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风口”下没有躺赢,做好互动体验才是在线教育的核心拐点

  科技自媒体 / 张晓枫

  “在线教育又一次站在了风口!”企业、分析师、投资者们红着眼睛摇旗呐喊,下行的大环境和疫情的雪上加霜让整个市场低迷了太久,行业需要一些振奋人心的消息。确实,当“停课不停学”的口号喊出、近2亿学生涌向在线教育平台,这个行业迸发出四射的活力,各家似乎都相信自己还能再次成为“风口上的猪”。

  但是,当各家热情洋溢砸钱推出免费直播课却频频翻车,当多个在线教育股价升温不久便开始回落,笔者不禁想,“猪都能上天”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在线教育行业确实再一次迎来了风口,但这“风口”是属于精耕细作者的。

  直播公开课频频翻车,这场豪赌没有赢家

  疫情当中,千万“不请自来”的流量浩浩荡荡涌向了在线教育平台,这对在线教育而言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以新东方在线、学而思网校、猿辅导、作业帮、网易有道等为代表的在线教育企业冲红了眼,迅速展开了新一轮的流量抢夺大厮杀,一边推出免费直播公开课、高价聘请名人讲师坐镇,一边动辄砸上亿的大价钱增加带宽。

  在这场厮杀中,以直播公开课为主要形式的网络大班课再次成为了主角,其首次公开亮相还是去年暑期的事情。彼时,以学而思网校、猿辅导、作业帮、掌门1对1为代表的各大玩家纷纷从往年热捧的一对一教学模式中转身,跃入网络大班课的流量厮杀中,其烧钱开路的狂热程度一度令业内外瞠目,甚而有人形容该“百团大战”为一众在线教育企业的垂死挣扎:资本冷却、一对一教学模式盈利遥遥无期,在资金链断裂前,粗放的网络大班课由于具备规模效应,成为上述在线教育企业追求低成本、高收益美梦的最佳选择。

  但对网络大班课而言,这场疫情并不只是机遇,机遇下面还暗藏着危机。当数以千万计无法去学校的学生被迫尝试、熟悉、接受直播公开课,网络大班课以极低的成本完成了一场大规模的用户使用教育;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使用量暴涨,如果网络大班课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次性将种种弊端放大到如此广泛的用户面前,或会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遏制性的反作用,毕竟“体验”才是在线教育企业们生存的根本。

  起初,人来了,而且来了很多;公开课开了,而且节节爆满;玩家股价升了,而且急拉飙升……短时间内,直播公开课迎来了空前繁荣,玩家和投资者信心大涨。但是,市场再一次表明,正如无数抓眼球的网红产品所经历过的那样,这种高度情绪化的繁荣只能是昙花一现,当用户的新鲜劲过去了,考验产品价值的时刻才真正来临。

  很快,反弹来了。许多怀着满满期待体验过一次的家长和学生发现,这种类似于把传统的线下课程生硬搬到线上的模式效果并不如人意。且不论由于技术上的不足导致频繁的登录难、卡顿、宕机等问题,直播公开课在课程设计上就没有把用户体验放在核心,一个讲师对应着成百上千、甚至数以万计的学生,如何监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如何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又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提升课堂体验和效果?直播公开课本质上是一种单向传播,课程时间长、课程内容单一,从设计原理来说就是为了满足在线教育企业低成本获取高收益、而非是满足单个学生的需求的。

  学生和家长开始对直播公开课表现出不满,负评如潮,可以预见,随着各大平台直播公开课的在线人数、完课率下滑,疫情结束后真正留存的用户并不多,几大头部玩家的股价也应声回落。业内人士指出,疫情一下子透支了在线教育平台未来几年的新客增长,而平台显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由于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留不住人,反而不利于对网络大班课的推广。

  互动体验是核心拐点,在线互动课成机会点?

  目前看来,在解决体验性差这一问题之前,网络大班课的路并不好走,或许无论是去年暑期的“百团大战”,还是今年疫情期间的厮杀,几大在线教育玩家们在网络大班课上的豪赌并没有赢得该有的成绩,笔者认为,这场战役短期内不会有赢家,甚至部分企业有可能因此透支出局。那么,面临着资本冷场和获客成本上升两座大山,在线教育企业的路在何方?

  正如前文所述,前几年备受追捧的在线一对一教学模式已被一众企业抛弃,真人互动的一对一模式固然能满足学生对“用户体验”的需求,但对在线教育企业而言,一对一教学从来都是一门亏本的生意:获客成本太高了,每增加一位学生,就必须增加一位教师的投入。做一单亏一单,规模越大,亏得越多。

  如此看来,既要满足让企业生存下去的“规模化”,又要满足确保用户体验的“个性化”,网络大班课和一对一教学模式都跑不通,而最符合需求的显然是折中的在线小班课模式,同样具有真人互动属性,即一位老师对应3-5位学生,运营成本比一对一低,获利空间更大。

  当然,小班课模式相比一对一教学,在上课平台构建、学生匹配和管理、个性化教学等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课堂中的每一位学员对老师、教材、同学等的偏好各有不同,如何把兴趣相近、学习进度相仿、对老师的偏好相似的3-6名学生组合在一起,实现精准匹配,又能根据学生临时取消排课等因素进行弹性调整,这对排课系统的技术有很高要求,技术门槛更高。目前已有少数在线教育企业依靠自身的技术系统跑通了小班课模式,比如中国平安旗下的青少儿在线教育品牌vipJr,公开数据显示,其在线小班课的占比已达70%,在线大班课退居10%的占比,这样的搭配比例在当下实在显得有些另类了。

  客观说,vipJr的小班课玩法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vipJr通过自主研发的DCGS 动态课程匹配系统,用一套系统基本就解决了学员、教材、老师等不同角色的精准匹配,通过标签化处理,vipJr甚至能够精细到学员的同班同学的匹配,以确保每个小班都由需求一致、兴趣相投、学习进度相仿、但性格活跃度不同的学生组成。而每隔一段时间,其AI技术再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下一次分班匹配,以始终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在这样的运营形态下,理论上可以最大化做到每一堂课的活跃度都维持在效果最佳的状态,学生可及时与教师互动,并获得有针对性的回应,教师也可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即时需求。

  当然,在技术成为在线教育核心支撑的当下,运营形态的简单背后,往往意味着更大的理念和技术复杂。换句话说,有多少在线教育企业具备并且愿意投入巨量时间和资金成本,做一套适合自己也适合学员群体的系统?又有多少人愿意持续迭代,能在体验和效果上持之以恒?又有多少在线教育企业,能让自己慢下来,寻求和坚持差异化竞争?

  太难了。略显讽刺的是,虽然小班课模式跑得通,众多玩家仍然舍之而冒险投入巨大的成本抢占大班课的“处女地”,原因无他,这是一场机会主义者们的豪赌,赌赢了,依靠大班课低成本的快速收割模式,获取大规模流量,企业便能获得逆风翻盘、独占鳌头的优势。但那些心急的企业或许忘了,“用户体验”才是在线教育的核心,家长培养一个孩子的沉没成本太高,一旦体验不佳,平台便被永远锁在了黑名单。依靠直播公开课获取的免费流量不能转化为付费用户,这些机构便会在行业“模式之争”中一败涂地。

  这次疫情风波给所有在线教育企业上了一课,经过十几年来的用户教育,用户对在线课程的体验性和效果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的在线直播课是在线教育的历史倒退,无法真正满足用户需求,在线教育平台只有推出具有足够的互动体验性的课程,才能收获用户口碑和信任。

  说白了,教育这门“生意”,最终还是要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