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网络教育整合平台潜力TOP30


今天,你上网课了吗?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对着电子屏幕上课成为很多人的常态,学生和老师都在短时间内进入了新的生活模式。这背后,是早已诞生半个世纪的网络教育理念的真正实现。在疫情这样一种“例外状态”下,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利用自己的实时信息处理能力承担了全国师生的需求,充分实现了技术的可能性。


随着疫情的相对稳定,全民居家状态也相应结束。这时我们不禁要问,在后疫情时代,网课热潮还能维持多久,网络教育是否可以在现有的社会教育模式之下进一步发展?对于产业和用户来说,网络教育仅仅是一阵风潮,还是未来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部分?


半个世纪,网络教育从理想到现实


在计算机发明之初,就有人提出线上教育的理念,可谓非常超前。


二十世纪60年代,美国发明家和知识创新者Douglas Engelbart在他的研究里提出将计算机作为增进智慧的工具,并且详细解释了个人计算机怎样和互联的计算机网络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一种信息分享效应。这是最早的网络教育产品设想,其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理念,而是详细规划了应用的可能性。


当一种技术功能可以被详细规划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它离实现已经不远。果然,仅仅半个世纪,完备的网络教育技术就已经很成熟了,功能的实现就只差临门一脚。


在个人PC及互联网开始普及的90年代,被称之为e-learning的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学习评估、课程管理以及培训管理的一体化平台已经出现,将过去的录像教学搬到了网上,发挥了对传统教学的补充作用。


到了2008年,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Dave Cormier和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联合提出了慕课(MOOC)这个概念,四个字母中:M代表Massive(大规模);第一个O代表Open(开放);第二个O代表Online(在线),C代表Course(课程),所以慕课的意思即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不同于包括e-learning或更早的电视大学之类的概念和模式。慕课不仅仅将课堂录音搬到了线上,还将一整套的教育配套一同融入了线上,这样,利用互联网实现了一个虚拟大学,在大部分慕课平台,都可以实现一个具有周期性的选课计划,并且包含了听课复习考试等功能,用户可以在线完整地完成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甚至可以拿到学位。


慕课概念的形成和实践真正让课程教育变得开放且具有传播性,让随时随地上课学习即将变成现实。


规模与瓶颈,网络教育任重道远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08年之后,慕课平台在美国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很快就形成了Coursera,edX,Udacity,Khan Academy及codecademy等机构平台,其中Coursera,edX,Udacity被称为慕课教育的“三驾马车”。


美国的慕课平台发展早、专业性高,三驾马车各有专长,如Coursera就是目前最大最全的慕课网站,拥有500多门全球各地大学的课程,学科齐全。而edX则专注更加自由灵活的课程设计,并且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系统源代码是开放的。Udacity是一个专注计算机课程的平台,吸引各类技术爱好者。


相比之下,在国内,很长一段时间慕课平台最大的障碍即是网速带宽不足,实时处理视频数据需要一定的电脑配置。在90年代到新世纪初的大部分网络和终端条件下,线上视频无法实时播放,清晰度更无法保证。到了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宽带终于渐渐普及,但普遍2M的带宽对在线视频并不友好,相信坐在屏幕前等进度条的体验很多人都经历过那种卡顿的视频。直到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在线无卡顿视频才真正实现,而此时恰恰也是中国慕课真正开始发展的时候。


超星教育和网易公开课是中国早期最成功的平台,超星和高效紧密合作,将数据库直接出售给高校,各高校学生都可以免费试用超星的所有数字资源。而网易公开课走的是大众消费路线,其一方面和全球高效合作,引进了全球著名高效的课程,另一方面注重课程在大众中的吸引力,通过诸多学科的通识和入门课程吸引用户,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除此之外,中国大学MOOC、慕课网、MOOC中国,万门大学都是近年来优秀的慕课平台,另外,各高校也推出了自己的线上成人教育平台,可以通过学习拿到学历证书,巩固了线上教育的含金量。


从2008年,至今,网络教育整合平台的产业规模已经不小,几乎覆盖了所有能覆盖的渠道和端口。然而,我们发现,使用网络教育的用户,无论是从规模还是覆盖面,仍然有所欠缺。目前国内慕课平台的特点是,用户里学生比例居高、课程完成率偏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大也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我国社会尚未形成一种全民终身学习的文化。


网络教育任重道远,一方面网络教育需要继续把整个行业的蛋糕做大,推出更加方便和利于用户接受的产品或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网络教育平台需要和各方力量联合营造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


技术的发展,让教育资源更平等


社会资源的分配优化往往要借助技术变革,网络教育的深远意义恐怕并非单纯在于便捷、高效、随时随地学习。更重要的是,这种技术成果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更丰富的知识,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孔子说“有教无类”,中华民族教育的开端就彰显着平等的精神。这份精神一直内在于中国知识分子传统中。


知识是一种权力,网络给知识的传播带来了新渠道,成本不断降低的网络设备让更多不同收入的群体得以进入互联网世界,知识可以随着网络设备的普及而普及,目前的教育产业尽管规模不小,但其覆盖的人群仍然不够广泛,有学者调查发现目前的网络教育服务对象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的“专业学习者”,尚没有覆盖到更广泛的社会人群。


怎样让网络教育成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这是网络教育平台的困境和挑战,也是希望和动力。应该说,网络教育平台发展的真正潜力就在于此。


(文/容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