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焦虑”如何缓解?33位长三角名校长开“良方”
图说:书籍发布会上,校长代表们分享教育理念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 实习生 陈蕾 摄
学业竞争日益激烈,青年家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教育焦虑”。今日,《“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长三角名校长公益大讲堂第3辑实录》在上海书展首发,为家长开出一剂缓解焦虑的“良方”。《实录》第3辑收录了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33位长三角知名校长就家长普遍关心的教育问题所作的精彩演讲和回答。
首发式由团市委、市少工委、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校长代表与读者分享了各自的教育理念,并为读者签名赠书。据悉,2017年至2019年,“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名校长公益大讲堂”已举办了五季,330余万人次的家长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聆听校长的真知灼见。
培养孩子有“大爱大道”
宋庆龄幼儿园园长朱素静提出,“要关心核心素养,奠定孩子幼小衔接和未来发展的基础。”核心素养,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朱素静认为,可以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纬度;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要素考虑这一问题。此外,家长要学会建立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关系,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对于孩子的思想启蒙、政治引领非常重要”,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校长李慧清提到。她指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立德树人,家长、学校要注重孩子们的品格塑造、价值观形成。教育关注人的发展,学校要帮助孩子成为有大爱、有大道、有大情怀的大写的“人”。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则重点介绍了学校的“情感式教育”,引导家长把孩子当作会犯错的未成年人,遵循孩子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后,赵国强表示,下学期也会考虑逐步恢复线下名校长大讲堂,让更多家长有机会与名校长面对面,“希望有机会走进建工、医药等重点领域行业,缓解企业青年职工的教育焦虑。”
教育是成长不是加工
上海七宝明强小学拥有115年的办学历史,今年更是因为培育出了上海高考状元备受瞩目。明强小学的校长姚凤也向大家分享了她的教育理念。她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灵动的生命个体,我们要共同努力为孩子打下阳光的生命底色。”
“教育是生长,不是加工。”安徽省芜湖市育红小学校长沈鸿表示,为了发掘每个孩子的潜能,给予孩子们更多的鼓励和机遇,育红小学为学生们提供了自主发展的平台,搭建“我是朗读者”“我是生活小主人”等品牌活动,努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争取“人人出彩”。
此外,校长们提出的“阅读赋能”“联通儿童与世界”“结合改革背景剖析教育”等理念都对现场观众产生了不少启发,让家长们对教育有了更丰富的认知。
新民晚报实习生 陈蕾 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