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学教育当前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答案有点意外

  作为从事教育的一员,对年来,我也在不断观察当前教育的情况。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明显的表现就是大学生比例逐步增加,刚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有点难,各类事业单位招人门槛高,有些中小学已经逐步到了非硕士不要的层次。

  其他综艺大学生的来源,主要在高中生的培养。高考这个标准线是目前唯一的社会大致公平的一个标志。在日趋缜密的科技和制度设计前,无论贫富,无论出身,在高考前都基本能做到公平对待。

  高中生的高考成功与否,考上的大学的层次,依赖于什么?有的说学校,有的说师资,有的说学生,没错,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确实内因、外因都要结合才能起作用。

  但是,这些是狭隘意义上的教育,不是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孩子的成功,要更加重视非学校教育。就我的观察来看,中国的中学教育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师生,而在于对农村家长的教育缺失。

  为什么这么说呢?

  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村孩子的比例还是大于城镇户口的比例。这部分孩子的教育情况据定了教育的大多数。

  从概率上看,城镇孩子的高考成功率高于农村孩子。

  难道是农村孩子笨?还是没有城镇那么有钱?显然是不对的。

  前几年“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故事也许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我们必须正视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我们首先看看农村家长的情况。

  首先是农村家长的教育程度、观念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目前大多数的中学阶段的家长在30岁左右,城市的家长多数大专以上学历,农村家长多数至少也是初中毕业,这代家长不同于以往目不识丁的上一代家长,他们熟悉城镇化,对教育的效果认识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小孩不多,手里有一定的资金,生活水平也比以前好很多,他们也愿意为孩子的教育投资。

  其次,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促进了农村家长要孩子至少上个大学的理念的增长,尤其是社会上大学生很多,又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促进了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未来的焦虑,认识到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达到大学以后才能有一席之地的竞争条件的观念。

  再次,农村孩子大学毕业后能找到工作的也有很多,促进了农村家长的大学毕业有用的观念。

  再次,农村家长也确实感受到了网络社会的变化,孩子很大程度上不会从事农林牧渔的生计,促使家长支持孩子考大学的理念。

  这些都是高考背后的正能量。但是,目前农村孩子的教育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呢?

  二、农村家长中学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个孩子的中考、高考的成功,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现在很多地方提倡素质教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对学生的辅导也仅仅停留在作业的评改上,对于学生能否认真的去思考、总结,能否举一反三的贯通,哪有精力管得到呢?

  剩下的就是课余时间的比拼了。城镇家长很多是督促孩子上培训课,并且制定的培训计划周密,有的甚至陪课。检查督促是少不了的,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一清二楚,孩子想蒙混过关是很难的。家长又制定了合理的手机使用时间,这样孩子学习是可持续的,有节律的。

  而农村家长很难使上劲。据笔者走访观察,很多农村家长,要么把孩子托付给学校,让老师好好带,孩子行不行就看孩子造化了;要么把孩子送到辅导班,相信上辅导班能提分。

  其实家长最难的是,无法真正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只能通过考试成绩、大致排名来判断孩子的水平,得出学习行还是不行的结论。而孩子真实情况如何?心里是怎么想的 ?一无所知。

  其次,限于对内容的不熟悉,也不能辅导孩子,被蒙蔽。很多家长想呆在孩子身边,孩子很反感,就拿书本给父母,让父母辅导,这时父母就傻眼了,只能很尴尬地推搪过去,结果孩子就轻易地知道了父母在辅导这方面是不了解内容的,也不具备辅导的能力。结果就是任由孩子说了算,父母也不知道孩子说的是对还是错。

  焦虑孩子的学习,自己又辅导不了,进了培训班也不见好,学校也不能一对一的解决,这就是农村中学阶段家长的无奈困境。

  三、国家对农村家长教育能力提升的战略性缺失

  作为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国家在家长教育能力提升方面长期以来是缺失的,更不用提农村家长的教育能力提升。

  国家注重的是学校教育,对于家长教育尤其是农村家长教育鞭长莫及,要是提到了,也是形式方面的,从来没有真正有主管部门正视这个问题、出台什么政策、出版什么教材、实施什么活动之类的。因此,国家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缺失。

  教育是一个大事,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怎么能看不到这个问题?

  农村中学教育,是决定国家未来决定性力量,为了国家的未来,笔者强烈呼吁教育行政部门正式农村中学家长的教育能力提升的迫切期望,并有统一的、正式的、有效的措施。

  各位家长,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对于这个问题,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交流,共为中国教育提升努力!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贝尔数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