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公办护士学校18日迎来百年校庆
新华网天津电(记者张建新、王宇丹)近代中国第一所公办护士职业学校北洋女医学堂,也就是今天的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8日迎来百岁华诞。
  ; 19世纪初,西方护理技术开始在中国出现,护士、助产士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出现在各医院中。作为洋务运动和实业教育的发祥地,天津在全国最早开设了一些西医医院,随后护士、助产士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出现在天津各医院中。
1908年8月,天津海关拨银2万两,由长芦盐运使司主管,在天津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所公办护士职业学校——北洋女医学堂。
北洋女医学堂由中国第一位女留美学生金韵梅(亦称金雅梅)任堂长(校长)兼总教习,由中国第一位护理专业女留学生钟茂芳任看护教习。由钟茂芳翻译的《牛津护理手册》成为当时西方护理学传入中国较早的理论书籍,也是中国护士学校当时的专用教材。钟茂芳还于1914年首次提议用“护士”称谓替代“看护”,并沿用至今。
北洋女医学堂在中国护理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贡献非凡,开中国公办护理教育先河,在中国职业教育初期土壤中植根,催生出多所护士助产职业学校,其后天津市多所公、私、教会办医院附设的护士助产职业学校先后建成。
北洋女医学堂几经变迁,1949年并入天津市护士学校,1998年天津市护士学校与天津市职工医学院合并,重组转制为全日制医学高等学校。2002年3月,建立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沈彬介绍,目前学校设有护理、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等5个系,现有在校生5211人,拥有一支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秉承“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创造能力统一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既会做事,又会做学问,更会做人”的理念,学校形成了“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百年来培养出4万余名毕业生,优秀学生代表梅玉文荣获39届南丁格尔奖。
责编:刘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