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落榜生的精彩人生

  跨越

  龙巧玲

  如果你的目标是太阳,那么就算你无法射中,你的箭也不会落在咫尺之内

  --------摘自古希腊《荷马史诗》

  2008年8月1日,是一个让全中国铁路建设者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京津城际铁路正式投入运营,这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由此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在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中,铁路建设者们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向世界展示了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的最新成就,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谱写出高速铁路的“中国速度,让世界为之瞩目。

  无砟轨道结构体系的最基本支撑物,精度不亚于机加工,是高速铁路众多技术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它对确保列车能高速、安全和舒适的飞驰,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又极大地减少了对铁路轨道的维护量,而带领团队成功地创造了高铁无砟轨道板“中国造”新时代的竟然是一位中年女性,她的名字叫赵秀丽。

  敬慕英雄、歌颂英雄是我的天职,弘扬平凡中的伟大,弘扬科学的精神更是我的使命

  于是,我去了高铁建设工地。当我见到赵秀丽的那一刻的确让我感到了震惊!因为传说中那个有着男人一样强悍性格的她, 一身蓝色的工装更显女性的柔美和俏丽

  一 有一种爱就是坚持,

  1979年,赵秀丽高中毕业了,高考落榜的消息对这个天生倔强好胜的小姑娘来说就象天塌下来一样。伤心绝望的她,将房门紧闭,一个人躺在床上默默地流泪.,一连好些天茶饭不思..正在上大学的姐姐哥哥们专程跑回家来的安慰只会让她心急气燥,更加伤心和痛苦.

  一天早上,父亲敲开秀丽的门,递给她一把钥匙,交代她做一件事。泪眼模糊的她按着父亲所指,打开了衣柜,找出了一个小木盒。用钥匙将它打开,发现里面存放着一枚奖章。

  之后她又跑到北京图书馆,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1960年3月的一期吉林日报。那上面刊载着父亲当选为省级劳模的新闻.父亲从未上过大学,凭着要做就把事情做好的朴素理念也能享有崇高的荣誉让赵秀丽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对自己的疼爱和期望

  在女儿的心里,父亲曾经是一种遥远的记忆..1953年五兄妹就随母亲迁回北京,只留下父亲一人在东北工作.父亲是那个只在过年时才可能回家一次的人。回到家里就往床上盘腿一坐.父亲的不怒自威让.家中最小的女儿秀丽都不敢和他说话,只在屋子的一角偷偷看着他,仿佛只是一个陌生的人

  10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了,因为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在东北时曾担任铁路施工机械厂厂长父亲回到丰台桥梁工厂后在运输队当队长,每天他骑着一辆28自行车出门,到了中午,父亲匆忙地,喘着粗气,一溜儿小跑地进院子,又一头钻进厨房。午餐一端上桌,他就低头一个劲儿地吃。父亲吃完要小睡一会儿,叮嘱赵秀丽要在13:00钟时准时将他叫醒。

  她就两眼直直地盯着钟表,时间滴滴答答地走着,她会在指针刚好到12的时候叫醒父亲。父亲就又骑着自行车出门,要到晚上才会回来。7年间,父亲几乎天天和同事们一起研究汽车机械维修,带着一身油泥回家是家常便饭。“父亲有时为了技术上的环节会和同事们争得面红耳赤,事情过去了再静下心来摆事实讲道理,同事们都服他,提起他没有不说好的。”

  父亲从来没有豪言壮语, 说得最多就是那句要做就把事情做好.前两年厂里有辆柴油车出了故障,怎么修也查不出原因,八十多的老爷子被请去一听,立刻说出毛病所在手到病除。只要你有高超的技艺和乐于助人的美德,人们就不能不尊敬你.这也是老父亲对女儿的言传身教

  这一次,父亲一改往日的严肃和不苟言笑,和颜悦色和女儿进行了一次长谈。如今赵秀丽只记得最后父亲对她说:路就在你脚下,看你如何走?

  1979年11月,18岁的赵秀丽顶替父亲成了中铁丰台桥梁工厂一名工人,被分配到加感箱车间工作。

  有一种爱就是坚持,这是采访赵秀丽给我的启示!

  二车间是最受益的地方

  1980年9月赵秀丽考入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在学习电大课程的同时,哪怕有一点机会拓展行内人脉她都会放过.,总是虚心学习认真请教.特别是工厂领导为了能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混凝土产品的专业知识,还从各大科研院所和大学请来混凝土行业的顶级专家学者讲课,让赵秀丽受益匪浅,她说,得益最多的还是这些专家们的传经送宝

  电大毕业后,赵秀丽分配到丰台桥梁工厂科研所任技术员从事混凝土产品的设计研发工作,她和大家一起进行了Ⅱ型轨枕、Ⅲ型轨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接触网支柱产品研发,工装、模型的设计,还独立完成了桥梁静载试验台的设计,主持完成的新型节能养护坑获国家成果推广奖。

  从参加工作,赵秀丽的工作场所就是在尘土飞扬的混凝土车间,整天和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及达70分贝震耳欲聋的噪音打交道。女人爱美的天性都被现场浓浓的尘土所掩盖,她偷偷把心爱的裙子叠起来放在梦里穿

  家人心疼她,为她联系好了工作环境相对好的监理公司,

  1993年工厂综改,当是机关人员不愿意去车间,车间人员想办法往机关调。近十年的设计研发工作的赵秀丽,虽然掌握了很多理论知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给设计带来了很多困难。便主动要求去车间锻炼,当时Ⅱ型轨枕正处于取证关键时期,领导听后非常高兴,连声说:“好!好!”。于是,赵秀丽怀着满腔热忱来到了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嘈杂的施工现场,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急需解决,她有点想打退堂鼓,我行吗?这是车间主任走过来对她说:“记住:这是你最受益的地方”。就这样,每天在现场,赵秀丽要呆上六个小时,一点一点发现问题,一点一点解决问题。1994年晋升为工程师,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全国铁路第一次提速,她所在的工厂负责生产提速岔枕,为保证能按期完成,赵秀丽和工人一起经常吃住在现场,随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1998年车间重组被任命为车间副主任主管技术,秦沈客运专线我厂担任着CⅢB的生产任务,ⅢB预埋件定位不好控制,她和技术人员一起每天在现场分析查找原因,利用各种方法尝试,最终把合格率控制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所以说:车间条件差,那是最受益的地方

  三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2005年7月,京津城际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中国中铁六局丰桥公司承担了14910块无砟轨道板的预制任务,双线长度为98公里。铁道部要求,必须在2007年10月前完成任务。

  为圆满完成这次任务,公司决定在90公里外的北京平谷马坊工业区新建一个轨道板场,京津城际铁路工程的轨道板生产是国内首次在铁路工程中使用国际先进的德国博格公司技术。根据工作需要,赵秀丽主要负责轨道板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挑起了轨道板技术国产化攻关的这个重担。根据合同的要求,建场要按德方提供的图纸、工艺、技术标准进行。然而,德方只提供了主图,再就是有一段10分钟长的生产流程录像带,一切几乎等于从零开始。面对德方提供的德文图纸,赵秀丽知道只有“先吃透图纸,再装配生产线”,才可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开始,从未接触过德文的她像看天书一样,常常看得眼花缭乱、头昏脑涨。也不弃馁,始终不断地查阅字典,请教专家,为了消化资料经常彻夜未眠…

  她那十几平方米办公室里成了图纸的天下,墙上挂着图纸,桌上摆着图纸……半个多月的时间,赵秀丽和同事们除了研讨图纸就是反反复复的观看那盘录像带,渐渐地,一张完整、清晰的建场方案草图出来了,得到了德国专家的认可。

  2006年年初,还是乍暖还寒的时节,空旷的工地上依然抵不住风中裹挟着逼人的寒气。为了早日完成建场,我与同事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昼夜奋战,困了互相依偎打个盹,饿了啃块馒头充饥,十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图纸,桌上摆着图纸,地上堆着图纸……德国专家看后大为震惊地说:“中国人疯了,一天不睡觉,就知道干活!。就是凭着这样的干劲,2006年8月,一座专业化、规范化、园林化的轨道板场建成投产了,比计划整整提前了2个月,如此高的效率让德国技术专家都伸出大拇指,连声说OK、OK……

  按照德国博格公司要求,轨道板生产必须采用超细水泥,而国内当时没有这样的产品,如果不自主研发,将面临大批量进口,高额的成本和运输困难可想而知。价格昂贵不说,工期更难保证了。

  然而要想研制出国产超细水泥,可就不像说得那么简单了。国内与国外的技术工艺都不一样。没做过建材的她,跑遍了北京及周边地区所有水泥厂家,与经销商打起了交道。由于国内与德国的水泥原材料差异性很大,没有一家敢承担如此重大的试制任务。在她不厌其烦的不厌其烦地叙述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终于有三家水泥厂被她的真诚打动,愿意试一试。可是试验做了无数次,数据却总是达不到标准。试制这种水泥,水泥厂必须要专门拿出一条生产线来。当时正值奥运场馆建设高峰,水泥供不应求,看到一次次不合格的检验报告,耽误其他的生产不说,更看不到丝毫希望。不多久,其中两家水泥厂相继告退,只剩下河北的一家。又经历屡次试验失败后,这家水泥厂也快没什么信心了。赵秀丽害怕最后这家也放弃,纵然她也被打击的快没了底气,可看着数据越来越接近,她始终坚信,怀抱着希望。看看哪个环节可以再提高?再试一试吧!也许下一次就成功了?她不想放弃。

  可是水泥厂销售部副部长最终还是找上了门,并送给了她一个由七只小猪组成的“七小福”。“赵姐,真的非常抱歉,我们真的很想帮你,可是这样下去风险太大了。我不知说什么好,感觉很对不住你,这个礼物你就留作纪念吧,祈盼能给您工作生活带来好运,不枉我们朋友一场。”赵秀丽眼噙泪水,说不出的心酸,但她不敢让泪流下来。真的就差那么一点点了,她感觉成功真的已经很近了,但她凭什么去让别人相信她呢?她又能承诺什么呢?如果真的成功不了,也确实对不住人家。她没有再多说什么。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试验以来的每一个数据她都清晰记得,在她脑海里打转。业主催的紧,工期也紧,种种压力积蓄在她心中,她感觉必须要抒发出来。她打开电脑,由心而发地写了一封邮件。她将所有的试验数据又再次进行了归纳,让对方能够相信离合格指标真的已经很接近了。洋洋洒洒,写到后来,她也说不清自己到底在写些什么,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至少我们都是中国人!……”她按下了发送键,靠在椅子背上长舒了一口气。也许是赵秀丽为民族争气的决心和真诚感动了他们,第二天一早,赵秀丽接到了水泥厂打来的电话,表示愿意继续试制。经过日夜攻关,上千次的调整水泥配方及配合比的组份。 “我们一定要研制出自己的超细水泥!”为寻找到合格的料源,赵秀丽频繁奔波于北京、天津、河北各地,时间紧,睡眠严重不足,困了她就在车上打个盹,饿了就在车上泡方便面。在混凝土芯部温度必须控制在60℃以下的要求下,经过日夜攻关,反复测试,上千次地调整配方,2006年5月19日,一张盖有慕尼黑理工大学印章的满足德标要求的超细水泥检验报告出来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细水泥终于研制成功了,超细水泥完全不用进口了!实现了生产轨道板第一原材料水泥的国产化

  赵秀丽带领她的团队又实现了混凝土试配的国产化,彻底让德国专家折服。生产无砟轨道板混凝土要求早期强度高、流动度大、和易性好,使得混凝土的试配工作困难重重。赵秀丽采取同条件跟踪养护,每天深入试制一线,时时监控,关键环节亲自操作,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的一个试验周期要24小时,反复枯燥单调的试验做了上百次,将情况总结绘制出因果分析图。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收集信息,制定措施,经过近5个月的努力,终于研发出符合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填补了该项科研领域的空白赵秀丽带头组建QC小组,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先后进行重大技术攻关10余项,开发出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实现各类工序改进、设备改进、工法创新38项,完全实现了无砟轨道板生产国产化,为京津城际工程北京段97.587公里生产了14910块无砟轨道板。其中,轨道板预制工程建厂总体设计、生产线专用设备和轨道板模型全部国产化、轨道板建场基本原则和轨道板制造工艺原理、轨道板用超细水泥、非国标钢筋等技术为我国高速铁路轨道板制造积累了宝贵经验和参考数据。无砟轨道板场设计与轨道板制造成套技术,在科技成果评审中被中国中铁认定为“国际先进”,并被铁道部科研所认定了7个创新点,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至此,无砟轨道板从“博格板”改姓为“中国铁路Ⅱ型轨道板(CRTSⅡ型轨道板)”至此,无砟轨道板从“博格板”改姓为“中国铁路Ⅱ型轨道板”,开启了无砟轨道板“中国制造”的新时代。

  四进一步快一步先一步才能海阔天空

  退一步海阔天空是非常有道理的,但那是指做人,但今天我们这个时代要进一步快一步先一步才能海阔天空

  2008年10月,已经48岁的赵秀丽再次被委以重任,负责京沪高铁东光轨道板场的筹建工作。东光轨道板场是京沪高铁全线16个轨道板场之一,承担着沧徐段25576块轨道板的预制任务。按照京沪高铁的设计要求,轨道板已经从博格板变成CRTSⅡ型轨道板,生产工艺迈向国产化。赵秀丽深知肩负的使命,再次打响了进军CRTSⅡ型轨道板领域的关键一仗。

  由于临建费用未及时到位,后续资金不足,建场一度陷于困境。她殚精竭虑、四处奔波筹集资金,以解燃眉之急。时值寒冬腊月,冻土现象严重,而且上料仓基坑紧邻厂房柱基,现场出现了滑坡、再加上当地地质条件不佳,基底出现渗水层,导致渗水现象十分严重。,人力、设备投入不少但未起明显效果……面对一个个难题,赵秀丽不知疲惫地穿梭于现场。她几乎把家搬到车间,半夜两点的时候仍站在工地督战,组织员工攻难克险,不断变更方案,采用管桩围堰的技术,解决了滑坡和渗水的难题。不少员工纷纷感慨: “就是我们大老爷们儿也很少能做到她这样。”而赵秀丽只有一个想法: “我必须坚持,不然员工的心就散了。”

  施工难度大:(春节团圆饭?)

  在她的指挥下,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机器轰鸣、车声鼎沸。由于下手早,准备充分,板场施工井然有序,快速推进,不但没有滞后反而一跃成为京沪高铁全线板场中的 “领头雁”。2009年5月11日,板场成功灌注了第一块轨道板,实现了闪电进场、快速生产的目标,试验室、搅拌站、毛坯、打磨生产线验收等皆一次性通过,分别获得京沪高铁股份有限公司及济南指挥部的 “绿牌”嘉奖,并被作为全线样板工程推广学习。

  赵秀丽多年在生产一线,对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流程十分熟悉,京津城际工程使赵秀丽成为大家瞩目的人物,赞扬声不绝于耳。然而,在她的心中一直留有两个遗憾。

  她在组织生产时发现博格公司的工艺流程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已经很难改动了。再就是尽管轨道板使用了国产的超细水泥,但是超细水泥由于自身的原因,很容易导致混凝土收缩。同时,超细水泥价格过高,对成本影响很大。

  2008年末,赵秀丽又受命筹建京沪高铁的东光轨道板场,她心中的那些遗憾终于有了了结的机会。

  面对茫茫的空地,赵秀丽没有按照既有的图纸立马开工建设,而是把在头脑中酝酿了许久的构想细细的讲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其可能性。原来,她想把博格公司的台座流水作业改成工序流水作业,从根本上改变轨道板生产的工艺流程。在洋人已经很成熟的技术上做这样大的改动,除了自找苦吃外,又能有多大的把握呢!面对大家的疑虑,赵秀丽一一细化自己的想法,又不断的从大家的反问中修改、完善原来的构想。几经争论,大家无不被赵秀丽的执着所折服,渐渐地都成了她的拥护者,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

  终于,新厂房按照赵秀丽的构想落成了。生产线由博格公司的“Z”字形布置改为“U”形布置,变三跨厂房为两跨,占用耕地由120亩减少到102亩,且使生产布局合理,工艺流水更为顺畅,设备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五有志者事竟成

  京沪高铁刚刚开工时,有关领导和专家最不放心的就是无砟轨道板,全线需要40多万块,数量、质量那一方面达不到要求,都直接关系到京沪高铁的成败,所以那时专家们每周都要沿全线跑一趟检查轨道板的生产情况。这也难怪,轨道板生产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般高强度的混凝土自然养护48小时后才能达到脱模要求,而轨道板16个小时后就必须达到要求;同时长6.45米方向的两个承轨面平整度误差不能大于0.3毫米,其精度不亚于机加工的要求。而且当时使用的水泥品质不理想,也给正常生产带来了很多困难。

  “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只要拥有这把钥匙,火车能跑多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整个行业可以高速发展。”赵秀丽一直想用国产普通水泥掺和普通矿粉替代超细水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工艺性能并降低成本,而且在京津城际轨道板任务即将完成时,就着手研制准备了。当京沪高铁的总工程师.赵国堂得知她的做法后,十分高兴,鼓励她说:“你可是在做一件对国家很有用的大事呀,希望早日听到你的好消息。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  领导的鼓励更加坚定了赵秀丽的信念。然而,这毕竟是非同一般的创新,没有先例,更没有可借鉴的资料,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摸索。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赵秀丽已经记不清经历过多少次失败了,但她始终没有放弃,依然一次又一次的向科研院所的专家们请教,依然反反复复到水泥厂研制,依然不厌其烦的用新的配比继续着可能又是不成功的实验……

  赵秀丽经过无数个日夜查资料、比选方案的案头工作,也记不清有过多少次靠着执著和真诚,征服了水泥厂,一次次的满足她的要求,提供试验所需要的水泥。在100多个日日夜夜里,她没有完完整整的休息过一天,几乎全部身心都扑在了试验上。她对每一个可能影响混凝土的因素逐一进行排除,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掺合料替代超细水泥和复合掺合料,探索着轨道板混凝土的最优比例……

  终于,赵秀丽确定了混凝土中水泥、矿粉、砂子、大小石子、外加剂和水的最优配合比,为正在兴建的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研制出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新的配合比早期强度高,和易性好、保坍性良好,无泌水现象,完全能满足轨道板生产要求,使每块轨道板的成本节约了700多元,仅此一项为丰桥公司就创造了7000多万元的效益。京沪高铁1318公里,需要40多万块轨道板。此项成果在全线推广后,其效益可想而知。更为重要的是,这项创新,为我国今后大力发展高速铁路提供了强大的材料及技术保障。

  比起聪明,老板更喜欢有执行力的员工

  2010年5月26日,我应赵秀丽之邀前往专为京沪高速铁路生产无砟轨道板的东光轨道板场参观访问,一大清早,我们从北京出发。因为连日的劳累和操心,赵秀丽的双脚浮肿,她不得不躺坐着,把双脚摞在后面的座位上,她说,这样会让她感觉舒服一点。从北京到位于河北省沧州境内与山东交界的东光县有300多公里的路程,需要近3个小时的时间。途中,我与赵秀丽的交谈时断时续,因为,她一直处于工作中,一会儿与原材料厂商沟通,一会儿指挥着北京平谷的轨道板生产,一会儿是东光轨道板场来的请示报告需要她马上[拍板,总之,电话铃声不绝于耳,小车就是她的指挥部。我见她满脸的焦急,同为女人,动生怜悯,小声劝她,工作再忙,也要注意适当休息,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许是女性或许有共同的信仰和人生价值观,我们一见如故。

  到达东光现场已是中午,我们顾不上休息就直接进入了生产车间,尽管是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流水线作业,由于是水泥和钢筋制作品,机器切割产生的巨大噪声和扬起的飞尘扑面而来,让我这个初来咋到的人还是不由得望而却步。而这一切,对于赵秀丽来説,却是如此的亲切自然,随着她的脚步和与工人们的招呼,我只得勇往直前。正是通过这次采访我对高铁轨道板生产的流程和

  工艺也能清清楚楚,特别是对劳动光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因为生产现场发现了一些小小的问题,需要赵秀丽亲自处理,我们留宿在东光。晚上,我和赵秀丽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畅谈:

  谈到人生理念,赵秀丽如是说:

  勇于跨跃,起步于扎扎实实的基础;追求卓越,决定于点点滴滴的细节

  回首人生: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更是鼓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