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类人,扛起了中国40年基础教育,如今境遇尴尬
大家好,这里是当代教育新视野。
放眼我国的教育事业,近40年来,有两类教师功不可没,因为他们用羸弱之肩扛起了中国基础教育。这两类教师,就是民办教师和中师生。可是,当下,这两类人境遇略显尴尬。今天,我们来关注这两类教师。
01民办教师
据《教育大辞典》载,民办教师是指“中国中小学中不列入国家教员编制的教学人员。为农村普及小学教育补充师资不足的主要形式。民办教师这一用工形式出现,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那时候,我国乡村文化相当落后,学校出现用工荒,于是,启用一些初高中毕业生,书读得略多几年的青年进入学校从事教育工作,最初工作量按生产队计入工分,相当于参加了集体的农业劳动生产。同时,有极少的现金补助收入,民办教师勉强可以养家糊口,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没啥区别,只是从事的是脑力劳动。
1977年,全国民办教师人数多达491万,占教师人数的三分之一。民办教师也分两种情况,一是在教育主管部门备案,颁发有《民办教师证书》的,还有一种是村级组织为缓解学校缺编而出面任用的,这类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备案在册,当时俗称村办教师,后来称代课教师。这两类教师后来的结果自然不同。民办教师大多数通过转、招、辞、退”的方针,转为公办教师,这是幸运的;那么没有在主管部门备案的这一部分,后来要么是自己选择退出,要么是被学校辞退。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期,民办教师在整个社会阶层中已经显得落伍。一边要全日上班教书,一边还要撑起家庭的农业活计,你可想有多么忙。当人们都通过各种活路怀特发家致富的时候,民办教师被囿于校园,越发显得清贫而落魄,大部分人选择了坚守,一小部分人选择了退出。选择退出的教师,有的凭借过人的脑力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掘取到了桶金,不乏成功;而坚守着的民办教师,直到90年代初,迎来了大面积的转正流,由此,吃上了真正的皇粮,退休后有了保障,方始扬眉吐气。
而处于最为尴尬境地的则是村办教师、代课教师。据了解,这部分人也不少,有的也从事教学,为基层学校服务了20多年甚至30年,因为没有名份,上级主管部门也不予承认。后来随着形势改变,镇村级不愿在为他们的工资买单,于是含恨离职,与教育分开。在前些年,以省为单位,曾出台针对这一部分曾经为教育奉献过的教师群体的补偿意见。以小编了解,是按照工龄乘以10的标准发放退休生活补助。政策是好的,但是这个标准差强人意。试想,一个教师惹是干过20年教育,那么每月仅能得到200元的补助,实现有点鸡肋,根本不够个白菜钱。
02一代中师生
在上世纪80年代,适应全国教育发展之需要,中师教育异军突起,全国各地大发展,好多县市都有中等师范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师生。当时,中师生的门槛非常之高,比省级重点高中的招生分数线高出一截。所以,能考是中师学校,是相当厉害的,不亚于今天的985高校。一些区县的中考状元,都有屈就上了中师的。那个年代,缺吃少穿,上中师实行供给制,一个月有10元的菜金,31斤的粮食。进了中师门,意味着为家庭减负。诸多农村的薄祚寒门之弟,通过十年寒窗冷板凳的炼狱,进入中师学习,跃出农门,成为公家人。好多优秀之子,十六七岁就从中师毕业踏上了讲坛,几乎是须臾之间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上世纪,大专生几乎都不怎么愿意进入教师队伍,一茬茬的中师生补充到了基础教育队伍中来。那么在全国的基础教育内,基本上就是民办教师和中师生两类人在扛鼎,撑起了教育江山。中师生在学校里学的是全科,所以语数外、体音美,都能上手弄几下子,而且还不丑陋。所以,搁在什么岗位上都能胜任,小学教得,初中也教得,达到了基础教育全覆盖。直到现在,好多中师生还是学校里面的中坚力量,还在教学或管理岗位上发挥着力量。
遗憾的是,由于提早加入了教师行列,学历是中师生的短板。现在来看,本科生都满天下了,一抓一大把,一个中师学历显得为人所不齿。特别在评高级职称的时候,中师学历已经不行了,被拒之门外。虽然可以通过非全日制的函授自考等进行学历的提升,但是这个提升只是表面文章,含金量太低了,也太烂了。可是,没有进行学历的提升,就不能评高级职称,相应待遇就得不到提高。所以,中师生现在的境遇略显尴尬。
小编还是中师生的拥趸。除了教学的优秀,小编还发现中师生不经意绽露出来的才华。譬如河北的米丽宏,河南的陈爱松、金小贝,她们的文学才华惊人,讲国学文化,都有两下子。还有小编了解的一位中师生,经深造后脱离了基层教育,在某军事类高校任职。
教育君说:
民办教师和一代中师生,他们最好的青春年华都是在讲台上遗失的。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传道授业解惑,非达官非富贵,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即使到如今,也依然如旧。倡议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对为两类教师予以照顾,让他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得到增强。
单选|对中国基础教育的贡献,民办教师和一代中师生功不可没
支持反对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