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累更多的优秀保留剧目

      奖优秀促多演的重大举措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 康式昭

   

      文化部最近推出的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要旨是“奖优秀,促多演”,鼓励好戏常演、多演。可谓旗帜鲜明,目标明确,树立了一个好戏为民的标杆。

   

      以这次获奖的十八台剧目为例,进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或“文华大奖”的剧目过半,许多戏创演在这些奖项设立之前,如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京剧《三打陶三春》等,可谓满目优秀;而长期“保留”更足珍贵。苏州市滑稽剧团的儿童剧《一二三,起步走》,从前身《小城故事多》到新版,累计演出达4053场;甘肃省歌舞剧院的舞剧《丝路花雨》,是新时期舞剧艺术的扛鼎之作,30年来,已演出1592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眉户剧《迟开的玫瑰》自1999年搬上舞台以来,送戏下乡,送戏进校,省内巡演,国内巡演,已演出600余场。在人们心目中,话剧是“小众”艺术,难于常演多演,但辽宁人艺的《父亲》和山西省话剧院的《立秋》,以443场和500场的实例,树立了新的典范,给同行们极大的鼓舞。

   

      优秀保留剧目的“秘诀”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安葵

   

      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评选,根据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的原则,最后评出18部剧目获大奖,其中戏曲9部。这些戏为什么能成为优秀保留剧目,经验很多,有一点最重要,就是它们都能做到“雅俗共赏”。

   

      一、正确的雅俗观。以京剧《盘丝洞》为例,它在改编中去掉了传统演出中庸俗的色情成分,保持和发扬了幽默风趣的风格,赞扬了孙悟空的智慧,对猪八戒的缺点作了善意的讽刺,使观众得到轻松愉快的艺术享受。《三打陶三春》是吴祖光先生根据传统剧目改编的,对于“主题”的概括,吴祖光想表现的是“不要装腔作势吓唬人”这样一句大白话。由此我想到,如果超出这些题材本身所能蕴含的意义,去追求高深的哲理、深刻的理念,一定达不到目的;或者认为这些题材意义不大不予重视,也会与这些可能成为优秀保留剧目的题材失之交臂。

   

      二、群众喜闻乐见。吕剧《苦菜花》、眉户剧《迟开的玫瑰》的成功,不只靠题材好,更在于艺术上的精益求精。《苦菜花》中母亲的形象,迟开的玫瑰》中乔雪梅的形象,都塑造得那么真实感人,吕剧的和眉户的韵味又是那么足,戏曲的地方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所以观众才爱听爱看。

   

      三、俗中求雅和化雅为俗。《盘丝洞》本是通俗的剧目,但上海京剧院的演出既保持其通俗的特色,又不俗气。此类剧目可以说是“俗中求雅”。反之,文人创作的剧目中充满那种对人的深切关怀,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慨。如河北梆子《钟馗》是根据传奇《天下乐》改编的,钟馗对妹妹和朋友的那种细腻的感情,对自己遭际的不平,既是文人的,也是一般观众能够感同身受的;同时,通过演员精彩的表演,把人物的内心通过美化的舞蹈动作更真切地展露给观众,便“化雅为俗”了。

   

      保留剧目与“推陈出新”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 蔡体良

   

      评选出的18台优秀保留剧目,包括不同的剧种、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题材和不同的样式,是从千余台舞台演出作品中遴选胜出的,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三十年来我国舞台优秀作品的面貌。它们既让人看到各个剧种、艺术品种的现状,也透露出了不同剧目的市场信息。这是一道让人们看得见的、沉积历史的风景线,也勾勒了一幅未来戏剧行进的线路图。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泱泱戏剧大国,戏剧资源博大丰富,沉积的舞台作品不可胜数。清理一下“家当”,让人十分振奋和自豪。这些获奖作品,都是经受了历史的、时代的、观众的、市场的考验的优秀作品,至今仍焕发着强劲的生命力。

   

      舞台作品最好的“保留”是活在舞台上。开展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树立起面向观众、面向市场的正确的创作导向,就是倡导建立保留剧目演出制,通过舞台演出(当然也包括影视媒介),让已经成功和成熟的优秀作品,走进更大的观众群体,展现生生不息的艺术魅力。

      新时期戏曲的范例

      中国剧协分党组原副书记、秘书长 王蕴明

      在近千年的中国戏曲的历程中,当有数以万计的剧目产生,然而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的传统剧目不过数百个。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新创作(含改编)的剧目亦数量可观,当以千计,然而能够常演不衰的不及十分之一,可见能够成为优秀保留剧目诚为不易。此次文化部富有战略眼光地表彰新时期优秀保留剧目中的九个戏曲剧目,均在近一、二十年由一个剧团持续演出四百场以上,其中有的还被兄弟剧种移植、改编,足见其成就不凡,其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其一,传统理念的现代转换,即要在传统题材、样式中体现当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如改编的传统剧目河北梆子《钟馗》、京剧《三打陶三春》、莆仙戏《春草闯堂》,新编的古装戏闽剧《贬官记》、越剧《五女拜寿》、神话京剧《盘丝洞》,尽管题材是古代的,但其中所体现的对封建皇权和官场腐败的鞭笞,对下层人民正义和智慧的褒奖,对人间真、善、美的颂扬,以及对传统美丑观的重新审视等思想观念和美学精神,却是现代的。

   

      其二,戏曲美学精神的传承与颂扬,即准确把握创新的度,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如现代戏川剧《金子》、吕剧《苦菜花》、眉户戏《迟开的玫瑰》,均能遵循戏曲的美学精神,恰当地处理了虚与实、真与美、自由与规范的关系。

   

      其三,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即由传统戏曲的类型化升华为现代戏剧的典型化。传统戏曲中的人物大多是类型化的,不同的类型划分为行当,同一行当人物的舞台行动有着划一的程式。在这次表彰的戏曲剧目中,不论是古典的钟馗、陶三春、春草、边一笑,还是现代的冯大娘、乔雪梅、花金子等,既体现了彼时彼地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意识、伦理道德和时代精神,又各自具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行为方式。

   

      优秀保留剧目轮换上演制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国家话剧院一级舞美设计 薛殿杰

   

      文化部开展的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对建立保留剧目轮换上演制是一个利好的举措,是对话剧事业的长远发展办的一件实事。

   

      ——实行保留剧目轮换上演,首先要实行演出年(季)制,在上一年要把下一年度的演出排练日程落实下来,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财务预算,才能与演职员定出具体的合同,才能提前预售戏票,包括在网络上预售各种套票、季票,形成会员制和各种有效的售票机制。

   

      ——实行保留剧目轮换上演制,要求剧团要有足够的保留剧目来支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排练的剧目只占演出剧目的极小一部分,绝大部分是保留剧目。好的剧团一定要有较多的优秀保留剧目。

   

      ——实行保留剧目轮换上演制,能有效整合和配置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减少浪费。目前很多话剧演员都在参加影视拍摄,给话剧演出造成很大冲击。如果剧团不实行演出制,没有详细的演出排练计划日程安排,就无法协调这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