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师范附属小学 115 岁生日快乐

  西师附小的前世今生

  1908 年

  1908 年 4 月 15 日成立的陕西第一师范附属两等小学堂,是为了适应陕西第一师范学堂学生实习的需要。两等小学堂是西安市成立最早的小学之一。

  1912 年

  1912 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通令各级学堂一律改为学校,陕西第一师范学堂由 " 陕西师范大学堂 " 改名为 " 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两等小学堂也随之改名为 " 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成为隶属于陕西省教育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公立学校。

  1920 年又改名为

  " 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 "。

  1930 年

  1930 年春,附属实验小学从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迁出,和唐华塔东侧宝庆寺旧址上的陕西省立女子模范小学合并为 " 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校 "。同年,教育厅下令改名为 " 陕西省西安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校 ",校址在书院门 69 号 ( 现为书院门 123 号 ) 。

  1933 年

  1908 年 4 月 15 日成立的陕西第一师范附属两等小学堂,是为了适应陕西第一师范学堂学生实习的需要。两等小学堂是西安市成立最早的小学之一。

  1937 年

  1937 年取消了校名全称中的 " 立 " 字和 " 校 " 字,即成现今的校名 " 陕西省西安师范附属小学 ",沿用到新中国成立以后。

  1965 年

  1965 年 3 月— 1969 年 1 月学校由省直属改为直属西安市教育局管理。

  1969 年

  1969 年 1 月—— 1986 年 4 月由碑林区教育局管理。

  1972 年

  1972 年 9 月 1 日改名为 " 碑林区书院门小学 "。

  1986 年

  1986 年 4 月复名为 " 陕西省西安师范附属小学 ",直属西安市教育局管理至今。

  民国时期的西师附小

  115 周年

  当时的西师附小作为省立带有实验性质的重点小学,民国时期也多次开展过教学实验。1943 年左右曾开展过 " 缩短天才生修业年限及发展其特长之实验 ",也开展过 " 缩短普通修业年限之实验 ",效果都较为理想,在校友的回忆里有所印证。以下为校友查丕波《难忘那民国时的童年》一文中涉及当时西师附小的片段。

  115 周年

  校友的回忆,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西师附小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退休教师中的长者,也对那时的西师附小充满好评。在西学东进初期,西师附小是成立最早的小学之一,为新中国成立以前西安市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时期的西师附小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学校房屋的布局多成左右对称,是典型的关中地区建筑形式。校舍年久陈旧,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之前沿用下来的校舍陆续拆除,原貌不复存在。

  校舍旧貌

  " 文化大革命 " 前,学校作为省重点小学,参与了 " 五年一贯创新课试验 "、" 五级分创试验 "、" 普通话试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在西安市乃至于省域内颇负声誉。原任省政协副主席的胡景儒、" 三球仪 " 的发明者张俊德、陕西省首批小学特级教师马起秀、原乌鲁木齐市委书记吴润生、汉中地委书记李逢春等都在这里任教过。

  115 周年

  在漫长的教育教学岁月里,西师附小为国家培养的人才数以万计,如原中共中央办公厅第一副主任杨德中上将、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拯民、国家体委群体处秘书长史兰、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杨拯坤、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席何承华、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伟,书法名家吴三大、画家崔振宽,西安市小学特级教师王德惠、李瑞鸾,影片《岳家小将》、《新方世玉》、《大刀王五》的领衔主演寻峰等 ……,更有干千万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15 周年

  王汇百校长的孙女赵燕宜女士在撰写的回忆录《忆海华章——记母校西师附小》一书中,对母校推崇有加。她在书中写道:" 回首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更加怀念领我们走上人生之路的先师,更加缅怀我们的母校一一陕西省西安师范附属小学;更加怀念将终生奉献于小学教育(曾担任三十九年小学校长)追求进步、民主的老校长王汇百,慈母般的老教师涂明英、何維秋、马起秀、李群芬、吴淑英、屈伯琴、张容颜、胡幼芳 ……,充满活力的大队辅导员翟生春、张大公 ……,严肃认真的教导主任姚秀莉 ......"。

  115 周年

  前有开拓者的壮丽史诗,现有附小人的奋勇前行。西师附小自诞生之日起,便肩负着教育的重任。115 年来,西师附小砥砺奋进,踔厉前行,肩负使命,承担希望,用一代又一代附小人的汗水与智慧,书写西师附小壮丽新篇章。

  陕西省西安师范附属小学

  历百年征程 书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