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翼展未来”春季国际学校联展|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 北京国际教育

  3月18日,2023 “翼展未来”家庭教育论坛暨第46届北京国际学校联展于北京富力万丽酒店-三层宴会厅成功举办。本次展会上,知名国际化学校的校长、负责人与升学指导专家联袂为有国际教育需求的家庭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孩子们择良校、遇良师。

  

  欢迎来到2023翼展未来家庭教育论坛暨国际学校联展北京站的现场。今天我们的访谈间荣幸地邀请到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北京国际教育培训中心总经理耿耿。欢迎您。首先跟各位网友们打个招呼,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的学校。

  耿耿: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耿耿,来自北京新东方国际教育。我是2004年加入新东方,在国际教育领域工作了将近20年时间。

  特别想问问您,您觉得现在我们的国际教育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

  耿耿: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首先是从大的外部环境,近几年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的疫情,可能会对国际教育的格局,包括整个留学市场产生一个比较大的冲击。从留学市场而言,近几年的疫情使得中国从2020年开始,基本上连续两年赴美留学和总体出国留学人数有比较大的下滑。2022年尽管相对有所回暖,但没有达到2020年之前的水平。它对人们的心理、安全感的影响比较大,原先有计划出国留学的家庭就放缓了脚步,或者就选择留在国内读书。

  还有一个可能,国际政治局势变化,地缘政治关系紧张。大家会看到赴美留学的人数在减少,加拿大和澳洲留学人数也在减少,这对与中国关系比较好的欧洲会有一个利好。比如英国留学,根据我们拿到的数据,2021年英国共发放超过42万学生签证,达到了英国历史的最高记录。其中,中国在英国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的国际学生人数达到了14.4万人,即使在疫情下也保持了增长。越来越多的家庭出于中美关系的考虑,选择到英国留学的家庭越来越多。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现在的家长咨询越来越多的是香港地区。香港地区可能在家长眼中变成一个特别好的选择,从地理位置、生活习惯、安全性和未来的就业情况来说,甚至包括一些政治因素,家长都觉得香港的大学比较好,尤其是从生活便利和安全性上更受中国家庭的青睐。

  刚刚提到国际教育择校的市场。现在留学规划也越来越低龄化了,您是怎么看待现在越来越小的孩子开始考虑要不要留学这个问题呢?

  耿耿:低龄留学这个话题,前几年就是一个热门话题了。举个例子,我自己是留学生,在当年我们去留学的时候,大概在2001年和2002年左右,那时候基本上是在中国大学本科毕业到外国读研究生。现在,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以北京为例,大量的家庭让孩子去美国读本科,或者到海外读本科,越来越低龄化。有些甚至让孩子到海外读中学,在海外读完中学再去念大学。近几年来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造成这个趋势可能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一是随着大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经济上越来越富足。再加上有大量的家庭,本身父母都是海归,他们自己从教育理念和经济条件上,有越来越多的底气,让孩子尽早地出去。二是很多家长自己在海外的一些工作经历也好,或者留学经历也好,可能会对海外的一些大学更认同。海外高中的教育方式,相对而言,孩子不是那么辛苦,不像国内很多高中那么卷。不希望孩子太卷的家庭,又有一定经济能力作为支撑,希望孩子更早一些出去。其实多早算早,主流还是高中毕业之后到海外读本科,这个相对于我们以前来看,都已经算是低龄留学了,毕竟他们在未成年的时候就已经出国留学了。还有更多的是选择到海外读高中,这可能是更低龄留学的选择。到海外读高中的群体,目前总体来说还算是相对小众的群体,近几年在一线城市,以北京、上海为代表,做出这个选择的家庭也在逐渐增多。

  刚刚您也提到了,学生的家庭里,爸爸妈妈可能就是海归的背景。现在对于孩子而言,接受国际教育意味着什么呢?您觉得真正好的国际教育是什么样的呢?

  耿耿:就像我们一样,一百个人眼中可能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大家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我个人非常认同新东方CEO周成刚老师在去年出版的新书(《不一样的成长:写给中国家庭的国际教育启蒙书》)中提到的,“国际教育的本质,就是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教育实践。世界在全球化,我们的孩子需要国际化。”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国际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维。这是我对所谓真正的国际教育的看法。

  实际上,很多家长认为国际教育最直接的好处是,能让孩子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其实语言能力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当孩子的语言更熟练之后,比如英语更熟练之后,可以以一种另外的思维方式跟世界各国不同的人交流,这个过程中比仅仅有流利的外语更好。

  还有一点是孩子的视野。国内的学校已经有了很大的一些改革,可能相比较而言,我们对国际教育有更大的一个体会,比如在课堂上,孩子一定要具备批判性思维,不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人云亦云,而是允许孩子去挑战权威。如果当你对老师讲述的内容有不同看法的时候,要勇敢地提出来。

  再一个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是你有问题,老师就会第一时间解答你的问题。老师会鼓励孩子自己先去思考。当你进行系统思考之后,老师会引导你得出答案,而且可能没有标准答案。这是我觉得国际教育比较好的一点。尽可能地让你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以另一种思维方式去接纳更多世界各地不同的一些新的想法、创意,和世界各地不同的同学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它构建的就是一个整体相对比较完整的世界观,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的思维,弥补我们从小接受传统教育,不敢在课堂上挑战权威的思维定势。

  即使是选择国际教育,我对家长朋友的建议是,我们自己传统文化的底子是不能丢的。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发展最好的一些孩子,首先中国文化是学得非常好的,传统文化这方面底子打得非常好。在出去和一些西方好的理念进行结合、碰撞之后,最后的结果是最好的。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未来最有希望的地方还是中国,如果丢掉了中国文化的一些东西,匆匆地出去,可能效果不像大家想得那么好。尽管低龄留学越来越热,我们希望家长能够更理性地思考,到底什么是适合孩子的,不是一味出去地越早越好。

  主持人:您刚刚说家长也要帮助孩子去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才是更适合自己的。现在随着国际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学校数量是不断增加,家长和学生可选择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多。您在这儿能不能跟网友朋友们提提建议,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如何才能选择到一所适合自己孩子的国际学校呢?

  耿耿: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这是现在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了。以北京地区为例,有超过100所的国际化学校,资源特别多。这是摆在家长面前的一条路,希望让孩子选择国际教育,但是能选择的数量太多了,而且有不同的体系,有公办校国际部,还有民办国际学校。有时候家长都搞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到底该怎么选择。选择公办校国际部,感觉性价比高。选择双语学校或者纯国际学校,对孩子语言的学习和国际化视野更好。这个可能是家长最困惑的一点。

  我的感觉,还是一句话,最了解孩子的,一个是孩子自己,一个就是父母。我们还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父母和孩子能够多去交流。比如家长来问我们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反问家长说,我们想了解一些孩子的信息,您能不能很精准地告诉我们。很多家长所告诉我们的东西,跟孩子自己反馈给我们的不一致。导致家长和孩子的自我评价,有一个很大的偏差。父母和孩子需要达成一致,呈现一个真实的情况,而不是家长为了包装孩子,去讲述一些不符合实际的特质。如果我们了解孩子真实的特质、学习特征和生活习惯,才能推荐给家长一个相对更合理的路径,因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家长不要一味地追求排名。就像北京公办校国际部分成几个梯队,甚至国际学校也都会有排名,既有一些非官方的机构排名,也有一些民间排名。中国家长特别喜欢看排名,家长心中想上第一梯队的学校,当然是最好的。这就回到了刚才说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也见过一些家长,动用了一些资源或者其他的一些方式,让孩子进了一个跟自己不是特别匹配的学校,那个结果差强人意。孩子本来自信心就不是特别强,结果进了一个所谓高分云集的国际部,发现自己在班上成绩不是特别好,使得孩子性格越来越孤僻,导致厌学情绪越来越浓。还有的家庭,家长很焦虑,孩子很轻松。我有个学生印象特别深刻,他当时在一所非常优秀的公办校国际部学习,他的成绩在班上比较一般。他自己从来没有觉得不好,我们觉得这一类孩子,反而是我们最喜欢的。他不会因为成绩来给自己制造很大的压力,因为他的自我认知非常清晰。这类孩子一定要保护好他,我们尽量地分享一些这样的例子,帮助家长降低焦虑。他的同桌是中考数学满分的孩子,家长就说,“你从他身上是不是能获得什么?”结果孩子的回答是,“获得不了,他有他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学霸有学霸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他做他,我做我,我也很欣赏他,但我并不会觉得一定要从他身上获得什么,或者他给我产生很大的压力”。后来为了激励他追求更好的大学,家长报了一个新东方的国际留学班,走美国西海岸之旅。孩子回来之后也很激动,“我从来没有想到世界上有一所这么好的学校”。孩子妈妈就问,“你将来是不是希望到这样的学校?”孩子说,“它非常好,非常漂亮,但是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可能一辈子也考不上”。家长不管怎么激励他,孩子好像不为所动。我们想告诉家长的是,这类孩子是特别好的,他的心态非常好。这类孩子得抑郁症的概率很低,他知道自己大概是什么样的人,处在什么水平,不会强加给自己压力,即使父母给了他很好的教育背景,也不会强加压力。他会按照自己给自己的路去走。一定要跟孩子多聊,了解他的自我认知是什么,双方达成一致才能选择一个适合的路径。那时候我们可以再来规划说,到底要去上一个国际部,还是上一个所谓的一梯队、二梯队,还是要去国际学校。甚至有的家庭说,什么样的家庭适合去美国、英国读高中。这个家长和孩子要深入地交流,双方达成一致的时候,这就是一个最真实的孩子。这些特质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选择什么路径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家长和孩子经常达不成一致,家长总是希望拔高再拔高,孩子觉得这样并不适合我,家长并不接纳我。这个是我们给家长的建议,路径选择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在获得这个路径之前,还是希望家庭教育先行,家长和孩子一定要做好沟通达成一致。这样我们就能够顺理成章地给孩子规划出来更适合他特质的国际教育路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