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实力的印证:2018年入选杰青人数最多的69所高校排名出炉

  杰青,是高校最为宝贵的人才资源,号称“小院士”,是院士评比的候选人才。杰青的选拔标准可谓是相当严格,每年杰青评选人数不超过200人,用万里挑一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杰青数量更影响一所高校的未来发展态势,他们是高校的中坚力量,杰青数量越多的学校实力自然也就会越强。

  清华杰青数量的多少,代表着高校对本校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强弱。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公布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的通告正式发布,这也标志着2018年国家杰青正式出炉。这份名单中,共有69所高校的142名人才入选,占据了名单的四分之三。

  我们来看看排名前10的高校名单:

  清华北大保持着一贯强势的地位,分别有18、16人入选榜单。事实上,近5年来入选杰青人数最多的也是这两所高校,北大五年累计入选67人,清华五年来累计入选59人。这说明两校在科研力度和人才培养上具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前10中,除了天津医科大学,其他9所都是强势985高校。能够入选4人,证明天津医科大学实力不俗。中科大在人才培养上仅次于清北二校,最近五年来累计入选人数达36人。985强校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很长一段时间无可替代。

  天津医科大学入选2人以上的高校共有23所。

  除了天津医科大学外,还有苏州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两所非985高校入选。事实上,苏大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是211中的佼佼者,实力不俗。

  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各种“抢人大战”轮番上演。过去几年,人才的流向是由中西部流向东部、弱势高校流向强校,名校获得了更多的人才资源。这也给我们诸多地区和高校提了醒,单靠教育部禁止“挖人”是远远不够的,留住人才的同时更要培养人才。

  经济发展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大的资金投入,大学水准也自然提不上来。可以看出,强校一般都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很多落后地区的“强校”只是因为政策照顾。有人才有校,在人才培养上,诸多高校的路仍很漫长。

  有1人入选的高校名单如下:

  复旦大学今年虽然仅入选1人,但是近5年来共入选30人,排名全国第五。强校总归是强校,一时的失意和得意都代表不了什么。双非高校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入围榜单,这几所学校也是“杰青名单”的常客,这也是它们实力不俗的一个体现。

  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有大师的学校是令人敬佩的,因为这样的学校往往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质人才,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数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表格只统计2018年入选数据)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