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龙:南开爱国精神的起点在刘公岛

  张伯苓,是“南开之父”,也是120多年前刘公岛“国帜三易”事件的目睹者。在4月15日,我国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我们威海新闻栏目记者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管理办公室(简称:国安基地办)、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工作人员专程赴天津采访了张伯苓的嫡孙张元龙先生,现场听他讲述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和刘公岛与南开背后的故事。

  正式采访前,张元龙先生带着记者参观了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一座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百年老校,这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方草木,无不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张伯苓之孙张元龙说,在1935年日本轰炸之前,伯苓校长曾经给学生们做过一个报告。在这个报告里头他就提到了,问大家“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一问民族血脉,二问家国情怀,三问责任担当,给当时的蒙昧者以当头棒喝,重燃热血青年爱国斗志。发问声已过八十多年,犹在耳畔,醍醐灌顶。

  

  一张张老照片,一幕幕往事,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仿佛就在眼前。1898年5月23日,甲午海战惨败的伤痛还未愈合,丧权辱国的“国帜三易”又在刘公岛黄岛炮台上演。当时身为北洋海军的张伯苓亲眼目睹着降下日本太阳旗,升上大清国黄龙旗。第二天,黄龙旗又换成米字旗的民族耻辱。

  

  张元龙说,两个外国在我们的国土交接,根本就没把中国人的主权看在眼里。当时参加仪式的英国士兵穿得好又精神十足,中国兵却很瘦弱,军服又是皱皱巴巴,所以对张伯苓来说这个刺激是非常大的。

  深受刺激的张伯苓毅然弃武从文,回到家乡天津后,他踏上教育救国之路,20年间先后建立了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小学、南开经济研究所等完整的南开教育体系,并将南开大学的校训定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公’和‘能’,就是要培养国人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张元龙说,其实,“公能”理念就是祖父在“国帜三易”的痛楚中得到的领悟。

  

  张元龙说,今天南开能够成为一个不出汉奸的学校,一个最爱国的学校,绝对跟当时受的这个刺激是非常有关系的。所以我们说,刘公岛是我们南开爱国主义精神的起点。

  张元龙回忆,祖父常说甲午战争在中国近代史重重写下了一个“败”字,烙下了一个“耻”字,刻下了一个“警”字。在南开大学今天的百年校史上,清楚地镌刻着“南开之创办与中国之革新,同以甲午之败为动机”。正是那场甲午之战,打疼了中国人,才有了后来“中国不忘有我”的笃定,也正是“国帜三易”的激愤才有了“爱国三问”的呐喊。“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我是!”“我爱!”“我愿意!”跨越88年的坚定回答,穿透历史的烟云汇合在一起,谱成一曲恢弘的青春交响曲……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爱国三问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

  

  张元龙表示,在那个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候,我们提出来的是“中国不亡有我”。今天在我们民族复兴的时候,我们的口号应该是“中华崛起有我”。那么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给出的口号应该是“世界和平有我。”刘公岛不仅仅是国家安全,更是国家命运,没有安全也没有国家的命运。

  “国安才能国治,治国必先治安。”如今,国帜三易的耻辱地,已经打造成为国安教育的大课堂。自2020年,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以来,累计接待210多万人次,成为社会各界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重要阵地。(来源:威海新闻)