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校园欺凌,学校和教师可以这样做

  ╱ “预防学生欺凌·呵护身心健康” ╱

  第2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主题是“预防学生欺凌·呵护身心健康”。当前,校园欺凌事件屡有发生。在处理校园欺凌问题上,预防胜于治疗。学校和教师应对校园欺凌树立正确认识,努力营造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什么是欺凌行为

  欺凌行为的意涵,一般指的是“蓄意且具伤害的行为,是持续重复出现在固定孩子的一种欺凌现象。”有关欺凌的行为与意涵,详加说明如下。

  (一)欺凌行为的定义

  有关欺凌行为的意义,全世界各国家的定义相当复杂。一般的欺凌行为定义,主要包括下列重要的内容:

  1.欺凌行为是重复的、有意的、长期的;

  2.欺凌行为的背后是在口头、感情、生理或是心理上让其他同学不舒服;

  3.受欺凌者的特点是故意被欺凌者显露出来,被拒绝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之中,不能防卫自己;

  4 .欺凌行为的模式是要在他人身上施加伤害、欺压、暴力行为、攻击行为。

  因此,欺凌行为的定义是:刻意地暴露出某个固定的学生,让其长期地、一再地在口头、财物、感情、生理、心理上被其他同侪拒绝,意图伤害而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人际关系排挤。

  

  (二)欺凌行为的意涵

  在一般欺凌行为的意涵中,包括三个重要的概念:第一,指出欺凌行为的迷思与误解;第二是欺凌行为的内容;第三是欺凌与冲突、骚扰和威胁恐吓的异同处。

  1.欺凌行为的迷思与误解

  奥维斯指出,关于欺凌行为有这样一些错误的迷思:

  (1) 欺凌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2) 男孩终究是男孩——他们只是一再地发泄罢了;

  (3) 欺凌会发生在所有的学校中,没有什么好忧虑的;

  (4) 棍棒与石头可能打伤你的骨头,但是言语是从不会伤害到你的;

  (5) 欺凌对我而言,从不曾造成伤害;

  (6) 欺凌会使你更勇敢/让你知道生活是什么,仅此而已。

  因此,欺凌行为极容易被教师与家长误解,认为只是正常校园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人际相处上无害,甚至认为受害者是“自找的”;同时,也认为这样的行为只有在低学业成就的学生身上才会发生;发生的地点只和学校相关;只要没有肢体上的伤害,就不算欺凌;等等。这些迷思与误解,必须要借由教师与家长正确地传达欺凌行为的知识及改变对于欺凌行为的看法,才能达到第一步,即建立正确的反欺凌观念。

  

  2.欺凌行为的内容

  梅耶认为,使用“欺凌”这个词时,必须包含下列其一的行为:

  (1) 真实的或被威胁的暴力;

  (2) 被勒索或强夺之物,钱或财物被偷;

  (3) 强制一个孩子去做一些他不做或不想做的事;

  (4) 一个孩子在友谊团体中被忽视和被要求“闭嘴”;

  (5) 被嘲弄与被羞辱;

  (6) 老是对不同的孩子责骂;

  (7) 取绰号或贴标签;

  (8) 传递攻击性的信息;

  (9) 散播不实的谣言与耳语;

  (10) 传送侮辱性的电子邮件。

  因此,欺凌行为的内容包罗万象,但其中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1) 受害者是固定、孤独的,易被标签化;

  (2) 大欺小、强欺弱的权力关系;

  (3) 以口语、肢体、关系、性取向等方面作为欺凌的主要内容;

  (4) 引起受害者的反击。

  不管欺凌行为的内容如何,只要引起这位固定的受害者的反击,但是在反击后仍旧成为受害者时,无论使用任何一种欺凌内容,都可以视为欺凌。

  

  3.欺凌与冲突、骚扰和威胁恐吓的辨别

  林进材指出,辨别欺凌行为的关键在于:

  (1) 戏闹或游戏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且当其中一方因不舒服而要求停止时,界限是被尊重的;

  (2) 当事人自愿参与其中,或者可以说关系是有自由与弹性的,个人的主体性与尊严是被尊重的。

  二、学校在行政与文化上的因应策略

  

  学校的反欺凌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多数的欺凌事件是发生在班级之外。学校的反欺凌政策建议如下:

  1.建立反欺凌的环境与氛围,校园欺凌事件是不可接受的;

  2.所有相关人员都必须要接受反欺凌的教育训练;

  3.树立新的观点,任何人都不应该被欺凌;

  4.清楚地定义并规定反欺凌政策,让全体师生皆可清楚理解;

  5.父母亲也需要清楚知道学校的反欺凌政策,学生必须清楚明白实施欺凌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6.所有的家长及师生都必须要知道欺凌后果的严重性。

  综上所论,学校在行政组织与文化上必须建立反欺凌的条约并且赏罚分明,建立学校反欺凌的文化。行政人员必须帮助教师去辨别欺凌与玩闹之间的不同,甚至帮助教师去搜集相关资料,作为教师教学上的反欺凌教材。有效的反欺凌政策是需要时间的,行政人员应给予教师与学生在反欺凌上的支持,让学校整体借由学生本身与教师教学上的集体合作,形成公平而有安全的学校环境。

  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的因应策略

  

  林进材提出了有关于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反欺凌策略明细:

  1.建立彼此尊重的班级气氛;

  2.鼓励学生遵守反欺凌的班规;

  3.在课堂中随时讨论如何尊重他人;

  4.建立同侪反欺凌的决心;

  5.在课程内设计反欺凌教案;

  6.将角色扮演、创意写作、合作学习等的焦点放置在同理心与同侪关系的建立上;

  7.关于反欺凌及网络欺凌的政策,请家长协助;

  8.学校应明确欺凌的定义及无法接受的范围;

  9.反欺凌策政中应建立对新同学的友善欢迎及提供相关的咨询途径与手册;

  10.对欺凌者与受害者提供一对一的协助与辅导;

  11.对受害者提供人际关系的建立技巧;

  12.全体成员随时对反欺凌提供建议;

  13.教师应教导学生如何面对欺凌事件。

  本·惠特尼认为:

  1.资深的教师应有能力观察到学生非意外性的受伤或是表现出沮丧;

  2.在处理事件上,不要一次问受害者太多问题,友善地给予支持,必要时交付专业人员辅导;3.在关怀上要小心谨慎,避免受到误解,总是在自己力所能及之处保持最大的关心;

  4.任何不适合的碰触,对于孩子而言都有可能是一种欺凌,类似这样的行为都有可能构成一种犯罪的行为;

  5.教师勿处罚孩子,必要时交给专业人员处理;

  6.观察到任何状况时,都应与同事交流,以确定事实;

  7.告诉家长,与家长一起关心。

  

  林进材提出,旁观者有义务和责任去预防及制止欺凌事件;在处理欺凌事件上,不要把重心摆放在欺凌者向受害者道歉上,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很容易在教师不在现场时,让受害者再次被欺凌者伤害。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上,应包含社交技巧的训练,像是角色扮演,创意写作,班级开会,阅读有关同理心、情绪控制、冲突管理等方面的文章。这些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新的态度和建构班级人际关怀的气氛。因为同侪关系才是反欺凌政策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而旁观者的角色,更是反欺凌成功的核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应该建立友善的班级气氛,对于学生彼此之间的相处,应以合作与和平为主,一旦有任何学生超越此界限,则应立即有效地制止,才不会让事态发展严重化。

  (本文摘自《班级经营(第二版)》第十四章“欺凌行为的类型与因应策略”,有删改)

  

  《班级经营(第二版)》

  林进材 著

  978-7-5760-0078-8

  72.00元

  本书将班级经营的所有议题和内容通过理论与策略对照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以贴近教室现场与实务的角度,将教师在班级经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一一地加以陈述。

  本书的内容包括班级经营的理论与实际、班级教学活动、班级常规维持、班级气氛营造、班级领导理论、班级组织运用、班级活动设计、班级辅导活动、班级亲师沟通、教师例行公事、欺凌的类型与因应策略、未来班级的想象与塑造、称职教师的角色等,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班级经营的创意策略。

  作者简介

  林进材

  · 台南大学教育系教授

  ·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主修课程与教学)

  · 当过中小学教师10年、大学教师20年

  · 教过学生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学生以及大· 学教师、成人等

  · 有30余年的教学经验

  · 出版课程与教学专著40余册,发表课程与教学论文百余篇

  · 台南大学第23届杰出校友(学术类)

  · 台南大学教学绩优教师

  · 入选WHO’s WHO 2008世界名人录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目录

  第一章 班级经营的意涵

  一、班级经营的重要性

  二、班级经营的内涵

  三、班级经营的基本理念

  四、有效班级经营的基础

  五、班级经营的模式

  六、班级经营的要领

  七、班级经营应该要掌握的重点

  八、班级经营七招

  九、班级经营之“天龙八部”

  第二章 班级常规的建立与维持

  一、班级常规的理论与策略

  二、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策略

  三、教室秩序的维持策略

  四、班级奖赏制度的建立

  五、鼓励学生的计划书

  六、班级常规的建立

  七、不守常规行为的处理

  第三章 班级气氛的设计与经营

  一、重要理论与策略

  二、班级气氛的营造

  三、增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做法

  四、教室布置与设计

  五、教学布置的内容

  六、教室布置的方法

  七、以艺术打造爱的天堂

  八、学习角落的布置与美化

  第四章 班级教学的规划与实施

  一、重要理论与策略

  二、班级座位的安排

  三、任课教师的班级经营

  四、教具在班级教学中的应用

  五、班级管理与有效教学

  六、创意教学的实施

  第五章 班级学习的理论与策略

  一、重要理论与策略

  二、行为纪律的管理技巧

  三、教导学生学习专注

  四、教师的肢体语言

  五、电脑教学的班级经营

  六、实验教学的班级经营

  七、作业的处理与批改

  第六章 班级领导的理论与策略

  一、重要的理论与策略

  二、班级领导的技巧

  三、强化学生的自律性动机

  四、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活动

  五、转学生的面对与处理

  六、班级目标的设定

  第七章 班级活动的设计与运用

  一、重要理论与策略

  二、肢体语言的运用

  三、班级笑话的应用

  四、班级活动设计

  五、生命教育的实施

  第八章 班级组织的运用与管理

  一、班级干部的组织与选用

  二、班级图书馆的成立与管理

  三、学校生活竞赛

  四、班级网页的设计

  五、班级辅导活动计划

  六、社会资源的运用

  第九章 班级辅导的策略与运用

  一、重要理念与策略

  二、学生的情绪教育

  三、多动学生的处理

  四、不守秩序学生的处理

  五、逃学学生的处理

  六、说谎行为的辅导

  七、暴力行为的辅导

  八、偷窃行为的辅导

  九、两性关系的辅导

  十、单亲家庭学生的辅导

  十一、新移民家庭学生的辅导

  十二、药物滥用行为的辅导

  第十章 班级时间的管理与运用

  一、管理时间的重要法则

  二、教师的日程表

  三、晨间活动设计

  四、处理家庭联络簿

  五、导师时间的安排

  六、课堂时间的安排

  七、值日生工作分配

  八、用餐指导

  九、午睡时间的指导

  十、回家作业的指派

  十一、回家路队指导

  第十一章 亲师沟通的策略与做法

  一、重要理论与策略

  二、良好的亲师关系

  三、给家长的一封信

  四、班亲会的成立与运作

  五、亲师沟通计划书拟定

  六、家庭联络簿的运用

  七、亲师通讯的应用与实例

  八、班刊的设计与运用

  第十二章 校园危机的处理与管理

  一、校园危机的成因

  二、学校中的利害关系

  三、校园危机的特性

  四、感应危机的警讯

  五、校园危机发生时的运作

  六、校园危机解决后的运作

  七、教师班级危机管理要项

  第十三章 班级例行公事处理策略

  一、每日例行公事

  二、班级安全检查

  三、学生人数的掌握

  四、忘记带东西

  五、班级清洁工作

  六、假期作业指导

  七、学生的转学问题

  八、作业提交问题

  九、接新班级的处理

  十、学生收费问题

  十一、补救教学的实施

  十二、假期生活辅导

  第十四章 欺凌行为的类型与因应策略

  一、前言

  二、何为欺凌行为

  三、欺凌行为的类型与相关因素

  四、欺凌行为的影响

  五、不同类型欺凌行为的因应策略

  六、学校在行政与文化上的因应策略

  七、班级导师在班级管理上的因应策略

  八、结论

  第十五章 面对未来班级的想象与塑造

  一、前言:教育的“不变”、 “变”与“万变”

  二、未来的班级特色与想象

  三、未来的班级塑造

  四、未来班级的班级导师

  五、结论

  第十六章 称职教师的角色与义务

  一、受欢迎教师的特质

  二、成功教师的特质

  三、成为精干教师的方法

  四、教师对学生的看法与期望

  五、教师穿着问题

  六、师生介绍活动

  七、新手与专家的座右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台湾地区历年教师资格检定考试“班级经营”相关试题(含解答)

  附录二 台湾地区教师甄试口试“班级经营”相关试题

  制作: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