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类与中西医结合类:了解清楚再报考,最好有足够的兴趣爱好
今天,我们要一起聊到的专业,是医学门类下的中医学类和中西医结合类专业。
提到这两个专业类,小编与很多人一样,都有点五味杂陈、疑惑不解:一方面,很多朋友说自己学中医的10个有9个后悔,学了中医一辈子后悔,社会上可以说充斥着大量的质疑之声,中医药发展面临不少卡困难。另一方面,又有人说不学中医一辈子后悔,更有很多人对中医信任到迷信的程度,有部分人利用这份信任干了不少为人不齿的事情。
孰是孰非、何去何从,作为既是局外人又是局中人的我们,可能更多的是靠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和取舍。就像我们今天介绍到的两个专业类,无论是中医学还是中西医结合,要不要选择、要不要坚持学下去,对于每个人可能都有着不同的答案。
但是,小编一开头就要说,任何专业最好凭着兴趣去选择,如果没有一点兴趣甚至自己都看不上的专业,即使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学好,早晚也可能会后遗症显现,最终是害人又害己。
好了,让我们先从两个专业类自身的演变说起。
根据最新的普通高校专业目录,中医学类名下共13个专业,其中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壮医学、哈医学7个专业属于基本专业,傣医学、回医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6个专业是特设专业。相对于中医学类的庞大,中西医结合类只有1个专业即中西医临床医学。
现在的专业目录,与1998年那次大调整相比,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中医学类的专业增加了,维医学、壮医学、哈医学也都陆续成为中医学类正式专业,而不再是专业方向。当然,1998年时,尽管很多高校的中医学教学模式已经是中西医结合,但当时并没有中西医结合类专业,也没有明确设置中西医临床医学。
如今中医学类拆分为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的格局,最初的正式起点还是2012年专业目录调整那次。
大家会发现,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也好,专业设置多年保持不变。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将来出来能当医生的这些医学专业,设置一个专业恐怕不是教育部门自己说了算,还要得到卫生健康等其他部门认可,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无法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在这里,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明确,五年及以上学制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傣医学、壮医学、哈萨克医学专业本科学历,作为报考中医类别相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
由于这个规定出台后,中医学类又开设了几个专业,这些专业是否能够参加医师资格考试,还需要考试组织部门来进行明确和认定。
面对如此多的专业,即使不考虑少数民族医学相关专业,对于多数家长和考生来说,照样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这其中的一大窍门,除了找别人咨询以外,还可以看看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常见的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培养目标介绍。
中医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现代中医学发展和高等中医教育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定的中药学及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中医学专门人才。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具备中西医学基础理论、中西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专业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够熟练、准确运用中西医两套理论,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西医临床诊疗,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够在各级医院从事中西医临床医疗工作,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实用型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
针灸推拿学专业培养能运用中医药基础理论、针灸推拿(含气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西医学知识和专业外语能力,能在医药健康产业等领域中从事中医针灸推拿医疗、教学、科研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工作的中医针灸推拿专门人才。
藏医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扎实的藏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必要的西医基础、临床知识;具有足够的藏医传承能力、藏医临床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能够准确运用藏医药学术和西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并具备对常见的急重症进行急救处理能力以及在藏医学教育、科研和对外推广、交流等工作中具有较强发展潜能的藏医专业人才。
蒙医学专业培养具备蒙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及人文知识;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部门从事医疗、预防、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有创新精神的应用人才。
维医学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维医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坚实的维医临床诊疗技能,必要的现代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能从事维吾尔医临床工作和维吾尔医科研工作的高级医学人才。
壮医学专业培养具备壮医、中西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强的交流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在各级医院和医疗科研机构从事壮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预防、保健、康复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业人才。
哈医学专业培养符合哈医学教育标准对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能在医疗管理及哈医专科医疗机构从事哈医科研、哈医专科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符合未来发 展潜质的哈医学应用型专业人才。
傣医学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傣医、中医文化底蕴,系统掌握傣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强的傣医药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掌握一定的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知识,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和创新精神,服务于民族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傣医临床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应用人才。
至于回医学专业,经小编查阅相关资料,目前暂无高校开设,在此不做介绍。
中医康复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康复专业知识和中医临床诊疗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科学思维、职业素养和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具备运用中医、中医康复等诊疗技能处理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能力,能够在医学院校、各级中医院和医疗保健机构从事中医及中医康复临床、教学、科研、康复、保健等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突出中医康复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中医养生学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具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掌握系统的中医学和中医养生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中医养生源流及学术思想,全面掌握中医养生适宜技术,能够结合现代管理,构建中医养生学生命健康管理,能在各类养生、治未病机构和各级医院治未病科(中心)、老年科、慢性病相关科室等,从事中医养生、治未病和慢性病、老年病干预治疗、防护等工作,具有“理论研究、临床诊疗、教学创新、技术推广、健康管理、产品研发”复合能力的中医养生应用型人才。
中医儿科学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儿科学基本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中医传承能力和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适应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能够从事中医儿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康复专业知识和中医临床诊疗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科学思维、职业素养和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具备运用中医、西医等诊疗技能处理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能力,能够在医学院校、各级中医院和医疗保健机构从事中医骨伤临床、教学、科研、康复、保健等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突出中医骨伤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正如某中医药大学招生网站所提到的那样,中医药事业近年来受到各方面高度重视,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姿态和美好的未来。
近年来,推动中医药事业繁荣兴盛的利好政策频出,中医药人才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最具特色的中国元素之一,中医药在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国梦与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就业的话题,小编在前面关于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时,都已经或多或少有所提及。今天,我们以两个维度来介绍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的前途问题。
第一个是,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与中医学类专业对应的中医学一级学科,一共有37所高校参评,其中上榜25家,其中B-以上等次的高校全部是中医药大学。与中西医结合专业对应的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共有54所高校参评,上榜高校数量正好是37所。与中医学一级学科相比,中西医结合已经B-以上等次的高校名单,不再是中医药大学霸屏,复旦大学等名校,以及部分医科大学也被评为较高等次。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西医结合受到越来越多医学院校的重视。
第二个更引人注目,也是小编向大家推荐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上广3所中医药大学全部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并且其中医学专业都入选了一流学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西医结合也入选了一流学科。在名额十分紧张的情况,3所中医药大学入选,可见国家对于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两个学科专业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杠精不要急着反驳,小编想说的只是想说,平台已经搭建好了,对于那些想学习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朋友来说,未来有着不错的前景和钱途,并没有鼓励大家都来报考中医学类、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毕竟,医学门类下的大部分专业都是控制布点专业,招生数量有限,容纳不了太多人,特别是志向远大的朋友们。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