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圆桌]校长们的最后一课,哪位校长的话直击你心?
今天,北大3612名本科生将要走出燕园,走向世界。多位知名校友集聚一堂,见证这动人的一刻。博雅塔下绿荫浓,走过多少春秋,未名湖畔石舫舟,一池春水吹皱。又是一年毕业季,“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燕园是每一位北大学子永远的家,今日离巢,当振翅翱翔。
临别之际,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嘱托本届毕业生:做永远向上的青年,要坚守立身处世的定力。北大人对祖国的热爱,流淌在120年的精神传承之中,是去不掉、断不了的血脉,是最强大的精神追求和永远向上的精神定力。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做永远向上的青年
做永远向上的青年,要积蓄久久为功的动力。只有耐得住平凡,才能收获不平凡;只有在挫折面前坚强、坚持和坚守,才能继续久久为功的动力。
做永远向上青年,要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助力。希望广大毕业生树立广阔的国际视野,开放包容、交流协作、和而不同,保持文明的多样性,勇于面对人类社会共同的难题,培养与增强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做永远向上的青年,还要保持不断探索新知的学习力。希望毕业生始终保持对新领域、新事物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站在更高的高度,用整体和更广阔的视角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星球,思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你们即将从北京大学毕业,拥抱伟大时代,走向磅礴天地。”郝平最后送上祝福,今天,国家发展正当其时,希望从燕园走出的学子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人和奋斗者。
又是合欢花开时,骊歌声声扣心弦。
北京有多少所大学,很少还有人说得清。人们只知道,每年八九月,十几万18岁的年轻人从全国各地涌入京城,踌躇满志地到各大学报到;每年六七月间,另一拨20多岁的年轻人又挥别大学校园,再次踌躇满志地分赴世界各个角落。
每一所大学都有各自的气质、强调着各自的使命——这在每一年毕业典礼的时候,大学校长、院长们的致辞中体现得最明显了。
换句话说,校长讲话,可能是你这大学四年听的最后一课了,多年后,你会发现,这最后一课,对你来说有多么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 “以青春之我造就青春之国家”
(原编者注:毕业季,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广场上树立起了一张毕业车票,车站人民大学,下一站前程似锦,没有写始发站,没有写从哪开来,但我们知道,乘坐这班车的,一定是正值青春的人大学子。)
一、希望大家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以青春之我造就青春之国家”。
梁启超先生说:“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中国的知识分子素来负有家国使命、秉持天下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箴言成为无数知识分子的精神脊梁。人民大学是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学校,她一路走来的足迹都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在82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近30万毕业生。人大人成为“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精神的完美标签和最佳注解。无论大家今后身在何地、从事哪一份工作,都不要忘记这份信仰与责任。“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真正的成功——赢得他人发自内心的认可和尊重的唯一途径就是在从事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有益于集体的事业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衷心希望同学们能够像你们的前辈一样,以踏实进取、奋斗拼搏的爱国心践行“行为精英、心为平民”的价值追求,以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的爱国志圆梦“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理想目标,在有限的人生中实现个人的宝贵价值。
二、希望大家崇尚真理、崇尚光明,将求真求实作为一生的追求。
科学之精神在于质疑与发现,人文社会科学还多了一份担当和批判。在追求真理与光明的道路上,科学精神必不可少,特别是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科学精神更加珍贵。质疑和探索、担当和批判能够成为照亮我们前进的火光,照亮我们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道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条路必定崎岖,但经历过求索的人生才能收获沿途的美丽风景,也才能登上成功的顶峰。希望大家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能够秉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勇敢地捍卫真理,做时代的引领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成就自己有意义的人生。
三、希望大家敢于创新、敢于变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勇立新功。
今天,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中国崛起正是这场变局中的最大变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相信这句朴实话语中包含的深邃、包含的高瞻远瞩,将越来越深刻地为我们将来的生活、工作所感受和体会。生活从不眷顾垂头丧气者,从不等待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敢于奋斗勇于创新的人们。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们大家要记住,朝气蓬勃是青年人最宝贵的精神状态,敢于创新、敢于变革是人大人最值得铭记的优良传统。本世纪中叶,我们将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那时的你们如日中升,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你们将以最美好之生命见证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最美好的梦想。希望同学们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做时代的先锋和楷模,为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从中实现自我、实现大我。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借“四季”送别学子
(原编者注:去年,张军校长用红、蓝、白、金、绿五色作为临别礼物,送给毕业生师兄师姐,今年,他再次用“四季”送上祝福。因为在校的时光总是短暂,春夏秋冬,时序更迭,而母校永远定格着专属于北理学子的的四季。)
一、春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春天象征着生机,孕育着希望。你们站在人生新的节点,如同最具活力的春日,即将用青春开启新旅途、用奋斗创造新世界。开拓创新一直以来就是母校给予你们的精神烙印,一批批北理人打破边界、守正出奇,取得骄人成绩。
博士毕业生倪俊就是典型代表,他率队研制世界第一辆无人驾驶赛车,并创新性提出新型地面无人系统的“航母”概念,探索科技创新“无人区”,描绘着未来无人车领域的发展蓝图。本科毕业生杨珏莹也是你们中的优秀代表,她所在的“甄材科技团队”,独创5项核心关键技术,冲破他国技术垄断,开发多种止血新材料,助力解决我国临床与部队急需。还有本月斩获大足联赛第十座冠军奖杯的北理工足球队,他们永不停歇的脚步是新一代北理青年的真实写照。“不日新者必日退”,希望你们创新创造,做勇于突破的开拓者。
二、夏
骄阳似火,炽日炎炎。身处烈日之下,你们一定怀念一丝清凉。夏日的珠穆朗玛峰,依旧冰雪覆盖,我校2004级校友次仁扎西历时近45天,克服低温缺氧,成功在“世界之巅”展开了北理工校旗,向母校献上了世界“最高”的祝福。
登山如此,做学问也如此,更高、更远、更精准是北理人的不懈追求。今年1月8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校牵头获得六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这正是对北理人几十年如一日勤奋执着、勇攀高峰的最好褒奖。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远程火箭研制团队,二十余年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铸就国家重大领域“京工利剑”。仰望星空,崔平远教授和他的深空探测研究团队也是这种攀登精神的传承者,他们崇尚真知、孜孜求索,在宇宙间划出一道亮丽的“北理轨迹”。“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希望你们学精学深,做追求极致的奋斗者。
三、秋
金风玉露,层林尽染。入学时的金秋美景你们一定还记忆犹新,母校的辉煌历史也同样沉淀心中、难以忘怀。从李富春、徐特立、陈康白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到王越、毛二可、周立伟等大家名师,无不闪耀着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胸怀人民的大志大德。我校原校长王越先生,立志科技报国,一生不负雷达事业,学养深厚,是我国仅有的34位两院院士之一;87岁高龄的老先生至今仍情系一支粉笔,三尺讲台,践行育人使命。作为北理工首届“懋恂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越先生慷慨捐赠百万奖金,设立“双越”奖励基金,支持学校教学创新,率先垂范、大德无言。继往开来,传承典范。你们的同学张帆,就是在大德大爱精神的感召下捐献骨髓,挽救了一名白血病儿童的生命,也成为我校第六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希望你们立志立德,做进德修业的追梦者。
四、冬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冬日苦寒,唯有真情可以抵御严冬,而家国情感、人类情怀就是学校教给你们的“御冬法宝”。我校全职教授、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福田敏男院士,不仅学术精湛、贡献突出,更因其广博的国际视野和广泛的全球影响力,成功当选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总主席,是首位担任该职务的亚洲人。福田教授的当选是北京理工大学国际化进程加速的缩影。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爱国爱民的真挚情感始终伴随你们,引导你们无私奉献、脚踏实地。在校期间,你们活跃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各种志愿活动上,用态度彰显着温度。毕业时,你们选择深入基层一线,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建设者。博士毕业生李博,作为一名即将去往广西的选调生,放弃了东南沿海大型企业高薪就业机会,决心从基层做起,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坚实的力量。“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希望你们满怀家国情感,充盈人类情怀,做视野宽广的奉献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北航“好帅”
(原编者注:北航的徐惠彬校长是个出了名的“实在人”,曾在前几年的毕业典礼上大谈宿舍条件、空调、校车等“小事”。今年的毕业典礼上,他又夸起了学校和自己的学生:“好帅”!)过去四年,你们在成就更好自己的同时,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也见证了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更多努力。……北航就是这样一所有情怀、有担当、有梦想的大学。
办学六十七年来,学校的传承发展始终与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同向而行,空天报国成为学校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我们理解,空天报国就是学校听党话、跟党走的办学传统中始终传承的红色基因,就是北航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坚守中始终不变的使命担当,就是北航爱国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传承中始终践行的价值追求。这是北航精神的高度凝结,是几代北航人在办学实践中铸就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是北航人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气质品格。
过去四年,同学们也见证了北航精神的集中展现。
2017年,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在众人的期待中完成首飞。C919大飞机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成功的背后也凝聚着北航人的汗水和智慧。从论证到首飞,北航有数十个教师研究团队和一批在校学生先后参与,他们以实际行动把北航人“空天报国”的责任扛在肩上。
2018年,是学校三个型号首飞60周年的纪念之年。站在2018年回望60年前,“北京一号”、“北京二号”、“北京五号”开创了中国空天事业的数个第一。北航人以探索的勇气和创造的激情,点燃了敢闯新路、向更高目标迈进的梦想。刚才念嘉奖名单的时候,有一位获奖同学叫“郝帅”,大家都笑了。我要说,我们北航和北航人“好帅”!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王稼琼:知行合一 ,不要渴望靠一通“神仙操作”成功
(原编者注:不仅希望从北交大走出的学子们“知行合一”,北交大王校长的这番讲话,也是理论结合实践,像是在讲故事一样,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希望你们传承交大人的知行合一的实干精神。知行合一,自明代王阳明提出之后,一直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在知行校训的指引下,交大人求真务实、质朴勤勉,积淀出宝贵的务实苦干的精神,这是交大人最为宝贵的和最值得传承的精神品质。我们的老师带着团队在青藏线上顶着严寒和高原反应做系统测试,我们的老师在京沪线上扛着100多斤重的钢板来回穿梭做实验,我们的老师为了上好一门课精心准备一千多页的PPT……在你们的大学生活中,务实苦干精神的养成也是重要的一课,军训不走过场、月考杜绝“水过”;测试数据通宵达旦、论文盲审惊心动魄;焊电路、测井盖、数车流、做“课设”……这些经历都将凝聚出知行合一的精神品质,必将在你们今后的人生中,显露出无上的价值。
同学们记住,顺境和逆境都是相对的和相辅相成的,无论处于何种境遇,不要总期待自己成为那只最幸运的“锦鲤”,不要总渴望靠一通“神仙操作”找到成功的捷径。“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希望你们把“知行”校训作为前行路上的指引,把知行合一作为我们交大人共同的精神品质,既以梦为马、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担当有为的实干家,用奋斗书写新时代的人生华章!
希望你们传承交大人的知情图报的感恩精神。“落其实者思其树,引其流者怀其源”,校园中无处不在的“思源”两字,时刻提醒我们常怀感恩之心。几天前,我看到了经管学院彝族毕业生阿卢沙布同学的一封信,他在信上说:“交大教育了我,培养了我,给了我人生的自信,让我学会追寻自己的理想,所以特别希望把自己获得的这些帮助和关爱分享给别人,去鼓舞更多的人”。我获悉阿卢沙布同学虽然通过了邮储银行总行的面试,但他毅然选择回到自己出生的四川省大凉山,做一名基层选调生,去服务大山、回报大山。我还了解到,你们中的许多人,都有着同样的想法或行动,这样的感恩精神,让人动容。
作为思源楼前成长起来的交大人,希望你们今天能对父母和老师再说一声“爱您”,对同窗好友再道一声“珍重”,对宿管阿姨、食堂大姐、保安小哥、环卫大叔再讲一声“辛苦”。并且希望你们把这份情感带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无论面对诗情画意还是暴风骤雨,都能心怀感恩与包容,记得他人的帮助与指引,秉承一份真性情,去理解生活、去善待人生。
希望你们传承交大人的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我们的母校,诞生于民族危亡之时,跃进在铁路这条“国家命脉”之上,爱国荣校的传统,与生俱来、薪火相传。茅以升先生从民族大义出发,亲手炸毁自己建成的钱塘江桥;王梦恕院士将全部心血贡献给了祖国的隧道和地下工程事业;宁滨院士终其一生,都在为我国列车控制系统的自主可控而不懈奋斗。无数的交大先辈、大师巨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交大人的爱国精神。
在学校的日子,你们也以五·四的火炬、一二·九的歌声,“一带一路”峰会的志愿服务和《中国很赞》手指舞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热爱。你们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希望你们始终保有赤诚的爱国之心,主动担起新时代交大人的报国使命,将个人前途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大势结合起来,在国家受制于人的领域中努力求索,在攸关国计民生的行业中建功立业,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中国。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乔建永:拥抱5G时代
(原编者注:前不久,北邮西土城校区实现了5G全覆盖。5G技术“高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的技术特点,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一个属于全人类的、真正的万物互联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一个属于北邮人的、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北邮人生逢其时,责任在肩。毕业临别之际,乔建永代表学校向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希望。)首先,做“高带宽”的北邮人,拥抱知识、善学善为。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同学们,时代进步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人工智能的大发展前,我们无法想象人机互动的场面是什么样子;无人驾驶技术出现前,我们不敢想象解脱双手驾驶出行的场景;全息投影技术实现前,我们无法期望远在千里的亲朋好友瞬时出现于眼前……一切的诞生,都是我们敢于梦想,不懈坚持,学以致用的结果。做“高带宽”的北邮人,就是要坚持为学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博览,常学常新、常学常为、常学常进,坚持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由本领成就的进取理念,实现“厚积而薄发”。
再有,要做“低时延”的北邮人,拥抱变化、无畏挑战。
知物由学,知进由行。同学们,低时延属性是5G技术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时时的自我革新和应变能力越来越重要,网络信息化必将导致信息碎片化,如若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不能时刻保持自我革新的心态,不能实现与时代变化的时时同步,就必定会落后于时代,最终被时代所淘汰。做“低时延”的北邮人,就是要学会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随机应变,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明辨是非,抓时机,做决策。做永不停歇的追梦人,做应对变化的开拓者,做大胆创新的实干家,实现“顺时而同行”。
第三,要做“大连接”的北邮人,拥抱世界、开启未来。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同学们,如今的时代是渴望人才的时代,是日新月异的时代,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连接”时代。线上线下、万物互联,将为个人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改变。人人相连、心心相通,更将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带来极大丰富。是连接,让我们消除误解、增进信任;是连接,让我们携手前行、共谋发展;是连接,让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做“大连接”的北邮人,就是要培养大爱之心,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做“大连接”的北邮人,就是要拥抱世界,以大格局、大视野,去架构大作为、大未来。做“大连接”的北邮人,就是要连接责任、连接奉献,怀赤诚之心、行善良之举,实现“大德大爱之情怀”。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爱你何止三千遍
(原编者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中的那句台词:I love you three thousand times,让所有人动容。北科大的杨校长在毕业典礼致辞中说:爱你何止三千遍,可见校长对学子们的爱之深。)第一,热爱祖国。爱国,是新时代北科大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杨校长期望大家,不论未来身在何处,都始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积极投身国家发展的洪流中,只有这样,你们才能获得生生不息的力量,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和梦想;
第二,要勇于奋斗。大学因奋斗而无悔,青春因奋斗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壮美。杨校长真心希望大家,要做脚踏实地、知行合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奋斗者,在奋斗中创造新方法、开拓新领域,踏踏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干事,成功就注定会在前方等待;
第三,要正心修身。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要求同学们在学识上专攻博览,在见识上放眼世界,在认识上强化修养。杨校长勉励大家要坚持终身学习,放大人生格局,锤炼品德修为,打牢道德根基,明辨是非、严守规矩,在奋斗中摸爬滚打,找到人生的真谛,不断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爱你何止三千遍,青春放飞追梦人”。最后,杨仁树校长代表学校向学有所成、圆满毕业的2019届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祝愿同学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传承北科大“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热爱祖国、勇于奋斗、严以修身,勇担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原编者注:这篇毕业致辞近期在媒体、网络和朋友圈中流传甚广,甚至登上了人民日报官微。为什么它会有这样的礼遇?请大家自行揣摩。)在大家毕业之际,我想再次提示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关注我们社会中的普通人,尤其是,普通人中的弱者。
在罗伯特·钱伯斯1983年出版的著作《农村发展:以末为先》中,他提醒那些住在城市且带有城市偏向的发展官员、发展学者,甚至学习发展的学生,若要想做好发展工作,使得发展行动能够真正惠及普通人,那么就“要尽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因为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够了解弱者或穷人的社会现实和生活世界,我们才能够理解弱者或穷人的生计压力和生活需求。
……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社会风气却越来越充满戾气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我觉得,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不少人总以强者的心态对待社会、对待他人。
……
这样的强者心态,不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社会发展中也无助于新发展理念的践行。例如,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往往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剥削自然,而不犯罪片会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理性和感性关系上常常是崇尚算计、效益至上、蔑视感性,而不关注体验感受、行动意义。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上每每是科学沙文主义,即迷信科学的客观性和功用性,而蔑视人文社会科学的批判性和情怀感。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城乡关系上,一般是要农村向城市看齐,尤其是为了城市化建设和城市人的生活可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利益。
在同学们即将离开母校的最后时刻,我才要再次提示大家,记住人文与发展学院倡导的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视角,尤其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离开校园后,假如你从事扶贫工作,请努力理解穷人的生活现实和生计压力,不要将自己想象的扶贫方案强加给穷人。若穷人不接受你的方案,请不要贬损他们的素质和眼界,你需要尝试像穷人一样感受世界。
假如你从事乡村振兴工作,请努力理解农民的生活世界和生产逻辑,不要以为可以将一个外来者的产业方案和市场方案强加给村民。钱伯斯提醒过我们,“自己冒险是一回事,而鼓励其他人冒险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也许农民还保持着斯科特指出的“安全第一”的生存伦理,你需要尝试像农民一样感受世界。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请你努力理解那些服务人员、保洁人员、保安人员,努力理解那些无权者和无钱者,努力理解那些老弱病残人群,不要以为你真是他们的上帝,不要以为你真比他们高明,不要认为你真是他们的救星,很多事情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件区区小事,而对他们来说,则可能是令全家焦虑不堪的天要塌下来的大事。
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穷苦生活体验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明白穷苦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借钱难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体会到向别人开口借钱的感受;一个从来没有抚养过残疾孩子的父母,永远不可能真正感受养育残疾孩子所需要的各种付出和各种滋味。
正是因为人们其实根本不可能真正体悟到弱者的生活现实和心理世界,因此,我们更加需要保持一种态度,也就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安黎哲:“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
(原编者注:自称“五道口种树大学”的北林,有一股“把祖国大地上的绿色当论文”的恒心。北林校长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对毕业生们提出了三点期望,句句都离不开如此的雄心和恒心。)第一点,作为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同发展的一代,希望你们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做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领跑者。
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奠基者和创始人关君蔚院士,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水土保持事业。他心系祖国的山山岭岭,越是干旱缺水,越是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地方,越会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情系基层人民,大半辈子都在山沟里治山、治水,和老乡同吃同住,亲得像一家人。他的一生,就是守护祖国绿色的一生,他用“誓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不懈坚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树立了一座丰碑。
同学们,回首几年前,你们是怀着怎样的初心来到了北京林业大学?读研期间,你们又是肩负着怎样的使命投身于科学研究?走出学校后,你们又将秉承怎样的信念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国最高绿色学府的一名研究生,就应该有一点雄心壮志,希望大家今后无论在哪个岗位,从事何种职业,都牢记这份初心与信念,始终以“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为己任,扎根绿色事业、投身生态文明,练就过硬本领,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领跑者。
第二点,作为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奋进的一代,希望你们志存高远,矢志奋斗,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践行者。
改革先锋、“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院士,在新中国成立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果断归国。他在国防科学领域不畏艰难,敢于创新,一片赤诚,隐姓埋名40年,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和国防高新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学校老校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沈国舫院士,为了新中国林业事业发展的需要,毅然决然地以超过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录取线的高分,选择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前身-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从公派前苏联列宁格勒林学院林业系学成归国后,他始终没有离开过北京林业大学,始终坚守在林业和生态建设事业一线,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三点,作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齐奋斗的一代,希望你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建设者。
1835年秋天,17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前夕写了一篇名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表达了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原文链接:
[教育圆桌]校长们的最后一课,哪位校长的话直击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