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偏心爹娘把儿子赶出家门,还把他的夫人给卖了

  宝盒故事。

  父母偏心,自古有之,至于为何偏心,似乎也说不出个道理来。

  洛阳宋家,有兄弟二人,哥哥宋琅,弟弟宋环,兄弟俩相差三岁。父母自幼就偏爱小儿子,对老大十分苛刻。弟弟有了父母的偏爱,也肆无忌惮地欺负哥哥。

  幸好宋琅努力,考中了秀才,又娶了一个贤淑的夫人秦氏婉儿。

  此后爹娘不再让他读书,而是让他到学馆教书,每个月一两银子,还要拿出一半供养父母和弟弟。

  弟弟成年后,父亲拿出积蓄,给他买了一个小官,依旧还要宋琅拿钱出来补贴他。

  宋琅夫妻俩的日子过得很艰难,秦氏每晚纺纱织布到深夜,赚一点钱补贴家用。

  父母不但不体贴他们,反而骂宋琅没本事,依赖妻子生活。

  

  宋琅觉得这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对夫人说:我一个大男人,活成这样实在窝囊,我有一个旧友在长安做生意,我想去投奔他。

  秦氏虽然舍不得他走,却也不忍看他在家中受苦。

  宋琅说:我若发达了,定然回来接你;若三年之后我没有音讯,那就是客死它乡了,你另行改嫁吧。

  秦氏哭着说:我一定等你回来。

  次日,秦氏为他准备了一些干粮,又把嫁妆首饰给他变卖了一点银子当盘缠,夫妻俩洒泪告别。

  宋琅到了长安,才得知旧友已经搬迁到外地了。他已经身无分文了,没脸返乡,干脆走到野外无人处,找了一棵歪脖子老槐树,自挂东南枝。

  这时一个武官从外地回长安,经过此处看到了,把他救下来。幸好他还有一口气,缓缓活了过来。

  

  武官询问缘故,宋琅把事情说了一遍,武官说:正好我身边缺少一个识字的人,你就给我做个文书吧,好死总不如赖活着。

  宋琅感激不尽,跟着武官回府。做文书不是官职,只是武官身边的一个小随从,也没有多少钱,但他做得很认真。

  而且他为人本分,颇有才华,很快就赢得了武官的赏识,渐渐成了亲信随从。

  武官在长安有些地位,结交的人群中有不少商人,他们来拜见武官,都要经过宋琅通传。

  宋琅为人和气,商人们渐渐与他熟识了,有时候在武官面前没办好的事,托宋琅帮忙说句好话、求个人情,宋琅能帮的,都尽力相帮。

  商人们自然会在武官面前夸赞宋琅,武官也想为宋琅谋个好差事,就趁机说:他确实有才有德,是个能做大事的人,只可惜没有机会。

  

  商人都是聪明的,抓着机会讨好武官,争相聘请宋琅到自家商铺做差事,薪水自然不低。

  有一个姓吴的丝绸商人,往西域贩货,生意做得很大,与武官的来往很密切,愿意出一百两年薪,请宋琅去做个账房先生,武官就让宋琅去了。

  宋琅做事细致,也很能吃苦,不仅把账管得好,还跟着老板出去进货贩货,把各种门道都细心地记下,尽力替老板省钱。

  老板看他孤身在外,想替他做媒,娶一个媳妇。

  宋琅婉言谢绝了,说:我家中有贤妻,与我患难与共,我又怎能弃她而另娶,就算是纳妾,也是对不住她。

  他数数手中的积蓄,虽不是大富大贵,也算是小有成就了,就准备回乡去接夫人。

  不巧这时武官去世了,宋琅深恩武官当年的大恩,赶紧去帮他的家人料理后事。

  忙了大半个月,他又帮忙护送武官的灵柩回故乡安葬,路程在千里之外,来回耗时几个月。

  

  等他回来之后,吴老板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为他开了一家丝绸铺,让他独立做老板。

  原来宋琅帮助武官家人做那些事,吴老板看在眼里,更加欣赏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好人,就把自家一个经营不错的店铺送给他。此后,宋琅就不再是吴老板的店伙计,而是他的合作伙伴了。

  宋琅接手店铺之后,许多事情都要亲自处理,自然是忙得不可开交,只好把接夫人的事情暂时搁下了。

  等他把店铺经营的平稳了,想想离家已经五年了。

  他手中已经有了几十万两的产业,这时朝廷由于边疆战乱,缺少饷银,下诏可以拿银子买官爵。

  宋琅拿出十万两银子,买了一个四品官爵,这下他既富且贵,终于可以衣锦还乡了。

  于是,他给父母、弟弟准备了价值万两的礼物,又给夫人买了两大箱子精美的衣服、首饰,然后乘着华丽的马车,带着丫环随从,心情大好地回乡去。

  

  还没到家门口,乡亲们都闻讯来围观了。他的父母还不太相信,出门来看,果然看到大儿子风光无限的模样。

  老两口满脸堆笑,还没等宋琅下马,就赶紧跑过来迎他,仿佛那不是他们曾经苛待的儿子,而且他们的长辈似的。

  弟弟看到他,更不敢像从前一样欺负他,吓得恭恭敬敬地跪在路边迎接。

  亲戚好友们都来拜贺,屋里屋外热闹非凡,宋琅却四处张望,没有看到秦氏。

  他问:我夫人呢?

  母亲含含糊糊地说:你如今大富大贵了,何愁找不到好女人,还惦记她做什么?

  宋琅心下疑惑,他深知父母的德行,莫不是趁他不在家,欺负妻子,把她赶回娘家了。

  父母不肯承认,他也懒得再问,直接去岳父家。

  岳父已经去世,只有丈母娘秦老夫人在家。

  秦老夫人看到他,哭道:你还活着,怎么不早些传书信回来,可害苦了我女儿。

  宋琅问:夫人到底怎么了?

  

  秦老夫人说:你走了几年没有音讯,有传言说你死了,婉儿要殉情,我劝她说,就算要殉情,好歹也等到一个准信,她才作罢。

  宋琅紧张地问:后来呢?

  秦老夫人说:后来,你那狠心的爹娘成天看她不顺眼,骂她在家吃闲饭,要她改嫁,她不肯;他们就悄悄找人把她给卖了,我一个孤老婆子,拦也拦不住。

  宋琅压抑着怒气问:卖到哪了?

  秦老夫人说:就在不远处,给一个老员外做续弦,你若想见她,我现在就去接她回来。

  宋琅请丈母娘赶紧去,很快,秦老夫人就带着秦氏回来了。

  夫妻俩重逢,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相对痛哭了一场,才互相诉说了这几年的遭遇。

  宋琅深恨自己没有早些送信回来,他安慰夫人说:你放心,我一定想办法再把你娶回来。

  他又拿出给夫人买的衣服首饰给她看。

  

  秦氏略看了看,忍泪含笑说:你还活着,能再相见,我心愿已足,不在乎这些东西。

  又说:你饿了吧,到屋里歇歇,我先去给你做饭。

  她又喊母亲:娘,你去买一壶酒回来。

  秦老夫人高兴地出去了,宋琅想到厨房帮忙,秦氏不让,把他赶回屋里。

  过了小半个时辰,秦老夫人买了酒回来,走到厨房,却发现秦氏自尽了。

  宋琅忍悲含痛,厚葬了夫人。

  回到家,他把带回来的银子全都送给父母,说:我不能在你们身边尽孝,这些银子足够你们安享天年,我也不算有负你们的养育之恩了。

  父母问:你要去哪?

  宋琅说:回去做生意。

  老两口只管埋头数银子,随口说了句:你走吧。

  宋琅回到长安,把店铺依旧归还给吴老板,然后带着剩下的银子来到弘福寺,为夫人做了一场大法事,然后出家为僧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