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校图书馆:建筑空间平稳增长 电子资源购置费成重要支出

  进入专业图书馆界交流平台,分享交流一手馆情

  敬请关注图书馆报微信

  1.文献资源购置费统计分析

  2020年,共有1361所高校图书馆(2019年是1101所)在“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中提交2019年基本业务统计数据,年总经费平均值为591.8万元(2018年是645万元),比2018年减少53.2万元,中位值落在287.4万元(2018年落在315.1万元),比2018年减少27.7万元,标准差为918万元(2018年是1033.3万元),极差区间增宽,为14271.3万元(2018年是13607.1万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高校图书馆2019年的经费在减少,馆际差距逐年加大。表1是年度经费区间分布状况。

  平均值指的是各高校图书馆填报的有效数据之和除以填报有效数据的高校图书馆的数量所得到的值。

  中位值指的是将有效数据从高到低排序,排在最中间的高校图书馆所填报的值。

  标准差指的是各高校图书馆填报的有效数据偏离平均数距离的总平均数,它描述各高校图书馆填报此项数据集合的离散程度。

  极差是指在各高校图书馆填报的有效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也能描述数据离散度。

  

  表1 2016-2019年高校图书馆总经费分布

  提交2019年文献资源购置费的高校图书馆有1258所,均值为515.6万元(2018年为557.2万元),较2018年有所下降,见图1。中位值为249.1万元,落在排名第629位的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图书馆和排名第630位的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之间。众值为150万元(2018年是300万元),是2018年的一半,标准差为821.3万元(2018年是825.9万元),表明2019年馆际文献资源购置费的差距在平稳中缩小。文献资源购置费排在前5位的高校图书馆是:中山大学图书馆,13206万元(2018年是10556.8万元);北京大学图书馆,7441.2万元(2018年是6448.6万元);清华大学图书馆,6958万元(2018年是6144.3万元);浙江大学图书馆,6271.8万元(2018年是6417.1万元);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6010.4万元(2018年是4265.8万元)。

  众值指的是各高校图书馆填报的有效数据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值。

  

  图1 2006-2019年高校图书馆馆均文献资源购置费(万元)

  1.1 纸质资源购置费

  有1244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2019年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总费用为27.51亿元,较2018年的24.37亿元增加了3.14亿元,总经费增加是因为提交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的高校图书馆的总量较上年增加了近219所。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的均值为221.1万元(2018年是237.8万元),比2018年减少了16.7万元。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各年度均值的分布状况见图2,呈波动中减少趋势。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的中位值为144.7万元(2018年是158万元),即排在第622名的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和第623名的西安美术学院图书馆的数据之间。在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方面,排在前5名的高校图书馆是:中山大学图书馆,8152.3万元(2018年是7541.1万元);浙江大学图书馆,2828.6万元(2018年是3469.8万元);武汉大学图书馆,2789.2万元(2018年是1932.9万元);北京大学图书馆,2181.7万元(2018年是2060万元);复旦大学图书馆,2157.8万元(2018年是2224.7万元)。

  

  图2 2006-2019年高校图书馆馆均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万元)

  1.2 电子资源购置费

  有1151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电子资源购置费,总和为37.21亿元(2018年是32.57亿元),均值为323.3万元(2018年是337.8万元),占馆均文献资源购置费的54.6 %(2018年是60.6%),较2018年降低了6个百分点。在文献资源购置费中,电子资源购置费所占比例已经过半,且均值与所占比例自2006年以来,基本上呈抬升趋势,但2019年又有所回落,表明电子资源购置费将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费支出的重要部分。高校图书馆近14年的电子资源购置费的平均值见图3。中位值落在排名第576名的皖西学院图书馆数据上,为94.0万元(2018年是106.8万元)。标准差为562.4万元,最小值仅为970元,最大值达到5203.9万元(清华大学图书馆),两者相差达53648倍(2018年的差距是613898倍)。这些表明: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购置费的离散程度大,馆际差别明显,而且差距在逐年增大。电子资源购置费排名前5的高校图书馆是:清华大学图书馆,5203.9万元(2018年是4297.3万元);北京大学图书馆,5181万元(2018年是4237.2万元);中山大学图书馆,5053.6万元(2018年是3015.7万元);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4836.9万元(2018年是3237.8万元);浙江大学图书馆,3366.7万元(2018年是2857.2万元)。

  

  图3 2006-2019年高校图书馆馆均电子资源购置费(万元)

  2 馆舍面积统计分析

  2.1 馆舍总面积

  截至2020年9月20日,共有1207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2019年馆舍建筑规划面积数据,总面积是2983万平方米(2018年是2618万平方米),馆均值为2.47万平方米,相较于2018年的2.5万平方米,有所减少。标准差为1.79万平方米,比2018年的1.81万平方米略降,表明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差异继续存在。馆舍面积的中位值为2.1万平方米,众值是2万平方米,中位值落在并列排名第599名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惠州学院图书馆、滨州学院图书馆、景德镇陶瓷大学图书馆、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图书馆的建筑面积数据。馆舍建筑面积排名前5的高校图书馆是:中山大学图书馆,11.2万平方米(2018年为11.7万平方米);山东大学图书馆,10.7万平方米(2018年是14.4万平方米);吉林大学图书馆,10.3万平方米(2018年是10.3万平方米);厦门大学图书馆,10.3万平方米(2018年是10.3万平方米);贵州大学图书馆,8.8万平方米(2018年是8.8万平方米)。2019年,馆舍空间面积最小的高校图书馆是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仅为331平方米,馆舍面积排名第一的中山大学图书馆的面积是其337.3倍。在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的变动趋势上,2006-2010年、2012-2014年,呈稍轻微陡峭曲线增长趋势,但在2011-2012年间呈缓慢增长趋势,2015年后呈回落趋势,表明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空间已经从跃进增长时期进入到平稳增长时期。2006年以来,高校图书馆建筑面积的馆均值见图4。

  

  图4 2006-2019年高校图书馆建筑面积馆均值(万平方米)

  2.2 在建馆舍建筑面积

  共有202所高校图书馆提供了2019年的在建馆舍建筑面积,总和为490.2万平方米(2018年是323.8万平方米),馆均值是2.43万平方米(2018年是2.19万平方米),标准差是1.59万平方米,众值是2万平方米,中位值为2.14万平方米。这些表明,高校图书馆的在建馆舍面积呈回落趋势,与前述高校图书馆馆舍总面积的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更能说明高校图书馆的馆舍建筑面积趋于稳定。在建馆舍建筑面积排名前5的高校图书馆是: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10.2万平方米;山东科技大学图书馆,7.5万平方米;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7.1万平方米;中山大学图书馆,6.8万平方米;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6.5万平方米。

  各高校图书馆在建馆舍建筑面积的差距极大,排名最末的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建馆舍面积为1458平方米,而排名第一的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在建馆舍建筑面积是前者的近67倍。2006年以来,高校图书馆在建新馆面积的均值呈增长态势。但自2010年后,在建馆舍面积呈波动状态,表明高校图书馆在建馆舍的面积总体上趋向稳定,基本稳定在2.19-2.5万平方米之间。2006年以来,高校图书馆在建馆舍面积的分布状况见图5。

  

  图5 2006-2019年高校图书馆在建馆舍建筑面积馆均值(万平方米)

  3 人力资源统计分析

  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包括馆长、在编馆员、合同制职工、临时聘用人员、勤工助学人员等,大体可分为馆长、在编工作人员、无编制工作人员三类。2019年的数据继续验证了前几年分析数据所得出的结论: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收藏总量与馆舍面积持续增长,但在编工作人员的馆均人数却持续下降,这表明各高校图书馆的事业编制总人数处在持续缩减状态,在编工作人员的任务逐年加重,图书馆需要聘用更多的编制外合同工或临时工,需要购置更多的智能化设施将图书馆员从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3.1 馆长基本状况

  (1)馆长的性别、专兼职与学科背景

  高校图书馆馆长以男性为主,2019年男性馆长占66.2%,2018年是67.6%,2017年是69.1%,2016年是71.2%,2015年是70.9%,2014年是69.1%,总的看来,男性馆长所占比例呈现下降态势。从2019年回溯至2012年,高校图书馆专职馆长所占比例依次是:90.5%、90.1%、92.3%、91.2%、90.7%、91.5%、89.9%、89.1%。总的看来,专职馆长居多。

  2019年数据显示,有79.1%的馆长为非图书馆学专业背景,2018年是78.4%、2017年是76.8%、2016年是76.7%、2015年是74.5%、2014年是74.8%、2013年是75%、2012年是75.7%。非图书馆学专业背景的馆长所占比例处于缓慢上升趋势,表明高校图书馆馆长职位的行政化色彩大于专业化。

  (2)馆长的职称状况

  具有正高职称的馆长仅接近半数,从2019年回溯至2012年,正高职称馆长各年所占比例依次为:48.3%、52.4%、55.3%、54.2%、56.5%、57.2%、57.9%、57.4%。副高职称馆长在馆长职称数据栏中所占比例位居第二,从2019年回溯至2010年,依次为:37.4%、34.9%、32.5%、35.2%、33.8%、33.4%、34.3%、32.5%、36%、35%。近8年的馆长职称数据表明,正高职称馆长的比例总体上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副高职称馆长的比例基本保持动态平稳。还有一些中级职称馆长和中级以下职称馆长。从2019年回溯至2010年,各高校图书馆中级职称馆长所占比例依次为:10.9%、9%、9.2%、8.6%、7.1%、7.4%、7.2%、8%、5.5%、5%。中级职称馆长所占比例较少,但近年来有所上升。中级以下职称馆长的比例,从2019年回溯至2011年,依次是3.4%、3.7%、3%、2%、2.7%、2%、1.7%、2.1%、3%。为更直观地揭示高校图书馆馆长的职称状况,下面依照教育部先前对高校的分类,将“高校类型”与“馆长职称”作为行和列,制作成表2。

  

  表2 2019年高校图书馆馆长职称与学校类型列联表(单位:人)

  注:有10名馆长未填写职称情况

  从表2可知,高级职称馆长所占比例基本上和所属的高校类型相适应。“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和“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正高职称馆长所占比例超过80%,普通高校图书馆的正高职称馆长所占比例接近60%,副高职称馆长所占比例略超过30%。具有中级职称和其他职称的馆长多为高职高专院校和普通高校的馆长。

  (3)馆长的学历学位状况

  在馆长学历学位方面,拥有博士学位的馆长占18.9%,从2018年回溯到2013年,博士学位馆长所占比例分别是22.2%、22.8%、21.8%、21.6%、21.4%、21.7%;硕士学位馆长占31.5%,从2018年回溯到2013年,所占比例依次是31.7%、31.6%、31.1%、31.6%、30%、29.8%,博士和硕士学位馆长所占比例总体上呈升高趋势。学历在本科及以下的馆长,所占比例有所波动,从2019年回溯至2013年,依次是48.7%、44.9%、44.3%、45.6%、44.7%、46.3%、46.5%;大专及以下学历馆长,所占比例呈减小趋势,从2019年回溯至2014年,所占比例依次是0.8%、1.3%、1.3%、1.6%、2.1%、2.3%。造成本科及以下学历馆长所占比例总体上走低的原因,主要是高校图书馆招聘工作人员的起点抬高,一般要求拥有硕士以上学位;但在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招聘硕士和博士较为困难,高学历馆长还是少数群体。高校的类型与馆长的学历学位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具体状况见表3。“211工程”高校(含“双一流”高校)图书馆馆长的学历以博士为主,而普通高校的本科、硕士、博士学历馆长均占较大比重,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馆长则以本科学历为主,硕士学位馆长的比例也达到32%。

  

  表3 2019年高校图书馆馆长的学历学位列联表(单位:人)

  3.2 在编工作人员状况

  (1)在编工作人员的宏观数据

  共有1332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2019年度有效的在编工作人员数据。在编工作人员的总人数为41978人,馆均31.5人(2018年是34.7人),中位值为22人,众值为15人,标准差为29.9人。这些表明:各高校图书馆在编工作人员的数量差异较大,但在编人员的馆均人数继续呈减少态势。在编工作人员最多的是吉林大学,共有321人,2018年度是341人,呈减少趋势;其次为武汉大学图书馆,共有239人,近几年一直呈现减少态势。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图书馆的在编工作人员人数依然为0,表明这所高校图书馆的馆员无事业编制。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图书馆提交了2019年度基本业务数据,在编人员也为0。在编工作人员的极差较大。依照各高校图书馆在编工作人员的多寡进行排序,排名前5位的是:吉林大学图书馆,321人(2018年为341人);武汉大学图书馆, 239人(2018年为247人);中山大学图书馆,227人(2018年为229人);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11人(2018年为217人);浙江大学图书馆,183人(2018年为175人)。除了浙江大学图书馆外,其他4所高校图书馆的排名和2018年基本保持一致。

  

  图6 2010-2019年高校图书馆在编工作人员馆均值(人)

  (2)在编工作人员的性别结构

  共有1325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在编工作人员的性别数据,男性工作人员有13855人,占在编工作人员总数的33.0%,均值是10.5人,从2019年回溯至2012年,各年男性在编工作人员的均值依次是10.5人、11.4人、12.4人、12.7人、12.6人、13.5人、14人、14.6人;中位值和众值分别是7人与4人,标准差是10.3人。通过分析各年份男性在编工作人员的均值数据,可知高校图书馆男性在编工作人员总量在逐年减少,这与高校图书馆在编工作人员馆均值减少趋势是一致的。2019年,女性在编工作人员的总量是28084人,占在编工作人员总数的67%,均值是21.2人,从2019年回溯至2012年,各年女性在编工作人员的馆均值是21.2人、23.5人、24.9人、25.6人、25.3人、27.1人、27人、28人;中位值是14人,众值是5人,标准差是20.7人,在编女性工作人员的馆均值处于持续降低态势,主要与高校图书馆压缩编制有关,但在编女性工作人员所占比重整体上呈现出稳定趋势。高校图书馆在编工作人员的总人数近5年来一直呈走低态势。

  由于部分高校图书馆未提供在编男性职工或在编女性职工的数据,但却提供了在编职工总人数,无法判断这类高校图书馆的在编职工性别,按缺失值处理,故在编男职工与在编女职工的总人数小于在编职工总人数。

  (3)在编工作人员受教育状况

  共有1311所高校图书馆提供了博士学位工作人员总量,其中有886所高校图书馆没有博士学位工作人员,表明博士学位工作人员在高校图书馆依然处于稀缺状态。有425所高校图书馆拥有博士学位工作人员,总人数为1294人(2018年是1135人,2017年是870人,2016年是834人,2015年是695人)。对提交数据的高校图书馆进行平均值处理,每馆拥有博士学位工作人员0.99人(2018年是1.09人,2017年是1.07人,2016年是0.97人,2015年是0.95人),中位值和众值均为0人,标准差是2.41人。我国高校图书馆取得博士学位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不大,其中,没有博士学位工作人员的占67.6%(2018年是64.6%),仅拥有1名博士的占14.1%,拥有2名博士的占5.7%,拥有3—4名博士的有7%,拥有5名以上博士的仅有5.6%。博士学位工作人员总量排名前5的高校图书馆是:复旦大学图书馆,30人(2018年是28人),占在编人员的16.9%;北京大学图书馆,20人(2018年是18人),占13.4%;中山大学图书馆,20人(2018年是11人),占8.8%;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17人(2018年是16人),占36.2%;清华大学图书馆,16人(2018年是17人),占14.6%。

  共有1314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在编硕士学位工作人员的数据,其中,未聘用硕士学位工作人员的有141所,聘用硕士学位工作人员的1173所,在编硕士学位工作人员总计12816人(2018年是10817人),平均每馆聘用硕士学位工作人员9.8人(2018年是10.4人,2017年是10.33人,2016年是10.11人,2015年是9.85人),中位值是5人,众值为1人,标准差是12.7人。高校图书馆中,未聘用硕士学位工作人员的有10.6%,聘有1—2名硕士的20.1%,聘有3—5名硕士的20%,聘有6—10名硕士的17.8%,聘有11—16名硕士的13.3%,聘有17名及以上硕士的占18.2%。上述数据表明:硕士学位工作人员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人才招聘的主要对象。在聘有硕士学位工作人员的高校图书馆中,排名前5位的是:吉林大学,117人(2018年是102人),占该馆在编工作人员总量的36.5%;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115人(2018年是119人),占54.5%;中山大学图书馆,103人(2018年是98人),占45.4%;浙江大学图书馆,98人(2018年是86人),占53.6%;复旦大学图书馆,94人(2018年是88人),占52.8%。从总体上看,各高校图书馆硕士学位工作人员的数量在持续增长,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骨干力量。

  在本科学历工作人员方面,共有1311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数据,本科学历工作人员共有20944人,是硕士学位工作人员总数的1.63倍(2018年为1.68倍,2017年为1.76倍,2016年为1.85倍,2015年为1.87倍),平均每所高校图书馆聘有本科学历工作人员16人(2018年为17.4人,2017年为18.2人,2016年为18.8人)。由此可知,本科学历工作人员依然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服务的主力军,但比例正在缩减,相对于硕士学位工作人员的数量优势也在逐年减弱。全国高校图书馆中,未聘用本科学历工作人员的有14所,占1.1%,这类情况一般发生于在编工作人员稀少的图书馆;聘有1—10名的占42.3%,聘有11—20名的占28.8%,聘有21—30名的占15.2%,聘有31—50名的占9.8%,聘用50名以上本科的占2.8%;聘用本科学历工作人员最多的为武汉大学图书馆,总人数为113人。

  共有1311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在编大专学历工作人员数据,总人数为5039人。其中,未聘大专学历工作人员的278所,占21.2%;聘用1-2名的占31.4%,聘用3-7名的占32.3%,聘用8-15名的占12.1%,聘用大专学历工作人员超过15人的仅占3%。

  共有1311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学历为大专以下的在编工作人员数据,总人数是1516人。其中,未聘用大专以下学历在编工作人员的754所,占57.5%;聘用1—5名的占37.9%,与2018年的54.3%、2017年的45%相比,均呈大幅减少态势。

  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结构正向高学历、多学科与专业化发展,这些特性在入选“双一流”的高校图书馆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借助T值检验便能发现,“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在编工作人员,其学历学位层级明显高于“双一流”外的“211工程”高校图书馆或普通高校图书馆。从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学历学位的提升速率上看,位于发达城市的重点高校图书馆,其工作人员的学历学位提升速度最快,而欠发达城市的非重点高校图书馆,其工作人员学历学位的提升速度最为缓慢。

  T值检验指的是对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某项数据的平均值差别的显著程度进行比较,如果两类高校图书馆填报数据的总方差相等,则说明两者的平均值区别不显著;如果两类高校图书馆填报数据的总方差不等,则说明两者的平均值有显著差别。

  3.3 无编制工作人员状况

  合同制职工。共有1327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合同制职工数据,总人数为9071人。从2019年回溯至2013年,合同制职工的馆均值依次为:6.84人、6.53人、7.79人、7.51人、8.1人、7.7人、7人;中位值为3人,众值是0人,标准差是10.63人,标准差大于馆均值,表明合同制职工人数的离散程度很大。高校图书馆中,聘用合同制职工人数排名前5位的图书馆为:中山大学图书馆,107人(2018年是7人);清华大学图书馆,74人(2018年是67人);暨南大学图书馆,69人(2018年是69人);北京大学图书馆,66人(2018年是66人);河北经贸大学图书馆,66人(2018年未填此项)。从聘用合同制职工人数排名前5的高校整体状况看,高校图书馆聘用合同制职工人数呈增长趋势。

  临时工。有1327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临时工数据,总人数为4872人。高校图书馆临时工人数的馆均值为3.8人,从2019年回溯至2014年,各年临时工人数的馆均值依次为3.8人、4.6人、4.5人、4.5人、4.8人、5.4人。临时工人数的中位值是0人,众值是0人,标准差为8.5人。高校图书馆各年所聘临时工的馆均值低于合同制职工,且呈逐年减少态势。

  勤工助学学生。有1328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勤工助学学生数据,总人数为37590人。馆均值为28.3人,略高于2018年的27.9人,低于2017年的28.9人,中位值是12人,众值是0人,标准差是51.6人。由此可知,各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人数相差较大,这主要与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政策、资金充裕度等有关,“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吸纳勤工助学学生的人数最多,其次为非“双一流”类的“211工程”高校图书馆,而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勤工助学人数较少。

  4 高校图书馆的协同进步与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的宏观协调和指导工作主要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简称“高校图工委”)和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馆分会(简称“高校图书馆分会”)来开展。两会在教育部和中国图书馆学会的领导下,紧密依靠委员和会员,充分发挥交流信息、推广经验、激发创新、指导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为事业的发展集思广益、探索方向、出谋划策、交流信息、凝聚力量、协同推进。

  两大资源共享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则继续承担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大本营的作用,克服各种困难,努力为全国高校提供文献保障。

  4.1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的工作进展

  (1)顶层谋划,开创高校图书馆发展新局面

  2019年3月29日至31日,高校图工委会刊《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在江南大学图书馆召开“面向未来的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发展研究”高端论坛暨《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年编委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图书馆、学术图书馆和图书情报教育界的23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面向未来的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发展研究”,结合自己的当前研究,从高校图书馆质量评价与人才培养、振兴本科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图书馆学相关领域前沿动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9年4月21日上午,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会议在北京大学古籍图书馆召开。会议认为,图工委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是:举办高端的以加快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国际研讨会,实现国外高校图书馆先进经验的输入和国内特有创新业务的输出。分别举办面向高校图书馆馆长、书记的高级培训班,和面向高校图书馆新任馆员和骨干馆员的业务培训班,组织力量编写培训教材。效仿国外图书馆协会和相关组织,推出中国版的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报告,不但引领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而且对全世界图书馆的进步带来启迪和影响。面向决策咨询项目,编制课题指南,制定委托研究机制,推进关于高校图书馆发展模式等决策咨询类科研成果的产出。继续推进边防书屋援建工作,在西藏、新疆分别建设一家边防书屋。调研高校图书馆之间对口支援工作,遴选典型案例,举办经验交流会。结合数据应用情况和时代特点,重新筛选、制定高校图书馆统计和评估指标。制定各工作组聘请专家的原则、程序,壮大各工作组的力量。探索准确统计馆藏的方法,解决馆藏家底难以彻底摸清的难题。

  2019年11月28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图书馆承办的“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四川大学召开。来自全国56所高校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委员,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高校图工委主任、秘书长,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确定2020年高校图工委的重点工作,一是学习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二是通过深入调查和学术研讨,推出一系列专题指导意见。三是汇聚事实,挖掘关联,发布宏观研究报告。四是固本应变,协同创新,引领事业整体发展。

  (2)聚焦本科教育,推进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转型发展

  为落实教育部振兴本科教育的方针,高校图工委各工作组举办多个全国性的会议和活动。

  2019年1月17日至19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图书馆承办的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本科教育支持组第一次工作会在四川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服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除本科教育支持组的委员外,来自国内20余所高校的图书馆馆长、相关学院专家和代表近40人参加会议。

  2019年6月19日-22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承办的“2019年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信息素质培训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会议以“信息素质教育的前沿及教学方法的探究、信息素质课的观摩与研讨”为主题,以建设信息素养“金课”为切入点,探讨了“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改进教学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信息素养教学能力等热点问题。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21位著名专家、一线教师组成的信息素养教育领域培训团队,为大会精心准备了主题报告和公开课,与211名参会代表深入分享。来自全国22个省份、4个直辖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140所高校图书馆的与会代表们齐聚东北师范大学,共同探讨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

  2019年11月14-16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协办、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承办的“2019年全国高校信息文化与信息素质教育研讨会”在大连理工大学顺利召开。共有来自全国高校图书馆的专家学者与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

  2019年11月29-30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四川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和四川大学图书馆承办的2019年“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本科教育教学研讨会暨创新案例大赛”在四川大学举行。会议以“聚焦本科教育教学,提升图书馆服务力”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交流研讨高校图书馆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服务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教学的经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巡视员宋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调研员张庆国等领导和嘉宾以及来自全国140所高校的近22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3)建设边防书屋,为实现“强军梦”“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为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引领传播先进文化、服务特殊群体的社会职能,丰富边海防军营的文化生活,经陆军首长批准,2019年1月24-30日,来自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委员所在的8所高校图书馆一行12人在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建龙的带领下,利用寒假时间分别在东部、南部战区陆军两个海防旅启动了主题为“书香进边防 哨所传文化”的“边防书屋”建设活动。“边防书屋”建设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书屋揭牌、赠书、阅读分享、参观荣誉室和官兵宿舍、了解海岛部队文化和感受革命传统精神等。赠书和书架等相关设施全部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等6所高校的图书馆加上书屋设立省份的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委员所在图书馆提供,其中东部战区为厦门大学图书馆,南部战区为海南大学图书馆,即每个书屋由7所高校图书馆参建,各赠书1554种、1699册。“边防书屋”建设项目旨在通过规范化、制度化、周期性地开展图书和相关设施捐赠与更新、阅览需求和效果反馈、馆长讲坛、阅读分享以及军营文化体验等活动,不断增进高校与军队的交流合作,密切军民关系,改善边海防一线的文化条件,提升边海防官兵的知识素养,振奋高校师生的爱国情怀,为实现“强军梦”“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继寒假期间首期两个“边防书屋”分别在东部、南部战区陆军两个海防旅成功启动后,2019年7月21~26日,暑假期间,教育部高教司课程教材与实验室处的张庆国调研员、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委员所在的8所高校图书馆一行9人,克服高原缺氧、路滑、颠簸难走以及桥断换车等各种困难,数小时穿行于4000多米高的山地并翻越2座海拔5000多米的山口,抵达驻藏某边防团边防连驻地,于23日上午顺利在边防连举行“边防书屋”揭牌仪式,24日,参建成员又登上位于海拔3000多米高的前沿哨所,将书送到了守卫在边境线上的官兵们手中,顺利完成西藏军区和新疆军区两个“边防书屋”的建设任务。

  (4)加强秘书处建设,确保运行有力有序

  高校图工委秘书处日常做好各类通知的审核、定稿、盖章、分发、发布工作,维护图工委网站和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的运营,解答各项关于事实数据填报和高校图书馆发展问题的咨询,为修改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指标广泛征求意见,调研高校图书馆对口支援情况,推动、支持各工作组举办各类会议和活动,汇总“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中2018年数据,发布各项排行榜,提交《2018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概况》给中国图书馆学会,编入《中国图书馆年鉴》(2019年卷)。

  4.2 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的工作进展

  (1)完成中国图书馆学会布置的相关工作

  配合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各高校认真开展“2018年全民阅读活动”,并组织推选2018年高校分会系统内的全民阅读活动“优秀组织”“先进单位”“阅读推广优秀项目”“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等奖项。组织完成了“智慧科协平台”专家的推荐工作,高校分会共推荐了14名专家。完成学会组织的深化图书资料系列职称制度改革调研工作,学会秘书处交办的其他各项任务。

  (2)完成分会主任委员的换届工作

  按照中国图书馆学会要求,通过主任委员会议表决、学会审批等程序,完成了部分因退休或岗位变动不在图书馆工作岗位的委员及主任委员的更换工作。

  (3)举办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保持分会学术品牌

  本年度论坛于2019年6月4日—7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由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高校分会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主办,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承办。本年度研讨的主题是:高等教育新形势与图书馆发展新趋势。下设若干分主题: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多种介质资源生态系统建设;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平台);图书馆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的协同作用;图书馆在重构学术交流系统中的作用;下一代机构知识库建设;数字人文与数字学术服务;图书馆智库服务与决策咨询能力建设;图书馆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的作用;图书馆组织机构优化及馆员能力建设;图书馆新馆建设与空间再造的作用和成效;图书馆共建共享联盟新模态;其他与图书馆创新发展相关的内容等。

  (4)积极组织高校图书馆参加中国图书馆年会学术活动

  2019年中国图书馆年会,高校图书馆分会申报了以“图书馆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学术分会场“中美高校图书馆合作发展论坛”。高校分会与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共同组织,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承办。涉及的分主题有:图书馆与学术;图书馆与出版;图书馆与教育;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与社会。

  (5)加强与各专业委员会和相关单位的合作,共同开展相关领域问题研究

  积极与专业图书馆分会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主要有:第十一届中国图书馆馆长与国际出版社高层对话论坛;2019年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全国学术研讨会;2019年第七届中国机构知识库学术研讨会。

  4.3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工作进展

  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继续坚持“普遍服务”的原则,在教育部高教司的领导下,在管理中心统一部署管理,各全国中心、地区中心、省级中心以及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各省级高校图工委的大力支持下,按规定执行2019年度运维预算经费,全力保障与高校图书馆基础业务密切相关、服务面最广的联机合作编目、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统一认证、资源发现(e读与外文期刊网)、应用软件云服务(SaaS)等主要服务与运维工作,各项服务运行平稳。

  2019年,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书目数据增量为286815条,总量达到7581523条;提供联机下载数据服务9473668次,月均下载量约为95万次;CALIS资源发现系统e读的元数据总量达到3.17亿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收到文献请求37836件,满足30498件,满足率为81%。CALIS共举办各类业务培训与研讨会15场,培训馆员2800人次。本年度共有156名编目员通过CALIS三级编目员资格认证,自2004年来,总计382家成员单位的1386人次获此资格证书。

  按一年十个工作月计算。

  为顺应与支持高校图书馆新一轮的转型与创新发展,充分发挥CALIS这一公共服务平台在服务全国高校图书馆、推动高校图书馆整体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和行业影响力,CALIS在前三期建设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建设信息时代新一代图书馆”的规划,启动CALIS项目的创新发展,在新一代技术平台、馆际互借系统、采编一体化平台、高职高专发展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

  (1)CALIS基于FOLIO研发的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CLSP),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互联、可动态扩展的个性化图书馆云服务平台以及由图书馆、开发商、服务商合作共赢的充满生机的图书馆创新发展生态系统。2019年,CLSP官网与APP市场正式发布,服务网址为http://www.cnlsp.cn/;CLSP平台API在阿里云上线;同时完成数据操作API、核心业务API以及用户认证API等设计及开发;完成FOLIO基础模块及运营中心的功能升级。

  (2)CALIS基于FOLIO平台研发新版馆际互借系统,并于9月正式上线服务。新版馆际互借系统采用阿里云部署、抢单式服务、全透明的业务流程,系统功能与用户体验得到大幅提升。新系统引入企点客服,优化升级在线咨询工作。

  (3)CALIS采编一体化平台旨在提高文献资源质量、打破产业信息壁垒,整合图书馆、出版社、馆配服务商的传统业务流程,提供全面精准的数据服务,以优化文献发展方向、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提高资源建设质量为目标,打造三方共知、共享、共赢的新业态。2019年, CALIS采编一体化平台完成采访模块、电子书采访模块、编目前置模块的升级开发;进一步完善与Aleph500及ALMA的接口访问,新增基于FOLIO平台的馆配接入接口。平台现有全目录库,包含数据252万条;新增CIP数据库,提供数据282多万条;发布CALIS全目录的征订目录50个。

  (4)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实现 《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更好地完成《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关于“图书馆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领域的主力军作用,教育部高校图工委高职高专分委会和CALIS管理中心联合举办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大赛。大赛包括学生个人赛和教师说课赛,共有518所院校63万人次参与。大赛的成功举办,有力增进了各高职院校之间先进教学成果和信息化教学经验的交流,并将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为保证CALIS业务质量与服务效果,推动行业交流与对话,CALIS继续举办全国性和区域性研讨与培训,2019年度除继续举办中文图书编目、外文书刊RDA编目,引进数据库培训周、机构库建设、文献获取等常规业务培训外,还独家或联合主办了“开放融合的新时代图书馆建设研讨会暨2019年度CALIS年会”“高等教育新形势与图书馆发展新趋势研讨会暨2019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2019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学术研讨会”等大中型学术研讨会。

  4.4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的工作进展

  4.4.1 资源建设保持稳定

  (1) 外文印本期刊订购2116种,基本保持稳定

  CASHL期刊采访协调工作组(由CASHL全国中心复旦大学图书馆牵头)科学合理调整CASHL外文保障刊目录,2019年CASHL区域中心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7家单位共发订2121种外文印本期刊,因载体变化、停刊、撤订、非卖品等原因,实际执行采购2116种(订单额度1670.8万,超支325.8万),比2018年减少10种。

  (2)外文电子资源订购16个库,稳中有增

  外文电子资源建设方面,2019年CASHL17个中心馆共完成EEBO、ECCO、PAO、JSTOR、Gale LRC、PsycARTICLES、Literature Online、ProQuest Education Database、Business Expert Press eBooks、De Gruyter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 journals、Brill eBooks、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Reference Source/“一带一路”资源中心数据库(EBSCO)、Cairn、Wiley eBooks、American Periodicals、Beck-online等16个电子数据库的订购。其中新引进电子资源4种。

  (3)外文印本文专图书发订量基本持平

  文专图书建设方面,继续按照协调采购和自主采购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订单数量,有重点地开展中国周边国家文献、回溯文献建设。

  保持文专一般图书订发总量稳定。本年度全国70所文专高校通过“高校文科引进专款图书订购信息平台”共发出自主采购43803笔(订单额度2747.7万),学科协调订购23659笔(订单额度1345.6万)。其中:协调采购方面,由于文科外文文献建设存在一段时期的断档,回溯补充断档期的文献十分必要,本年通过协调采购回溯补藏9781种;自主采购方面,为紧跟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区域战略研究,助力教学科研和拓展学生阅读范围,CASHL项目将中国周边国家文献保障纳入规划,2019年周边国家文献建设新发订1018种非西文小语种文献。

  新发订14种CASHL大型特藏文献。为解决学科所需及缓解高校采购经费压力,本年文专馆藏发展小组对中心馆提交的83大型特藏进行充分讨论和评审,新发订大型特藏14种。引进总量达236种。

  4.4.2 文献服务面继续扩大,保持较高服务质量

  (1)CASHL服务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2019年,新增CASHL成员馆23家,总量达874家;CASHL文献服务馆与去年持平,总数达35家;CASHL中心系统新增用户12083人,中心总用户数达148213人,通过874家成员馆一卡通的用户总量,累计近千万。

  (2)保持较高服务质量,电子资源全文下载量不断提升

  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方面,截至2019年底,CASHL可服务印本图书近300万种,共处理文献服务45960笔,其中CASHL平台印本图书馆际互借7926笔,文献传递22110笔,平均完成时间1.95天,满足率达92.39%。电子资源服务方面,CASHL经费所购电子书(含往年订购)2019年下载量29.6万余次(比上年增加6万余次),累计达333万余次;CASHL经费所购电子刊2019年下载量达280万余次(比上年多40万余次),累计下载次数达2913万多次。

  (3)继续开展“特藏++”深度服务

  为进一步加强对特色文献内容的深度挖掘和广泛报道揭示,2019年在2018年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特藏++”深度服务项目,对图书和缩微胶卷等文献类型进行大规模数字化和大内容深度揭示与报道。

  4.4.3管理与服务体系平稳有度

  (1)落实制度约定,扎实做好常规运行和管理

  在社科司指导下,管理中心按照《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中心管理办法》,于2019年3月召开“CASHL中心馆馆长会议”,总结2018年工作并讨论部署2019年工作。

  扎实做好常规运行和管理工作,主要工作包括:编辑出版《CASHL通讯》3期;完成2018年经费的固定资产清理和登记工作;根据活动需要,设计并印制CASHL各类宣传品;承办、主办多场与资源建设和服务相关会议和活动;等等(详“部门大事记”)。

  (2)落实CASHL服务转型,部署“E-first”服务框架

  在2018年调研、招标采购的基础上落实2019年中心馆馆长联席会议决议,从以印本文献(印本图书、印本期刊)为主的文献服务转向以直接全文下载和智能调度为主的“E-first”服务框架,并建成“门户展示-文献信息检索-统一认证-电子文献自动下载和印本文献智能调度”的文献服务基础设施体系,本年度完成CASHL资源发现与调度系统部署、新门户开发,完成34家服务馆印本文献和电子资源数据的收集、清洗、入库,以及17家中心馆电子资源调度知识库配置。

  (3)继续开展为CASHL服务发展提供新思路的前瞻性研究

  2019年共有7个2018年服务前瞻性研究课题进行了结项,这些课题对CASHL未来服务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有的课题已经得到实际应用。全部前瞻性课题结项报告即将在CASHL主页发布,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获取。开放获取后,国内外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相关研究人员均可从报告中受益。2019年同意九个课题作为CASHL管理中心项目“新信息环境下CASHL资源与服务拓展设计研究”下的子课题。

  (4)CASHL新媒体服务有序开展并扩大规模

  (5)发布2018年CASHL阅读报告

  2019年6月CASHL正式发布2018年年度阅读报告,全面总结CASHL文献资源信息服务的使用情况,分析了用户需求,扩大了CASHL服务的影响力。

  (6)宣传推广工作继续深化

  2019年各中心馆配合服务优惠活动,继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各中心馆通过下基层调研、带着CASHL串门、举办服务研讨会等形式走入其他兄弟院校;通过深入院系、现场宣讲、张贴海报、关注CASHL微信号发放小文具等活动走近读者;同时采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全媒体宣传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宣传,扩大CASHL文献传递服务在师生中的认知度。

  (7)开展“开世览文名师讲堂”

  为推动CASHL大型特藏在高校研究中的可视度,并提供内容深度服务,CASHL发起“开世览文名师讲堂”,拟以CASHL236种大型特藏为发端,邀请海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者面向全国公开讲座。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学生通过这个平台,既可以足不出户听名家的专题讲座,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CASHL引进的相关资源。2019年开展3期,2020年拟开展9期。

  (8)成功举办“第五届中美高校图书馆合作发展论坛”

  2019年8月14日-17日,“第五届中美高校图书馆合作发展论坛”在内蒙古大学成功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 CASHL)、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Society of Chinese Studies Librarians, SCSL)和内蒙古大学联合主办,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承办,论坛主题是“图书馆与社会发展”。

  作者:王波 吴汉华 古永洁 宋姬芳 崔海媛 朱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