个体的“主导—服从”结构。理想的教育管理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管理。
微校wxiao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学管理,助推学校管理信息的互通和公开。例如学校的礼堂、校车、图书馆等公共资源的使用,以前只有申请人和审批人知道,现在一旦有人在平台申请,全体老师可见,可将学校资源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
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管理,技术的应用确保了信息的共享及公开,促使教育管理者互相敦促、良性互动,契合学校师生参与共同治理的人格化管理的内在要求。
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帮助协调他人,从本质上有助于学校形成和谐、协调和良性的运转状态。
人工智能用于教育管理是大势所趋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就教育行业而言,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目的、课程设置及部分课程内容、科研内容和方向、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学校结构、教育和教学的手段等。
人工智能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及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不可回避之事。
作为教育管理者需要拥抱时代、改变思想,积极寻求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以智能化开启教育管理现代化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