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我市力争“十四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

记者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十四五”时期,我市如何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

张立新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县级干部

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力量,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十四五”时期,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将以“兴聊十大工程”为指引,全力实施《聊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积极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力争“十四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

一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库。结合我市近两年获得相关知识产权企业情况、全市小升规行动和制造业规上企业清零行动,拓展高技术服务业、建筑业等领域科技型企业培育范围,不遗余力、不留死角深挖申报源,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育库,备足申报企业,对入库培育企业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形成“发现一批、服务一批、推出一批、认定一批”的培育机制。

二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服务水平。加强高企认定业务培训,市县联动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力度,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服务流程,开展“点对点”、“一企一策”式指导服务,对拟申请认定的企业特别是首次参加认定的的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个性化服务,申请材料上报的关键节点,统一邀请经验丰富的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专家、税务系统的专业人员做好申报材料辅导,提高申请认定成功率。

三是积极引导中介机构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服务。制定中介机构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激励办法,引导更多中介机构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和服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强化政策培训和行业自律教育,提升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鼓励支持其服务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发展,提升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增加高新技术企业源头供给。

四是深入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应评尽评”,对于申请入库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给予精准服务和支持。完善创新券和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政策,支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和成果转化等创新创业活动,对入围和获得国家、省创新创业大赛奖励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

记者

“十四五”期间,如何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

张立新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县级干部

“十四五”期间,坚持把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作为科技工作“头号工程”,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强化市县联动和部门协同,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抓好宣传培训和强化考核引导,努力挖掘存量、扩大增量、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引导企业、科研院所进一步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推进科创平台和载体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有需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支持有条件和潜力的企业申报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高层次平台,不断壮大“省队”、积极培植“国家队”。充分发挥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作用,以聊城产研院为样板,建设一批不同主体、不同路径、不同方向的创新创业共同体,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在我市形成1+N的创新创业体系。

二是切实抓好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围绕聊城“九大产业集群”,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积极组织参与省重特大攻关揭榜,探索实行市级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以市级重点研发计划为抓手,对重大科技创新、公益性科技攻关、创新创业、科技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进行支持,着力破解制约聊城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争取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新产品。

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积极对接北大、清华、中科院、工程院等大院大所和“双一流”高校,深化与山东省产研院、齐鲁工业大学和聊城大学合作交流,深入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圈,拓宽企业、高校院所合作渠道,以联合共建研发平台等方式,推动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

四是切实抓好科技政策宣传落实。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短信服务平台等多种形式宣传惠企政策,狠抓国家、省和市各项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的落地,推动社会各界用足用好这些科技惠企政策,享受政策红利,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营造崇尚创新创业的环境,让广大科研人员和企业享受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