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人民政府 13号通知!

  兰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

  《兰州市贯彻落实〈教育部 甘肃省人民政府

  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意见〉

  实施方案》的通知

  兰政发〔2021〕1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有关单位,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榆中生态创新城管委会,中央驻兰有关单位,市属各职业院校,市属各重点企业:

  《兰州市贯彻落实〈教育部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意见〉实施方案》已经2021年3月3日市政府第13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兰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3月22日

  兰州市贯彻落实《教育部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

  “技能甘肃”的意见》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教育部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意见》(甘政发〔2020〕38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推进新时代兰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意见》精神,围绕“都会城市、精致兰州”战略定位、兰州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关键领域改革,为甘肃省和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重振“兰州制造”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充分发挥兰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引领作用,更好地服务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和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在全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大职教生态圈中发挥大作用,作出大贡献,体现大价值。

  二、总体思路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对接“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工作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服务发展宗旨、产教融合主线、促进就业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对接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属性;坚持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就业链、价值链、信息链的有效融合,激发办学活力,对接省市产业结构调整、兰州市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兰州制造战略;

  坚持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发展,强化专业设置,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三教”改革,对接产业需求、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坚持“服务需求、开放融合、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中高本学校体系建设,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对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三、发展目标

  ——构建类型教育属性凸显的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按照“做强中等职业教育、做优专科职业教育、试点本科职业教育”的思路,积极构建适应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层次健全、中高本有效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贯通、类型教育凸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构建特色与品牌并举的职业学校发展新格局。按照“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思路,紧密对接兰州市、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等主体功能区划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加快推进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深化职业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构建以“三教”改革为突破口的教学新生态。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作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与应用,深化职业教育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三教”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职教师资培养新模式。发挥首席专家工作室、青年专家工作室、教学创新团队、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引领作用,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新途径。积极探索产业、行业、教育行政部门多元合作的有效管理方式,加快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合作,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推动职业院校专业群课程模块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有机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向多元办学转变。

  四、重点任务

  (一)强化政府对职业院校发展的宏观指导

  1.突出类型教育属性,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构建适应兰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层次健全、中高本有效衔接、职普融合贯通、类型教育凸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支持全市所有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完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将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建成中高职一体化办学试点学校。

  鼓励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积极衔接本科院校,在高水平和优质专业开展“3+2”高本衔接模式或“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支持兰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建成全国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示范校。

  2.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各部门通力协作,尽快理顺兰州现代职业学院与所属普通中专的管理体制机制,加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

  统筹规划,优化结构,准确定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兰州现代职业学院两所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参照省属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和模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领兰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榆中县积极落实国务院教育督导办要求,完成县职教中心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分离办学改制。加强对民办职业教育的督导力度,逐步规范民办职业教育办学行为。

  依托国家示范校、优质职业院校,与薄弱职业院校建立“一对一”结对合作、协同发展机制,设立“1+1+1”联合培养班,对口支援和帮扶薄弱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全市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大力支持各区县建成集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社会生活教育为一体的县域职教中心,远郊县区办好1所具备相当规模、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中职学校,争创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发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省级优质校优势,力争将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建成中外职业教育合作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兰州市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兰州市职普融合试点基地,将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成省级“双高”院校,支持3-5所中职学校争创省级“双优”中职学校。

  3.突出问题目标导向,指导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从办学宗旨、管理机制、队伍建设、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校企合作、社会效益等七方面引导职业学校明确办学定位、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办学规模、发展路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修订《兰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绩效评价方案》,从根本上凸显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本质属性。依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和专家团队,面向各职业院校提供“一校一案”解决方案,全面开展全市职业教育督导、职业院校教育绩效考核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落实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面向社会宣传全市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果,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同感。

  对照《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指标》和《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建立权责清单,靠实工作责任,抓实问题整改,全面改善中高职学校办学条件,力争70%以上中职学校达到全部指标,高职学校基本符合设置标准。

  (二)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4.筑牢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加强职业院校党建工作。

  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改革家、实践家的要求,选优配强职业学校领导班子,把牢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学校的核心领导作用,将学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开展,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用立德树人成效检验学校工作,不断增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5.发挥课程思政作用,提升劳动教育实效性。全面落实思政课程和思政课程,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情况作为衡量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效果的重要标准,按照规定选用国家统编教材,开齐开足开好思想政治必修课程。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教学研修、实践锻炼等,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修养、理论素养和育人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

  遴选3-5个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典型案例,征集50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建设50节思想政治课示范课,评选100节思政教育微课,推广典型做法、先进经验,增强育人效果。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培育1-2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校。

  突出职业教育时代主题,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实践活动、实习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聘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开展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6学时。

  (三)大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6.优化专业,推动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按照“集中优势专业、促进特色发展、引导错位竞争”发展思路,紧密对接甘肃省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大制高点和十大生态产业,开展“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的专业群建设,初步形成服务产业的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色和学校特色的专业格局。

  适当控制中职学前教育、农村医学等国控专业规模,到2021年将“学前教育”专业稳妥转设为“幼儿保育”专业,并指导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新增家政、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婴幼儿照护等国家鼓励专业。

  支持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兰州市商业学校、永登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学校(专业)建设。加强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力争建成5个左右对接产业的市级高水平专业(群)、20个服务产业的市级特色品牌专业、5个左右省级骨干专业。

  对照高职“双高计划”、中职“双优校”建设条件,力争建成5个左右省级中职优质专业(群),2-3个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引领、带动全市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

  7.立足课堂,深化课程体系与“三教”改革。以“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为引领,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教学新秀评选、班主任能力比赛、创新创业大赛为重点,不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全面修订和完善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落实备案制。

  加强职业教育行动过程导向课程建设,规范职业院校教材准入机制,提升职业院校教材质量,创新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新形态立体化教材,编写20门左右特色校本教材。

  推广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方法,构建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相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8.依托国家“学分银行”,构建职业院校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实行“职教高考”制度、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测试+专业技能测评”等制度,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参加中高职衔接转段等考试环节的学业水平参考或部分技能考核模块成绩,逐步对接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

  对取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支持其根据证书等级和类别免修部分课程,在完成规定内容学习后依法依规取得学历证书。

  9.深化创新应用,构建信息时代职业教育新生态。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计划2.0版,打造“智能+”校园,重塑智慧校园形态,加大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

  探索信息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信息化教育教学方式,共建共享优质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重点建设50门左右的市级优质网络课程,力争开发5个左右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20门左右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5个左右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构建信息化领导力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优质在线课程资源、智能在线教学辅助工具、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分析系统与管理系统。

  (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10.加强职业教育研究工作,提升改革发展科学决策能力。聘请2-3名全国职业教育知名专家作为顾问,指导兰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科学决策。

  柔性引进南京教科院职教专家马树超在兰州设立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引领和带动兰州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成立兰州市职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全面开展兰州市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决策分析、政策规划、质量评估等工作。组建兰州市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专门从事和指导全市职业教育研究工作。

  特聘一批兰州市职业教育兼职教研员,充实职业教育教研队伍。鼓励职业院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建立兰州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和推广机制,加大科技研发、技术成果孵化、成果转化活动力度。

  11.实施职教名师建设工程,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四级培训体系,实行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

  在全市教师培训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各学校按照不低于公用经费的5%列支教师培训经费。

  依托重点高校优质教育资源,设立兰州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重点培养10个教学团队,培养50名管理干部,培养50名专业带头人,培养50名专兼职教研员,培养50名在职研究生,培养100名骨干教师,培养100名高校辅导员;建成10个辅导员工作室。

  加强职业教育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团队建设,引进1个职业教育重点人才项目,组建10个市级职业院校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成5个市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5个市级职业教育名班主任工作室和1个市级职业教育名校长工作室;

  力争组建5个左右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3个左右省级教学创新团队、5个左右省级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

  12.落实赴企业实践制度,努力提升“双师”素质。实行职业院校校长、书记联系企业制度和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推动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常态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力争建成10个左右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落实好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赴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践制度,全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60%。

  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双向流动制度。落实职业院校教师权益保障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技术研发等活动。

  (五)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

  13.健全产教融合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对校企合作项目提供信贷和融资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用地优先纳入土地供应计划。

  加快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试点符合条件产教融合型企业在岗职工以工学交替等方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积极落实“对产教融合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符合条件的投资,按规定投资额30%的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政策。

  试点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取得显著成效的,按规定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并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发挥国有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优势,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继续办好、做强职业教育,落实企业办学主体责任,按照职业院校生均经费相关规定,足额拨付所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

  市工信局负责在除市属国有企业外的其它企业、市政府国资委负责在市属国有企业设置学生实习、学徒培养岗位,原则上每年按企业职工总数的2%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

  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通过以奖代补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建办一批职业院校,健全职业院校多元主体股份合作办学机制,试点开展混合所有制学院建设。

  全面落实社会力量举办教育可适用的各项财税、投资、金融、用地、价格等优惠政策,形成清单向社会发布。

  14.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多元化办学新格局。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积极探索产业、行业、行政多元合作的有效管理方式,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搭建平台,组织兰州本地央企、国企、优秀民企定期赴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推进校企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创新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平台。

  鼓励各职业院校积极加入行业、协会、学会,有效开展互动活动。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双向聘用机制,支持职业院校专设流动岗位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高科技能人才等到职业院校兼职任教。

  加快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与兰州高新区产业园区、榆中生态创新城与航空产业园建设项目融合发展,支持职业院校(职教集团)和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协同育人,构建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新格局。

  15.整合现有职业教育集团,打造全产业链职教集团。支持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整合5个市级职教集团,共同组建兰州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力争晋级为省级职教集团。

  加大对甘肃省商业与旅游服务业职教集团、甘肃省文化产业职教集团、甘肃省学前教育职教集团等省级职教集团支持力度,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加强集团内校际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发挥集团内骨干学校、品牌企业的主导辐射作用,对集团内的薄弱校在办学模式、专业建设、师资培训、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传帮带,在招生、就业、师资、实训设备等方面进行资源共享。

  16.有序开展“1+X”试点,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充分发挥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双元主体作用,健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扩大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规模。

  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各职业院校要借鉴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在全市形成2-3个典型案例。

  按照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要求,借鉴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的1+X证书制度试点经验,指导全市各院校结合实际将开设专业与“1+X”证书相对接,并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本校学分银行管理工作机制,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

  17.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提升求职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支持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好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资源对接平台,促进成果转化。

  支持各职业院校积极开展众创空间建设,每所高职学院至少创办1个众创空间,并支持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省级众创空间争创国家级众创空间。鼓励两所高职院校联合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围绕前沿科技发展方向和重点产业,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合作基地和产教融合基地。

  校企联动拓展一批特色鲜明的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项目,提高毕业生就业及职业迁移能力。落实相应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扶持政策,引导毕业生主动适应新业态、新用工方式,实现多元化就业。

  18.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围绕兰州西宁城市发展集群、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兰州新区产业发展,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探索构建应用技术教育创新国际合作网络,推动中外职业院校和企业结对联合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支持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搭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职业教育平台,开展与德国、韩国、泰国、柬埔寨等国的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和人才培养合作,拓展合作办学项目,引领兰州职业教育真正“走出去”。

  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职业教育联盟,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外各旅游职业学校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用好教育部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协作机制,紧密对接山东、四川、江西、浙江、重庆、天津、陕西、青海等职业教育合作省份,建立良好协作关系,在办学理念、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广泛交流学习。

  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协同机制,围绕企业用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不断提升就业质量。

  19.加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促进职普融合融通。全面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阶段普遍开设专业认知和职业体验课程,鼓励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类探究型课程。

  建立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学分互认、教师交流机制。全市中小学每年至少举办一次“职业体验日”活动,依托行业龙头企业、职业院校、知名培训机构建立5个面向中小学生的职业体验中心,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提升学生生活技能和专业认知,为学生选择专业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将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建成兰州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和兰州市职普融合试点基地。支持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编写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教育系列通识教材,面向初中高年级开设职普融合班,面向普通高中开设职普融通班,试点举办不同类型、特色鲜明的职普融通性高中,探索和完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贯通机制。

  (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0.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全面开展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能力。

  支持和指导兰州市职业院校对接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组建市级职业技能培训团队,承接各类培训项目,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全部向职业院校开放。

  在核定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总量时,可向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单位倾斜。

  各职业院校要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围绕家政服务、老年护理、婴幼儿照护、文化旅游服务、高危行业安全技能操作、农林技术类操作等重点项目,面向新型职业农民、两后生、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和重点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重点群体,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实现优质职业学校年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2倍以上。

  支持和鼓励职业院校教师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任务,提升教师的社会培训能力,力争“双岗”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50%;允许职业院校将培训收入的50%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学校培训工作量可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

  在院校内部分配时,应向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一线教师倾斜,保障其合理待遇。

  21.完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以优质职业教育带动社区教育,服务终身学习,建设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立体化、全覆盖的社区教育网络,推进实施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度。

  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创建4个学习型示范县(区)、60个学习型示范乡镇(街道),评选500名“百姓学习之星”。建成30所特色示范社区学校,创建50项社区教育培训品牌项目。

  强化成人职业培训,打造3-5所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规模化培训机构。以职业院校、社区学校和老年大学为依托,探索在中心城区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新增一批社区老年学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激活和创新老年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有效对接,充分发挥学校服务城市发展的教育功能。

  22.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助推城乡一体化建设。支持和鼓励各职业院校全面参与乡村振兴计划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发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训项目和智力服务项目。

  兰州旅游中等专业学校要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服务与开发培训项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兰州园艺学校要积极实施小农户生产能力提升行动,将小农户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重点培养对象,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开发等项目。

  兰州市商业学校、兰州新华互联网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发农村经济服务项目,助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农产品营销等。兰州城建学校要积极探索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联合兰州市扶贫办共建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市级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实训基地,面向“三农”提供全产业链技术培训服务及技术支持,为脱贫致富提供持续动力。加大对农业农村等人才急需领域的职业教育供给,建设2-3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23.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各职业院校要大力做好职业教育宣传活动,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宣传进普教、进班级、进课堂活动,推进职业院校资源面向基础教育全面开放。

  深入挖掘职业教育典型案例,借助全市各类媒体,广泛宣传职业教育成果、成效。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积极营造社会各界充分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五、组织保障

  24.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对职业教育改革的组织领导与保障。成立由兰州市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技能甘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发挥兰州市职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兰州市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兰州市职业教育兼职教研员团队的作用,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研究和改革。 各区县、各职业院校应分别制定实施方案,报市教育局备案。

  25.健全县域机制。强化区县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区县政府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一县一校一中心”的县域职业教育机构框架,由区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第一副主任,并与县域中职合署设置,实现县域培训资源的整合和职业教育各项改革政策的落实。

  26.完善经费保障。完善和落实好公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建立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定期调整机制。建立与职业院校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财政经费投入与保障机制。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

  每年列支落实“技能甘肃”工作专项经费5000万元,同时加大对职业教育重大改革发展项目的经费支持力度。企业要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重点用于一线职工继续教育培训。

  完善社会力量投入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

  27.推动人事改革。建立职业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落实职业院校选人、用人自主权,推动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

  落实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政策,并建立技术技能人才休假疗养制度,逐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地位待遇。

  鼓励企事业单位按规定设立特聘岗位津贴、带徒津贴等,激励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技能大赛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的技术技能人才。

  28.强化监测评估。落实职业教育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加强对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督导检查。落实第三方机构开展职业教育发展评估,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和保护干部队伍敢于担当、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职业院校大胆试、大胆闯,攻坚关键领域改革。

  来源丨兰州兰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1、本公众平台致力于分享有价值的内容,转载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存在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本公众平台所刊载的广告推广、产品图片、广告词文字、活动链接等均为商家提供推广,不代表本号观点。如有疑问请联系商家进行咨询,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