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杜绝“不教”,精进教学技巧

  【读书笔记】杜绝“不教”,精进教学技巧

  ——《教学这件事》第一章第三节的读书笔记

  看到本小节的小标题时,我在想:教学技巧是指哪方面的呢?又该如何精进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启了本小节的阅读。

  读完,明白了,大村滨老师是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个方面指出,现实教学中的“不教”现象。

  大村滨老师认为:学校毕竟是“学校”,是用来学习的地方。学校的学习应该在教室里进行,而不应该放在“家”里。就算学生会在家里学习,也只能是偶尔为之,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总之,“家”(主要)是用来生活,而不是(主要)用来学习的。让孩子们在家里学习,这本身就有问题。

  “在家读了吗?”这个问题的言下之意就是你应该在家里完成最重要的“阅读”环节。于是家成了学习的地方,学校则成了检查室,一个用来检查是否都已经读完、是否都已经会读的地方。不过,话说回来,想想现在高效课堂的提倡,不就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把学习的过程放在家里完成,课堂可不就是用来展示的吗?那么,这种方式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由此,我感到了更加的困惑。

  大村滨老师认为:“教”指的是教学生如何“阅读”,所以在教的时候务必要让大家获得初次阅读的感动。……没有感动的课堂是不会有进步的。

  这个观点我是十分认同的。毕竟孩子从识字、写字学习开始,如果没有教师的手把手的教学生,学生是无法做到正确的学习和操作的。从单字的正音、规范书写、词语的理解、句子的流畅朗读,到全篇的有感情朗读,每一个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点。当然,不仅是朗读,还有默读,不同方式的读,都需要教师规范教学,手把手是地教给学生,他们才会学到读的基本技能。对低年级而言,整本书的阅读,如果有老师的带读,所产生的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还是宽度,都会让孩子们思维得到一个极大的扩展。

  大村滨老师认为:让学生在家写作文或者学生写作文时,教师去忙其他的工作,这样的行为也是不教的现象。

  那么,学生在写作文时,教师到底应该做点什么呢?

  按照大村滨老师的理念来说,学生习作时,教师就应该来到学生的身边,去帮一下那些正在为“别人会写,自己却写不出来”而发愁的孩子:可以给他们写一个简单的开头;可以先写一个引子,然后让他们顺着往下写,这样会好写很多。不难想象,教室里无从下笔的孩子一定很多。你不妨走到他们身边,给他们写个问题,以便引导他们发散思维,比如“那棵树是什么树呀?”或者“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等。于是他们会去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将它们写下来,这样一来,文章不就越写越长了嘛!这才是“教学生写作”。学生只有在具备了这些基本写作能力之后,才能写出独具个性的好文章。

  想想自己的习作教学,好像,还真的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读完本小节,我觉得自己在今后的阅读与习作教学中一定要改变自己的理念:

  1.学校才是学习的场所,家庭是生活的场所。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应该在学校里完成。

  2.阅读时,教师也要在场,要相机指导,共读一本书。当然,读不同的书,学生有问题时也能及时的解决。

  3.习作教学一定要在课堂中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中,通过眼观、耳听、心想把自己的所感、所见、所闻、所思,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的达到实效,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